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金使高忠建,已到臨安,廷議當遣使報聘,且賀即位。 工部侍郎張闡,請慎擇使臣,正敵國禮,庶可復我聲威,高宗也以為然,乃諭諸執政道:「嚮日主和,本為梓宮太后,雖屈己卑詞,亦所不顧,今兩國已經絶好,宜正名分,畫境界,改定歲幣朝儀。 」陳康伯奉命轉告金使,高忠建不肯如約,且聞兩淮州郡,由成閔、李顯忠等依次收復,便因是抗言相責。 康伯謂棄好背盟,咎在金,不在宋,說得忠建無詞可答,只好默然。 高宗乃遣洪邁為賀登極使,並用手札賜邁道:「祖宗陵寢,睽隔三十年,不得按時祭掃,朕心甚痛。 若金人能以河南見歸,或可仍遵前約,否則非改議不可。 」語意仍不免畏葸。 當下給交國書,改去臣構字樣,直稱宋帝。 邁賫書至燕,金閤門見國書不依前式,令邁改草,且令自稱陪臣。 朝見禮節,概用舊儀。 邁堅執不允,被金人錮使館中,三日水漿不通,邁不屈如故。 金廷欲將邁拘住,獨張浩謂使臣無罪,不如遣還。 邁才得南歸,惟和議仍無頭緒,南北尚不能無爭。 四川宣撫使吳璘,出屯漢中,復商、虢諸州,分兵收大散關,又遣姚仲攻德順軍,四旬不克。 錡用李師顏代將,師顏子珽出戰百亭,大敗金兵,擒金將耶律九斤等百三十七人。 金兵悉鋭趨德順,璘親往督師,又與金人大戰,仍得勝仗。 金兵入營固守,會天大風雪,乃拔營遁去。 璘遂整軍入城,再派嚴忠取環州,姚仲、耿鞏、王彥等,復蘭、會、熙、鞏等州及永興軍。 虞允文至陝,與吳璘會同規畫,次第進行,西陲好算順手,東土亦得捷音。 金遣豆斤太師一作烏珍太師。 發諸路兵二十路,進攻海州,先派騎兵繞出州城西南,阻截餉道。 知州魏勝,擇勁悍三千餘騎,往拒石闡堰,金軍不能進,只得退還。 勝留千騎扼守險要,金兵十餘萬來爭,勝率眾往援,殺死金兵數千人,餘眾遁去。 及勝還城中,金兵復乘夜薄城,圍至數匝,勝竭力守禦,且縋兵向李寶告急。 寶飛章奏聞,高宗命鎮江都統張子蓋馳援。 子蓋發兵至石湫堰,見河東列着敵陣,即率精騎衝擊。 統制張氾,奮勇先驅,甫入敵陣,被流矢射中要害,倒斃馬下。 子蓋大呼道:「張統制殉難了,此仇豈可不報?」道言未絶,已躍馬直前。 部兵一併隨上,縱橫馳驟,鋭不可當。 金兵正苦難支,又見魏勝統軍殺來,也似生龍活虎一般,那時如何招架,便相率奔潰。 後面阻着石湫河,急切無從逃避,多半擁入河中。 能泅水的,還僥倖逃生,不能泅水的,當然斃命。 海州自是解圍,魏勝收軍還城,子蓋亦帶兵回鎮。 李顯忠聞海州圍解,金兵又敗,擬乘勢規復中原,奏請出師西向,自宿、亳趨汴京,直通關、陝。 關、陝既通,鄜延一路,素知臣名,必皆響應,然後招集部曲,轉取河東云云。 哪知高宗非但不從,反下詔撤銷三招討使,召顯忠主管侍衛軍馬司,成閔主管殿前衙司,吳拱主管侍衛步軍司。 顯忠不得已,奉命還朝,又是枉費心機。 途次接得內禪詔旨,亟馳賀新主去了。 當金亮入寇時,群臣多勸高宗避敵,皇子瑋不勝忿懣,入白高宗,願率師禦寇。 高宗亦頗感動,乃下詔親征。 瑋扈蹕同行,及還臨安,高宗以年老倦勤,意欲禪位。 仍然不脫主和故智,因此得休便休。 陳康伯密贊大計,乞先正名,因立瑋為太子,更名為眘。 音慎。 且追封太子父子偁為秀王。 未幾,由高宗降詔,令太子即皇帝位,自稱太上皇帝,後稱太上皇后,退居德壽宮。 太子偁固辭不受,高宗勉諭再三,又出禦紫宸殿,面諭群臣,嗣即入內,由侍臣擁太子出殿,至禦座旁,側立不坐。 侍臣扶掖至七八次,乃略就座。 宰相率百僚拜賀,太子又遽起立。 輔臣升殿固請,太子愀然道:「君父有命,本諸獨斷,自恐無德,未克當此大位。 」輔臣免不得恭維數語。 於是草草成禮,片刻退班。 高宗移駐德壽宮,太子自整袍履,步出祥曦門,冒雨扶輦隨行。 及宮門尚未止步,高宗一再麾退,並令左右扶掖以進,因顧群臣道:「付託得人,我無憂了。 」越日,頒詔大赦。 又越日,以即位禮成,告天地宗廟社稷,是為孝宗皇帝。 定五日一朝德壽宮,旋因上皇未允,改為每月四朝。 第23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演義》
第2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