維應順元年歲次甲午,四月庚午朔,六日乙亥,文武百僚,特進、守司空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太微宮使、弘文館大學士、上柱國、始平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戶臣馮道等九千五百九十三人上言:帝王興運,天地同符,河出圖而洛出書,雲從龍而風從虎。 莫不恢張八表,覆育兆民,立大定之基,保無疆之祚。 人謡再洽,天命顯歸,須登宸極之尊,以奉祖宗之祀。 伏惟皇帝陛下,天資仁智,神助機權,奉莊宗于多難之時,從先帝于四征之際,凡當決勝,無不成功。 洎正皇綱,每嚴師律,為國家之志大,守臣子之道全。 自泣遺弓,常悲易月,欲期同軌,親赴因山。 而自鄂王承祧,奸臣擅命,致神祇之乏饗,激朝野以歸心。 使屈者伸,令否者泰,人情大順,天象至明。 聚東井以呈祥,拱北辰而應運。 由是文武百闢,岳牧群賢,至于比屋之倫,盡祝當陽之位。 今則承太后慈旨,守先朝遠圖,撫四海九州,享千齡萬祀。 臣等不勝大願,謹上寶冊,稟太后令,奉皇帝踐祚。 臣等誠慶誠忭,謹言。 帝就殿之東楹受群臣稱賀。 先是,帝在鳳翔日,有瞽者張濛自言知術數,事太白山神,其神祠即元魏時崔浩廟也。 時之否泰,人之休咎,濛告于神,即傳吉凶之言,帝親校房暠酷信之。 一日,濛至府,聞帝語聲,駭然曰:「非人臣也。 」暠詢其事,即傳神語曰:「三珠並一珠,驢馬沒人驅,歲月甲庚午,中興戊己土。 」暠請解釋,曰:「神言予不知也。 」長興四年五月,府廨諸門無故自動,人頗駭異。 遣暠問濛,濛曰:「衙署小異勿怪,不出三日,當有恩命。 」是夜報至,封潞王。 及帝移鎮河東,甚懼,問濛,濛曰:「王保無患。 」王思同兵至,又詰之,濛曰:「王有天下,不能獨力,朝廷兵來迎王也。 王若疑臣,臣唯一子,請王致之麾下,以質臣心。 」帝乃以濛攝館驛巡官。 至是,帝受冊,冊曰:「維應順元年歲次甲午,四月庚午朔。 」帝回視房暠曰:「張濛神言甲庚午,不亦異乎!」帝令暠共術士解三珠一珠事,言:「三珠,三帝也;驢馬沒人驅,失位也。 」帝即位之後,以濛為將作少監同正,仍賜金紫以酬之。 帝初封潞王,言事者云:「潞字一足已入洛矣。 」又,帝在鳳翔日,有何叟者,年逾七十,暴卒,見陰官憑幾告叟曰:「為我言于潞王,來年三月當為天子,二十三年。 」叟既蘇,懼不敢言。 逾月復卒,陰官見而叱之曰:「安得違吾旨,不達其事,再放汝還。 」退見廊廡下簿書,以問主者,曰:「朝代將易,此即升降人爵之籍也。 」及蘇,詣帝親校劉延朗告之。 帝召而問之,叟曰:「請質之,此言無征,戮之可也。 」後人云:「二十三,蓋帝之小字也。 」又,石壕人胡杲通善天文,帝召問之,曰:「王貴不可言,若舉動,宜以乙未年。 」及舉兵,又問之,杲通曰:「今歲篰首,王者不宜建功立事,若俟來歲入朝,則福祚永遠矣。 」其後皆驗。 夫如是,則大寶之位,必有冥數,可輕道哉! 丙子,詔河南府率京城居民之財以助賞軍。 丁丑,又詔預借居民五個月房課,不問士庶,一概施行。 帝素輕財好施,自岐下為諸軍推戴,告軍士曰:「候入洛,人賞百千。 」至是,以府藏空匱,於是有配率之令,京城庶士自絶者相繼。 己卯,衛州奏,此月九日鄂王薨。 庚辰,以宰臣劉煦判三司。 辛巳,邢州奏,磁州刺史宋令詢自經而卒。 令詢,鄂王在籓時都押牙也,故至於是。 甲申,帝以鄂王薨,行服于內園,群臣奉慰。 癸未,太后、太妃出宮中衣服器用,以助賞軍。 乙酉,帝服袞冕禦明堂殿,文武百僚朝服就位,宣制改應順元年為清泰元年,大赦天下,常赦不原者咸赦除之。 丁亥,以宣徽北院使郝瓊為宣徽南院使,權判樞密院;以前三司使王玫為宣徽北院使。 以隨駕牙將宋審虔為皇城使,劉延朗為莊宅使。 鳳翔節度判官韓昭允為左諫議大夫,充端明殿學士;觀察判官馬裔孫為翰林學士;掌書記李專美為樞密院直學士。 戊子,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康義誠伏誅。 是日,詔曰:樞密使硃宏昭、馮贇、宣徽南院使孟漢瓊、西京留守王思同、前邠州節度使藥彥稠,共相朋煽,妄舉干戈,互興離間之謀,幾構傾亡之禍,宜行顯戮,以快群情,仍削奪官爵雲。 庚寅,鳳翔奏,西川孟知祥僭稱大蜀,年號明德。 有司上言:「皇帝以五月朔日禦明堂殿受朝,三日夏至,祀皇地祇,前二日奏告獻祖室,不坐。 比正旦冬至,是日有祀事,則次日受朝。 今祀在五鼓前,質明行禮華,禦殿在旦後,請比例行之。 」詔曰:「日出禦殿,舉祀事無妨,宜依常年例。 」史館奏:「凡書詔及處分公事,臣下奏議,望令近臣錄付當館。 」詔端明殿學士韓昭允、樞密直學士李專美錄送。 辛卯,以左諫議大夫盧損為右散騎常侍。 壬辰,詔賜禁軍及鳳翔城下歸命將校錢帛各有差。 《通鑒》云:禁軍在鳳翔歸命者,自楊思權、尹暉等各賜二馬一駝、錢七十緡,下至軍人錢二十緡,其在京者各十緡。 初,帝離岐下,諸軍皆望以不次之賞,及從至京師,不滿所望,相與謡曰:「去卻生菩薩,扶起一條鐵。 」其無厭如此。 丙申,葬明宗皇帝于徽陵。 丁酉,奉神主于太廟。 戊戌,山陵使、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馮道上表納政,不允。 第13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五代史》》
第1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