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琦退還,夏竦使人收集散兵,並任福等遺骸,見福衣帶間尚藏着琦檄,並參軍耿傅書,乃將詳情奏聞,說是任福違命致敗,罪不在琦、傅等人。 琦卻上章自劾,仁宗很是驚悼,鎸琦一級,徙知秦州。 元昊自連勝宋軍,聲勢張甚,作書答覆范仲淹,語極悖嫚。 仲淹對著夏使,把書撕碎,付之於火,夏使自去。 這事傳達宋廷,呂夷簡語廷臣道:「人臣無外交,仲淹擅與元昊書,已失臣禮,既得答覆,又擅焚不奏,別人敢如此麼?」參政宋庠遽答道:「罪當斬首。 」樞密副使杜衍,獨辯論道:「仲淹志在招叛,存心未嘗不忠,怎可深罪?」彼此爭議未決。 仁宗命仲淹自陳,仲淹遙奏道:「臣始聞元昊有悔過意,因致書勸諭,宣示朝廷德威,近因任福敗死,虜勢益張,覆書遂多悖嫚,臣愚以為此書上達,若朝廷不亟聲討,辱在朝廷,不若對了虜使,毀去此書,還不過辱及愚臣,似與朝廷無涉。 這是區區愚忱,乞即鑒察」等語。 仁宗得奏,覆命中書樞密兩府覆議。 宋庠、杜衍仍各執前說,仁宗顧問夷簡,宋庠總道夷簡贊同己說,哪知夷簡恰不慌不忙道:「杜衍議是,止應薄責了事。 」這語說畢,庠不禁瞠目退朝。 想是夷簡與庠有隙,故獨從杜衍之議,不然,前既倡議罪范,此時何反袒范耶?仁宗乃降仲淹知耀州,未幾復徙知慶州,詔命工部侍郎陳執中,同任陝西按撫經略招討使,與夏竦同判永興軍。 兩人意見相左,屢起齟齬,乃又命竦屯鄜州,執中屯涇州。 竦守邊二年,遇事畏縮,首鼠兩端,營中帶著侍妾,整日裡流連酒色,不顧邊情。 元昊懸募竦首,只出錢三千文,邊人傳為笑話。 既而元昊復寇麟府,破寧遠寨,陷豐州,警報迭聞,知諫院張方平奏稱:「竦為統帥,已將三年,師惟不出,出必喪敗,寇惟不來,來必殘蕩。 這等統帥,究有何用?請另行擇帥,借固邊防!」於是改竦判河中,執中知涇州,一面再經廷議,分秦鳳、涇原、環慶、鄜 延為四路,令韓琦知秦州,轄秦鳳,范仲淹知慶州,轄環慶,王知渭州,轄涇原,龐籍知延州,轄鄜延,各兼經略按撫招討使。 四人除王外,均捍禦有方,繕城築寨,招番撫民。 羌人尤愛仲淹,呼他為龍圖老子。 因仲淹曾任龍圖閣待制,乃有是名。 元昊卻也知難而退,稍稍斂跡了。 總貴得人。 慶歷二年,忽契丹遣使蕭特末、劉六符至宋,復求關南故地,且問興師伐夏,及沿邊濬河增戍的理由。 朝命知制誥富弼為接伴使,偕中使往迎都外。 特末等昂然而來,下馬相見,當由中使傳旨慰問。 特末倔強不拜,弼抗聲道:「南北兩主,稱為兄弟,我主與汝主相等,今傳旨慰勞,奈何不拜?」特末託言有疾,不能施禮。 弼又道:「我亦嘗出使北方,臥病車中,聞汝主命,即起受盡禮,汝怎得因疾廢禮呢?」特末無詞可答,只好起拜。 先聲已足奪人。 拜畢,隨弼入都。 弼導入客館,開誠與語,特末卻亦感悅,即將契丹主遣使本意,一一說出。 弼據理辯駁,特末密語弼道:「貴國可從則從,不可從,或增幣,或和親,亦無不可。 」弼乃引兩使入謁仁宗,並據特末言奏聞。 仁宗召呂夷簡入商,夷簡道:「西夏未平,契丹乘隙求地,斷難允許。 但我既與夏構兵,不應再戰契丹,現來使蕭特末,既有和親增幣兩事,密相告語,我且酌允一件,暫作覊縻罷了。 」仁宗道:「朕意亦是如此,但何人可以報聘?」夷簡道:「不如就遣富弼,渠去年曾往使契丹,可稱熟手,此次命往,諒想不致辱命。 」借夷簡口中,補敘富弼奉使契丹,且回應上文弼語特末之言。 仁宗點首,遂命富弼報使契丹。 詔命既下,廷臣多為富弼擔憂。 謂此去恐致陷虜,集賢院校理歐陽修,且引唐顏真卿使李希烈故事,請留弼不遣,疏入不報。 自是謡諑繁興,統說夷簡與弼有嫌,計圖陷害,因薦弼北行。 弼卻毅然願往,陛辭時叩首奏道:「主憂臣辱,臣怎敢愛死?此去除增幣外,決不妄允一事。 倘契丹意外苛索,臣誓死以拒便了。 」仁宗聞言,也不禁動容,面授弼為樞密直學士。 弼不肯受,復叩頭道:「國家有急,義不憚勞,怎敢先受爵祿呢?」仁宗復慰獎數語,弼即起身出朝,到了賓館,邀同契丹兩使,即日往北去了。 小子有詩詠道: 銜命登程竟北行,國家為重死生輕。 折衝樽俎談何易,恃有忠誠懾虜情。 欲知弼往契丹,如何定議,待小子下回說明。 第三十回 爭和約折服契丹 除敵臣收降元昊 第8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演義》
第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