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曹侍郎秋岳溶,好收宋元人文集,嘗見其《靜惕堂書目》所載宋集,自柳開《河東集》已下凡一百八十家,元集自耶律楚材《湛然集》已下凡一百十有五家,可謂富矣。 近時石門吳孟舉之振刻宋詩鈔,亦至百數十家,多秘本,蓋吳與其縣人呂莊生留良兩家所藏本;而潁濱、南豐尚不及載,則未刻尚多也。 吳曾為予言:「唐樊宗師、宋二劉公是、公非集,其家皆有之。 」又嘗見金陵黃俞邰虞稷征刻唐、宋、元書目所載,有金趙秉文《滏水集》二十捲,元郝經《陵川集》三十九卷。 癸亥,俞邰以徐都憲立齋元文疏薦入明史館,予時向之借書,所見如《李觀集》、司空圖《一鳴集》、沈亞之《下賢集》、柳開《河東集》、王令《廣陵集》、牟《陵陽集》、李之儀《姑溪集》、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皆目所未載者。 又予家所有張養浩《歸田類稿》、石介《徂徠集》、尹洙《河南集》、岳珂《玉楮集》,則黃氏之所未備也。 近朝鮮入貢使臣至京,亦多購宋元文集,往往不惜重價,秘本漸出,亦風會使然。 《水東日記》云:「《張文忠公全集》,今在故副都御史雲中孫廷瑞家,蓋齊府舊物,有歐陽圭齋序。 」予所見本,有孛術魯序,而無圭齋序。 ◎杼山集牒 釋晝《杼山集》十捲,有湖州刺史于ν序,詩七卷,碑誌傳贊、書序二卷,聯句一卷。 首載敕浙西觀察使牒,湖州當州皎然禪師集牒,得集賢殿禦書院牒,前件集庫內無本交闕進奉牒,使請速寫送院訖垂報者牒,州寫送使者故牒,貞元八年正月十日牒都團練副使權判兼侍御史李元使潤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王緯。 按《唐六典》,集賢殿學士掌刊緝古今圖籍,凡天下圖書之遺逸,賢才之隱滯,則承旨而徵求焉。 當時一衲子之集,至下敕觀察使牒本州寫送,其于文事可謂勤矣。 後世如此等事,豈可易得?張睿卿稚通所編《吳興唐五家集》略同,但作四卷。 ◎王威寧詩 予改官翰林侍講時,淄川唐濟武夢賚太史寄詩云:「蠟燭五侯新制誥,鞦韆三影舊郎中。 」語雖巧,特工妙。 後讀王威寧詩,有云:「江浙老成新運使,戶曹公道舊郎中。 」乃知前輩已有此句法,但工拙異耳。 ◎武侯集 宋龍泉葉氏《習學記言》序目云:「《諸葛武侯集》。 荀勖、和嶠令陳壽所定。 亮之言,魏、晉所不欲聞,然且存之而不敢沒。 非亮至誠,孰能使之哉?」予謂是固忠武至誠動物之效,而晉武帝之視宋哲、徽二宗,勖、嶠之視章勖、蔡京輩,務俾蘇、黃諸公著作一字不存於世,明太宗靖難後舉世以方正學文章為諱,其用心霄壤矣。 ”葉謂晉武好善忘讎,自是盛事,故其後裔,雖亂而尚延。 旨哉!曹操殺孔北海,其子丕獨愛融文辭,每嘆曰:「揚、班儔也。 」募天下有上融文章者,輒賞以金帛,此又在晉武之前,皆後世所不及。 ◎葉水心論三國志 葉水心謂「陳壽《三國志》,筆高處逼司馬遷,但少文義緣飾,終勝班固」。 又云:「近世有謂《三國志》當更修定者,蓋見注所載尚有諸書;不知注之所載,皆壽棄餘。 」按陳壽之書,古今訾者非一;班氏良史,以壽勝固,殊不可解。 若其稱名「三國」,名義乖舛,自陳同甫、郝伯常諸人,皆改正其書。 此外作者尤眾,《林霽山集》有《胡君季漢正義序》,楊廉夫《正統辨》,其言尤著。 近世歙人謝陛少連《季漢書》出,不惟名正言順,抑且文詞斐然,惜水心不及見耳。 駟不及舌,葉氏之謂矣。 ◎管夫人畫 祁縣戴楓仲藏管夫人道升小畫一幀,有細書十字云:「出回新綺閣,竹掩舊朱門」。 邢子願太仆題云:「竹繞層樓網蛛,絲絲縷縷貌曇瞿。 倦來素麵流輕粉,尚衣羊肝半臂無。 」戴博雅有文,與傅青主善,有《半可集》。 ◎毗陵集 唐獨孤及《毗陵集》二十捲,有朝議大夫前守虔州刺史隴西李舟序,補闕安定梁肅後序此序載《文粹》中。 末有祝允明跋云:「《毗陵集》二十捲,秘藏天府,世罕其傳。 吳文定公在東閣,抄藏於家。 其孫經府君,與貞山給事為內兄弟。 給事因得假歸錄之」雲。 詩三卷,通八十二篇,與今《詩紀》所載無異。 餘賦一,表二十七,書二,議九,銘三,頌一,論一,說二,碑五,序五十一,集序三,贊六,記述十二,策書四,文十二,行狀二,碑銘五,靈表一,墓誌二十七,祭文九。 康熙癸亥閏六月借抄于晉江黃氏。 ◎林艾軒駁詩本義 宋林艾軒光朝,與朱子同時同裡,說詩最不喜歐陽《本義》。 與趙子直書云:「《詩本義》初得之,如洗腸胃;讀之三歲,覺得有未穩處。 大率歐陽、二蘇及劉貢父談經多如此。 」又一書駁《本義》關雎、つ木、兔、麟趾等解甚悉。 大抵歐陽《本義》雖未必盡合,然較考亭盡去小序而以臆斷,不啻勝之,未可厚非。 ◎誦詩 予六七歲始入鄉塾受《詩》,誦至燕燕、綠衣等篇,便覺棖觸欲涕,亦不自知其所以然。 稍長,遂頗悟興觀群怨之旨。 宋玉融、陳叔盥與樂軒陳藻讀《國風》于古寺,至采,藻掩卷而泣,頓悟中庸之旨。 叔盥以告網山林亦之,網山遂以藻見于其師林艾軒曰:「吾嘗謂《詩》不歌,《易》不畫,無悟入處,今于元潔尤信。 」知此者,可與言《詩》。 然采之詩,亦未見可泣處。 ◎學杜 第8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池北偶談》
第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