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精神訓練也必須自適自得。 你可以請教老師,但老師也不會對你進行西方意義上的「教導」。 因為弟子不可能從身外學到有意義的東西。 老師可以和弟子討論,卻不會溫和地引導弟子,使之到達新的智慧境界。 越是粗暴的老師,就越被認為是最有幫助的。 如果,師傅猝不及防地敲掉弟子剛送到嘴邊的茶杯,或者把弟子摔倒,或者用銅如意敲打弟子的指關節,弟子就會在這種衝擊中象通上電流一般地頓悟。 ①因為,這樣打掉了他的自滿自足。 僧侶言行錄中充滿著這類故事。 為使弟子拚命努力開悟而最愛用的一種方法是「公案」,字面的意思就是「問題」,據說有一千七百個。 禪僧逸話中說,有人為解決一件公案竟費時七年之久並不罕見。 「公案」的目的並不是要求得到合理的答案。 比如:「設想孤掌獨鳴」,或者「緬思未生兒時母」②;以及「背負屍體而行者誰?」,「朝我而來者何人?」、「萬法(萬物)歸一,一又何歸?」等等。 此類禪問在十二、三世紀以前的中國曾使用過。 日本引進禪宗的同時也引進這種方法。 但公案在中國已告絶跡,而在日本卻成了達到「圓熟」的最重要的訓練手段。 禪的入門書非常重視公案。 「公案中包藏著人生的困境」。 他們說,思考公案的人就象「被趕入絶境的老鼠」,或「想吞熱鐵球」的人,「想叮鐵塊③的蚊子」。 他忘我地加倍努力。 最後,橫在他的心靈與公案之間的「觀我」屏幛被除去,猶如一股閃電,心與公案融合為一,他就頓「悟」了。 ① 來自我國禪宗宋之「棒喝」(不用言語,而以棒敲口喝來測驗並訓練弟子「根機只利鈍」,即反應靈敏)。 傳說始於德山宣鑒、臨濟義玄(八、九世紀),所謂「德山棒,臨濟喝」。 ——譯者 ② 指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來面目。 ——日譯者 ③ 禪書作「鐵牛」。 ——日譯者 讀了這些關於高度緊張的精神努力的描述,如果再在這些書中尋找他們費盡精力所獲得的偉大真理,你會感到失望。 例如,南嶽④花了八年時間思索「朝我而來者何人?」最後,他明白了。 他的結論是:「說此地有一物,旋即失之矣」①。 但是,禪語的啟示也有一般模式,可從以下數句問答中窺知: ④ 南嶽,禪宗六祖大鑒慧能禪師的法嗣,金洲人,唐玄宗天寶三年(1404年)六十八歲是圓寂,謚號大禪慧師。 其門徒衍為臨濟、溈仰二宗。 「朝我而來者何人」,中文原為:「恁麼來物是誰」?——日譯者 ① 中文原為:「說似一物,即不中」。 據禪語字彙,此句意為「這個本分底事,但只一言,即失其的。 」——日譯者 憎問:「怎樣才能避免生死輪迴?」 師答:「誰束縛了你?(亦即誰把你綁在輪迴之上?)」 第14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菊花與劍》
第1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