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是周主逐日視朝,政無大小,悉由親斷,百官但拱手受成,不加可否。 河南府推官高錫,上書切諫,大致勸周主擇賢任能,毋親細事,周主不從。 一日語侍臣道:「兵貴精不貴多。 今有農夫百人,不足養甲士一名,奈何尚徒豢惰卒,坐涸民膏?且健懦不分,如何勸眾?朕觀歷代宿衛,羸弱居多,又驕蹇不肯用命,一經大敵,非走即降,回溯數十年來,國姓屢易,都坐此弊。 朕惟有簡閲諸軍,留強汰弱,方能振作軍心,免蹈前轍哩!」侍臣一體贊成,遂命殿前都虞侯趙匡胤,大閲軍士,挑選精鋭,充作衛兵。 又飭募各鎮勇士,悉令詣闕,仍歸匡胤簡選,遇有材藝出眾,即令補入殿前諸班。 周主欲懲前弊,令匡胤簡閲諸軍,原是當時要策,但匡胤之得受周禪,即伏于此。 人定不能勝天,令人徒喚奈何!此外馬步各軍,各命統將選擇。 凡從前驕兵惰卒,一概汰去。 宮廷內外,盡列熊羆,軍務方有起色了。 是年冬季,北漢主劉崇,憂憤成疾,竟至逝世。 次子承鈞向遼告哀,遼冊承鈞為漢帝,呼他為兒。 承鈞亦奉表稱男,易名為鈞。 又在晉陽創立七廟,尊劉崇為世祖,改元天會,復向遼乞師復讎。 遼遣高勳為將,率兵助劉鈞。 劉鈞即令部將李存瓌,與勳同攻潞州,不克乃還。 勳亦歸國。 劉鈞知不能勝周,乃罷兵息民,禮賢下士,境內粗安。 只遼騎卻屢窺周邊,不免騷擾。 周主因大兵甫歸,瘡痍未復,但戒各邊將固守邊疆,不得出戰。 未幾已是顯德二年,周主仍遵舊時年號,不復改元。 忽聞夏州節度使李彞興,不奉朝命,拒絶周使。 周主與群臣商議,群臣多說道:「夏州地處偏隅,朝廷素來優待,此次不通周使,無非因府州防禦使杜德扆,厚沐國恩,得加旌節,彞興恥與比肩,所以有此變態。 臣等以為府州褊小,無足重輕,不若撫諭彞興,善全大體。 」周主怫然道:「朕至晉陽,德扆即率眾來朝,且為我力拒劉氏。 朕授他節鉞,不過報功,奈何一旦棄置!夏州止產羊馬,貿易百貨,悉仰我國,我若與他斷絶往來,他便窮蹙,有何能為呢?」借周君臣口中補敘夏州府州事,筆墨較省。 乃遣供奉官馳詣夏州,賫詔詰責,果然李彞興惶恐謝罪,不敢抗違。 周主喜如所期,更下詔求言,詳詢內情,並及邊事。 邊將張藏英上書獻策,謂深、冀二州交界,有葫蘆河橫亙數百里,應改掘使深,足限胡馬南來,以人力濟天險,最為利便等語。 周主因遣許州節度使王彥超,曹州節度使韓通,起發兵夫,往掘河道。 一面令張藏英繪圖立說,再行詳聞。 藏英奉詔,繪就地形要害,請旨入朝,面陳圖說,請俟葫蘆河鑿深後,即就河岸大堰口,築城置壘,募兵設戍,無事執耒,有事操戈,且願自為統率,隨宜進止等語。 周主喜道:「卿熟諳地勢,悉心規畫,定能為朕控禦邊疆。 朕準卿所請,可即前去調度,毋負朕望!」 藏英立即拜辭,回鎮月餘,募得邊民千餘人,個個是身強力壯,趫健不群。 那遼主述律,聞周軍築城堰口,派兵來爭。 王彥超、韓通分頭堵禦,卻也敵得住遼兵。 無如遼兵忽來忽去,行止無常。 周軍進擊,他即退去,周軍退回,他又進來,害得王、韓兩將,日夕防備,不遑寢食。 一班鑿河築城的民夫,也是驚惶得很,旋作旋輟。 可巧張藏英募齊兵丁,前來大堰口,與王彥超、韓通會議,決計自作前驅,王、韓為後應,殺他一個痛快,使不再來。 當下引眾馳擊,橫厲無前,遼兵已是披靡。 藏英又挺着長矛,左旋右舞,挑着處人人落馬,刺着處個個洞胸。 任你遼兵如何刁狡,也逃不脫性命。 再經王彥超、韓通,從後追上,殺斃遼兵無數,剩得幾個腳長的,抱頭鼠竄,不知去向。 藏英追趕至二十里外,遠望不見遼兵,方纔退歸。 於是葫蘆河疏鑿得成,大堰口城壘漸竣。 王彥超、韓通同時返鎮,單留張藏英保守城寨,已足抵制遼人。 周廷改稱大堰口為大宴口,號屯軍為靜安軍,即令藏英為靜安軍節度使。 小子有詩讚道: 鑿河築壘費經營,扼要才堪卻虜兵。 胡騎不來河北靜,武夫原可作干城。 長城有靠,朔漠無驚,英武過人的周主榮,又想西征南討了。 欲知後事,請看後文。 第五十三回 寵徐娘賦詩驚變 俘蜀帥得地報功 卻說周主榮既敗漢卻遼,遂思西征南討,統一中國。 當下召入范質、王溥、李穀諸宰臣,及樞密使鄭仁誨等,開口宣諭道:「朕觀歷代君臣,欲求治平,實非容易。 近自唐、晉失德,天下愈亂,悍臣叛將,篡竊相仍。 至我太祖撫有中原,兩河粗定,惟吳、蜀、幽、並,尚未平服,聲教未能遠被。 朕日夜籌思,苦乏良策。 想朝臣應多明哲,宜令各試論策,暢陳經濟,如可採擇,朕必施行,卿等以為何如?」范質、王溥等,齊聲稱善,乃詔翰林學士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餘人,入殿親試。 每人各撰二文,一是「為君難,為臣不易論」;一是「平邊策」。 徐台符等得了題目,各去撰著。 有的是攢眉蹙額,煞費苦心;有的是下筆成文,很是敏捷。 自辰至未,陸續告成,先後繳卷。 周主逐篇細覽,多半是徒託空言,把孔聖人的「修文德,來遠人」二語,敷衍成篇,不得實用。 惟給事中竇儀,中書舍人楊昭儉,謂宜用兵江、淮,頗合周主微意。 還有一篇崇論閎議的大文,乃是比部郎中王樸所作。 略云: 第15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五代演義》
第1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