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節度使楊渥,年少襲位,性好游飲,又善擊球,居父喪時,嘗燃燭十圍,與左右擊球為樂,一燭費錢數萬。 或單騎出外,竟日忘歸,連帳前親卒,都不知他的去向。 左牙指揮使張顥,右牙指揮使徐溫,統是行密舊臣,面受遺命,輔渥襲爵。 渥嘗襲取洪州,擄歸鎮南節度使鐘匡時,鎮南軍治洪州。 兼有江西地,嗣是驕侈益甚,日夜荒淫,顥與溫入內泣諫,渥怒斥道:「汝兩人謂我不才,何不殺我,好教汝等快心?」自己討殺,真是奇聞。 顥、溫失色而出。 渥恐兩人為變,召入心腹將陳璠、范遇,令掌東院馬軍,為自衛計。 那知顥、溫已窺透渥意,乘渥視事,親率牙兵數百人,直入庭中。 渥不覺驚駭道:「汝等果欲殺我麼?」你既怕死,何必討殺。 顥、溫齊聲道:「這卻未敢,但大王左右,多年挾權亂政,必須誅死數人,方可定國。 」渥尚未及言,顥、溫見陳璠、范遇侍側,立麾軍士上前,把璠、遇二人曳下,雙刀並舉,兩首落地,顥、溫始降階認罪,還說是兵諫遺風,非敢無禮。 渥亦無可奈何,只好強為含忍,豁免罪名。 從此淮南軍政,悉歸顥、溫兩人掌握。 渥日夜謀去兩人,但苦沒法。 兩人亦心不自安,共謀弒渥,分據淮南土地,向梁稱臣。 計亦太左。 顥尤迫不及待,竟遣同黨紀祥等,夤夜入渥帳中,拔刃刺渥。 渥尚未就寢,驚問何事,紀祥直言不諱,渥且驚且語道:「汝等能反殺顥、溫,我當盡授刺史。 」大眾頗願應允,獨紀祥不從,把手中刀砍渥。 渥無從閃避,飲刃倒地,尚有餘氣未盡,又被紀祥用繩縊頸,立刻扼死。 當即出帳報顥,顥率兵馳入,從夾道及庭中堂下,令兵站着,露刃以待,然後召入將吏,厲聲問道:「嗣王暴薨,軍府當歸何人主持?」大眾都不敢對,顥接連問了三次,仍無音響,不由的暴躁起來。 忽有幕僚嚴可求,緩步上前,低聲與語道:「軍府至大,四境多虞,非公將何人主持?但今日尚嫌太速。 」顥問為何故?可求道:「先王舊屬,尚有劉威、陶雅、李簡、李遇等人,現均在外,公欲自立,彼等肯為公下否?不若暫立幼主,寬假時日,待他一致歸公,然後可成此事。 」顥聽了這番言語,倒也未免心慌,十分怒氣,消了九分,反做了默默無言的木偶。 可求料他氣沮,便麾同列趨出,共至節度使大堂,鵠立以俟,大眾也莫名其妙。 但見可求趨入旁室,不到半刻,仍復出來,揚聲呼道:「太夫人有教令,請諸君靜聽!」說著,即從袖中取出一紙,長跪宣讀,諸將亦依次下跪,但聽可求朗讀道: 先王創業艱難,中道薨逝。 嗣王又不幸早世,次子隆演,依次當立,諸將多先王舊臣,應無負楊氏,善輔導之,予有厚望焉! 讀畢乃起,大眾亦齊起立道:「既有太夫人教令,應該遵從,快迎新王嗣位便了。 」張顥此時也已出來,聞可求所讀教令,詞旨明切,恰也不敢異議。 乃由他主張,迎入隆演,奉為淮南留後。 看官,你道果真是太夫人教令麼?行密正室史氏,本來是沒甚練達,不過渥為所出,並系行密元妃,例當奉為太夫人。 可求乘亂行權,特從旁室中草草書就,詐稱為史氏教令,諸將都被瞞過,連張顥亦疑他是真,未敢作梗。 楊氏一脈,賴以不亡。 可求誠楊氏功臣。 顥專權如故,默思徐溫本是同謀,此次迎立隆演,溫卻置諸不問,轉令自己孤掌難鳴。 此中顯有可疑情跡,計惟調他出去,免得一患。 乃入白隆演,請出溫為浙西觀察使。 可求聞知消息,即潛往說溫道:「顥令公出就外藩,必把弒君罪狀,加入公身,禍且立至了!」溫大驚問計,可求道:「顥剛愎寡智,可以計誘,公能見聽,自當為公設法。 」溫起謝可求。 可求即轉說顥道:「公與徐溫同受顧命,令調溫外出,他人都說公奪溫衛兵,意圖加害,此事真否?」顥驚道:「我無此意。 」可求道:「人言原是可畏,倘溫亦從此疑公,號召外兵,入清君側。 公將何法對待呢?」三寸舌確是善掉。 顥少斷多疑,聞可求言,果將原議取消,乃勸隆演任溫如舊。 隆演也是個庸柔人物,一一依從。 既而行軍副使李承嗣,知可求有附溫意,暗中告顥。 顥夜遣刺客入可求室,陰刺可求,虧得可求眼明手快,用物格刀,訊明來意,刺客謂由顥所遣,可求神色不變,即對刺客道:「要死就死,但須我稟辭府主,方可受刃。 」刺客允諾,執刀旁立,可求操筆為書,語語激烈,刺客頗識文字,不禁心折,便道:「公系長者,我不忍殺公,但須由公略出財帛,以便覆命。 」可求任他自取,刺客掠得數物,便去覆顥,但說可求已聞風遁去,但俟異日,顥亦只得靜待。 可求恐顥再行加害,忙向溫告變,力請先發制人,且謂左監門衛將軍鐘泰章,可與共事,溫遂使親將翟虔,邀泰章入室,與謀殺顥。 泰章一力擔承,歸與壯士三十人,商定秘謀,刺臂流血,瀝酒共飲。 翌晨起來,裝束停當,直入左牙都堂,正值顥升座視事,被泰章擲刀中腦,頓時倒斃。 壯士一齊下手,殺死顥左右數十人。 溫率右牙兵親來接應,左牙兵憚不敢動,當由溫宣言道:「張顥實行弒逆,按律當誅,今已誅死首惡,尚有餘黨未盡,無論左右牙兵,但能捕除逆黨,一概行賞!」左牙兵得此號令,踴躍而出,捕得紀祥等到來,由溫命推出市曹,處以極刑。 第1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五代演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