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乃決計西征,召集輔臣,會議出師。 孫固入諫道:「發兵容易,收兵很難,還乞陛下三思後行!」神宗道:「夏有釁不取,將為遼人所據,此機斷不可失。 」固答道:「必欲用兵,應聲罪致討,幸得勝夏,亦當分裂夏地,令他酋長自守。 」神宗笑道:「這乃漢酈生的迂論,卿奈何亦作此言?」固復道:「陛下以臣為迂,臣恐尚未必制勝,試問今日出兵,何人可做統帥?」神宗道:「朕已託付李憲了。 」固奮然道:「伐夏大事,乃使奄人為帥,將士果肯聽命麼?」此言最是。 神宗面有慍色。 固知不便再諫,隨即趨退。 既而由王珪、蔡確等,議定五路出師,固復約呂公著入諫。 固先啟奏道:「今議五路進兵,乃無大帥統率,就使成功,必致兵亂。 」神宗道:「內外無統帥材,只好罷休。 」呂公著即進諫道:「既無統帥,不若罷兵。 」固又介面道:「公著言甚是。 請陛下俯納!」神宗沉着臉道:「朕意已決,卿等不必多言。 」孫固、呂公著復撞了一鼻子灰,相偕出朝。 神宗遂命李憲出熙河,種諤出鄜延,高遵裕出環慶,劉昌祚出涇原,王中正出河東,分道併進。 又詔吐蕃首領董氈集兵會征,於是鼙鼓喧天,牙旗蔽日,又閙出一場大戰爭來。 何苦乃爾? 李憲統領熙秦七軍,及董氈兵三萬,突入夏境,破西市新城,襲據女遮谷,收復古蘭州,居然築城開幕,設置帥府。 種諤也攻克米脂城,高遵裕奪還清遠軍,王中正率河東兵入宥州,劉昌祚進次磨隘,遇夏眾扼險拒守,他卻憑着一股鋭氣,橫衝過去,夏軍紛紛敗走,遁還靈州。 五路捷報,陸續入都,神宗很是喜慰,即詔令李憲統率五路,直搗夏都。 哪知詔書才下,敗耗旋聞,各路將士,不是溺死,就是凍死、餓死;剩了若干將死未死的疲卒,幸全生命,狼狽逃歸。 一場空歡喜。 原來夏人聞宋師大舉,未免驚惶,當由秉常母梁氏召集諸將,共議防禦方法。 年少氣盛的將士,無不主戰。 一老將獨獻策道:「宋師遠來,利在速戰。 我軍不必拒敵,但教堅壁清野,誘他深入,一面在靈夏聚集勁兵,以逸待勞,再遣輕騎抄襲敵後,斷他餉運,他已不戰自困,恐退兵都來不及哩。 」勿謂夏無人。 梁氏大喜,依計而行。 因此宋軍五路併進,夏兵未與酣鬥,儘管退走。 及劉昌祚既薄靈州,乘勝猛攻,城幾垂克,偏高遵裕忌他成功,飛使禁止。 昌祚舊屬遵裕部轄,不敢違命,只好按甲以待。 等到遵裕到來,城中守備已固,圍攻至十有八日,尚不能下。 夏人且潛至靈州南面,決黃河七級渠,灌入宋營,宋軍不意水至,溺斃多人;並因時值隆冬,就是鳧水逃生,也是拖泥帶水,寒冷不堪,可憐又死了若干名。 當下遵裕、昌祚兩軍,喪亡大半,陸續潰歸。 在途又被夏人追殺一陣,十成中剩得兩三成,得還原汛。 兩路敗退。 那時種諤從米脂進發,破石堡城,直指夏州,駐軍索家坪,忽聞後面輜重,被夏人截住,兵士頓嘩噪起來。 大校劉歸仁,竟先潰遁,余軍隨走。 適大雪漫天,兵不得食,沿途倒斃,不可勝計。 出兵時共九萬三千,還軍時只剩三萬人。 一路未敗即退。 王中正自宥州行至奈王井,糧食亦盡,六萬人餓死二萬,亦奔還慶州。 一路亦未敗而退。 獨李憲領兵東上,立營天都山下,焚去西夏的南牟內殿,並毀館庫,夏將仁多唆丁,一作新都喇卜丹。 率眾來援,由憲驅軍夜襲,殺敗夏兵,擒住百人,進次葫蘆河;聞各路兵已經退歸,不敢再進,當即班師。 還是知機。 先是五路大兵,共約至靈州會齊,各路共至靈州境內,惟李憲不至。 軍報迭達京師,神宗始嘆息道:「孫固前曾諫朕,朕以為迂談,今已追悔無及了。 」誰叫你黷武用兵?乃按罪論罰,貶高遵裕為郢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 種諤、王中正、劉昌祚並降官階,惟不及李憲。 孫固又入奏道:「兵法後期者斬,況各路皆至靈州,憲獨不至,這豈尚可赦罪麼?」神宗以憲有開蘭會功。 即古蘭州,唐名會州。 不忍加罪,但詰他何故擅還?憲復稱:「饋餉不繼,只好退歸,且整備兵食,再圖大舉。 」神宗又為憲所惑,竟授憲涇原經略安撫制置使,兼知蘭州,李浩為副。 方悔不用孫固言,誰知又復入迷。 呂公著再上書諫阻,仍不見從。 公著引疾求去,遂出知定州。 時官制已一律訂定,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左右仆射,參知政事,為門下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 即命王珪為尚書左仆射,蔡確為尚書右仆射,章惇為門下侍郎,張璪為中書侍郎,蒲宗孟為尚書左丞,王安禮為尚書右丞。 一王安禮獨如宋皇何? 第12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演義》
第1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