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不習戎事,反自謂燕、雲諸州,唾手可得,遂趾高氣揚的入辭帝闕。 可巧徽宗左右有二美嬪侍着,攸望將過去,不覺慾火上炎,饞涎欲滴,便大膽指着二嬪,顧語徽宗道:「臣得成功歸來,請將二美人賜臣!」侮慢極了。 徽宗並不加責,反對他微笑。 攸復道:「想陛下已經許臣,臣去了。 」言畢返身自去。 中書舍人宇文虛中上書諫阻,王黼恨他多言,改除集英殿修撰。 朝散郎宋昭,乞誅王黼、童貫、趙良嗣等,仍遵遼約,毋構兵端。 疏上後,即有詔革除昭名,竄置海南。 王黼就三省置經撫房,專治邊事,不關樞密,且括全國丁夫,計口出算,得錢六千二百萬緡,充作兵費。 並貽童貫書道:「太師北行,黼願盡死力。 」童貫遂偕蔡攸出師,浩浩蕩蕩的到了高陽關。 途中遇著遼使,謂:「奉天錫皇帝新命,願與中朝,仍修盟好,寧免歲幣,毋輕加兵。 」童貫不許,遼使乃去。 小子前文所敘,只有遼天祚帝延禧,為什麼有夾山天錫皇帝來?析明界限,是著書人慣技。 原來遼主延禧走雲中,曾留南府宰相張琳,參政李處溫,與都元帥耶律淳,同守燕京。 即遼南京。 至遼主遁入夾山,號令不通,處溫與族弟處能,及子奭,外聯怨軍,內結都統蕭干,謀立淳為帝。 張琳不能阻,遂與諸大臣耶律大石一譯作達什。 左弓、虞仲文、曹勇義、康公弼等,集蕃漢諸軍,趨至淳府,引唐朝靈武故事,勸淳即位。 淳不肯從,李奭竟持入赭袍,披上淳身,令百官就列階前,拜舞山呼。 黃袍加身以後,不謂復見此劇。 淳推讓再三,終不得辭,乃南面即真,遙降遼主延禧為湘陰王,自稱天錫皇帝,建元天福,以妻蕭氏為德妃,加封李處溫為太尉,張琳為太師,改名怨軍為常勝軍,軍中悉委耶律大石,旋聞宋軍來攻燕京。 因遣使議和,至得使臣返報,已知和議無成,乃遣達什統軍禦敵,佐以蕭干,迎截宋師。 童貫用知雄州和詵計議,遍張黃榜,曉諭燕民,旗上懸揭「弔民伐罪」四大字。 不足示威,反令人笑。 且懸賞購求敵士,謂能歸獻燕京,當除授節度使。 哪知遼人相率觀望,並沒有簞食壺漿,來迎王師。 諧謔語。 都統制种師道奉命從征,貫令護諸將進兵,師道入諫道:「今日出師,譬如盜入鄰家,即不能救,又欲與盜分臓,太師尚以為可行麼?」貫叱道:「天子有命,何人敢違?你怎得妄言惑眾?如或違令,當正軍法。 」師道嘆聲而出。 貫覆命兩路進兵,東西並發。 東路兵,歸師道節制,進趨白溝,西路兵,歸辛興宗節制,進趨范村。 師道不得已,領兵前行。 前軍統制楊可世,已至白溝,忽見遼兵鼓噪前來,勢如狂風驟雨,鋭不可當。 可世先已生畏,步步退卻,那遼兵竟搗入陣中,來擊後隊。 虧得師道先已預備,令軍士各持巨梃,嚴防衝突,即聞前軍潰退,忙督持梃兵出阻,兩下混戰一場,遼兵器械雖利,屢被巨梃格去,自午至暮,遼兵一些兒沒有便宜,方纔退去。 師道亦退回雄州,辛興宗到了范村,亦被遼兵擊敗,踉蹌遁歸。 師道猶敗,何怪興宗。 童貫聞兩軍俱敗,正弄得沒法擺佈,忽聞遼使又至,乃召他入見。 遼使語貫道:「女真背叛本朝,應亦南朝所嫉視,本朝方擬倚為後援,為什麼貪利一時,棄好百年,結豺狼作毗鄰,貽他日禍根呢?須知救災恤鄰,古今通義,還望大國統盤籌算,勿忘古禮,勿貽後憂。 」看官試想!遼使這番說話,乃是理直氣壯,教童貫如何答辯得出?當下支吾對付,但說當奏聞朝廷,再行復告。 遼使自歸,种師道復請與遼和,貫仍不納,反密劾師道通虜阻兵。 王黼從中袒貫,降師道為左衛將軍,勒令致仕。 用河陽三城節度使劉延慶代任。 嗣按徽宗手詔,暫令班師,貫與攸乃相偕還朝。 既而遼耶律淳病死,蕭乾等奉蕭氏為皇太后,主軍國事,遙立天祚帝次子秦王定為帝,改元德興。 天祚帝有六子,長名敖盧干,一譯作阿咾罕。 封晉王,次即秦王定,又次為許王寧,又次為趙王習泥烈,一譯作錫裡。 《遼史·天祚紀》,謂天祚四子,趙王居長,皇子表乃有六子,晉王第一,趙王第四,今依表敘明。 又次為燕國王撻魯,梁王雅裡。 晉王文妃蕭氏,小字瑟瑟,才貌雙全,嘗因天祚帝無道將亡,作歌諷諫,歌只二首,第一首中有云:「直須臥薪嘗膽兮,激壯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雲。 」這四語,傳誦一時,偏天祚帝引為深恨。 樞密使蕭奉先為秦、許兩王母舅,恐秦王不得嗣立,因欲謀害晉王,遂誣文妃與駙馬蕭昱及妹夫耶律余覩等,有擁立晉王情事。 天祚帝遂賜文妃死,並殺蕭昱等人。 獨耶律余覩脫身降金。 金兵入遼,曾用余覩為嚮導。 蕭奉先又因此入讒,縊殺晉王敖盧干。 及天祚帝遁入夾山,始悟奉先不忠,把他驅逐。 奉先欲奔金,被遼軍擒還,令他自盡。 到了耶律淳疾篤,與李處溫、蕭干商議,欲迎立秦王。 處溫雖然面允,頗蓄異圖。 蕭德妃稱制,聞處溫將通使金、宋,賣國求榮,乃將他處死,並置奭磔刑。 第16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演義》
第1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