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正是把羞恥感納入道德體系的。 不遵守明確規定的各種善行標誌,不能平衡各種義務或者不能預見到偶然性的失誤,都是恥辱。 他們說,知恥為德行之本。 對恥辱敏感就會實踐善行的一切準則。 「知恥之人」這句話有時譯成「有德之人」(Virtuous man),有時譯成「重名譽之人」(Man qf honour)。 恥感在日本倫理中的權威地位與西方倫理中的「純潔良心」,「篤信上帝」、「迴避罪惡」的地位相等。 由此得出的邏輯結論則是,人死之後就不會受懲罰。 日本人——讀過印度經典的僧侶除外——對那種前世功德、今生受報的輪迴報應觀念是很陌生的。 除了少數皈依基督教者外,他們不承認死後報應及天堂地獄之說。 恥感在日本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恰如一切看重恥辱的部落或民族一樣,其意義在於,任何人都十分注意社會對自己行動的評價。 他只須推測別人會作出什麼樣的判斷,並針對別人的判斷而調整行動。 當每個人按照同一規則玩遊戲並相互支援時,日本人就會愉快而輕鬆地參加。 當他們感到這是履行日本的「使命」時, 他們就會狂熱地參加。 當他們試圖把自己的道德輸出到那些並不通行日本的善行標誌的外國時,他們就最易遭受攻擊。 他們「善良」的「大東亞」使命失敗了。 許多日本人對中國人和菲律賓人改採取的態度實在感到憤慨。 那些不是受國家主義感情所驅使,而是為了求學或經商來到美國的日本人,當他們試圖在這個道德規律不那麼嚴格的社會生活時,就常常痛感他們過去所接受的那種細緻周到的教育是個「失敗」。 他們感到,日本的道德無法順利輸出,他們想說的並不是一般所謂改變文化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很困難的,他們想說的遠比這更多。 日本人適應美國式生活比他們所熟知的中國人、暹羅人適應美國式生活要困難得多。 在他們看來,日本人的特殊問題在於,他們是靠這樣一個安全感長大的,只要一切皆按規矩行事,就會得到別人承認其微妙的意義。 他們看到外國人對這類禮節滿不在乎,就不知如何是好。 他們千方百計尋找西方人生活中與日本人類似的細微禮節,找不到時,有的非常憤慨,有的則感到愕然。 第13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菊花與劍》
第1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