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主置酒大會,遍宴群臣,席間議進取幽州,諸將奏對道:「陛下離京,不過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即得燕南各州,此正陛下威靈遠播,所以得此奇功。 惟遼主聞失燕南,勢必大集虜騎,扼守幽州,還望陛下先機審慎,幸勿輕入。 」周主默然不答。 已露不悅之意。 散宴後,便召先鋒都指揮使李重進入帳,與語道:「朕志在統一,削平南北,今已出兵到此,幸得燕南各州,難道就此罷手不成?你率兵萬人,明日出發,朕即統軍後至。 不搗遼都,決不返師!」李重進唯唯而退。 又傳諭散騎指揮孫行友,令帶騎卒五千,即日往攻易州。 孫行友亦奉命去訖。 越日,李重進發兵先行,到了固安,守吏已逃避一空,城門大開,一任周兵擁入,重進略命休息,轉眼間周主亦到,當下奉駕前進,行至固安縣北,只見一帶長河,流水潺潺,望將下去,深不可測;詢問土人,叫作安陽水,水中本有渡筏,因對岸遼人,聞有敵軍,將筏收藏,眼見得汪洋浩淼,不便輕涉。 周主乃命各軍采木作橋,限日告竣,自率親軍還宿瓦橋。 不意夜間竟發寒疾,本是孟夏天氣,偏覺挾纊不溫,到了翌晨,尚未痊可,一臥兩日,孫行友捷報已至,並押獻遼刺史李在欽。 周主抱病升帳,見左右綁入囚犯,便問他願降願死?在欽卻瞋目道:「要殺就殺,何必多言!」周主便喝令梟首。 自覺頭暈目眩,急忙退入寢室。 又越兩日,疾仍未瘳,諸將欲請駕還都,因恐觸動主怒,未敢請奏。 匡胤獨奮然道:「主疾未癒,長此覊留,倘或遼兵大至,反為不美,待我入請還蹕便了。 」乃徑入周主寢門,力請還駕。 正是: 雄主一生期掃虜,老臣片語足回天。 未知周主曾否邀準,且看下回表明。 第五回 陳橋驛定策立新君 崇元殿受禪登大位 卻說趙匡胤入諫周主,至禦榻前,先問了安,然後談及軍事。 周主道:「本想乘此平遼,不意朕躬未安,延誤戎機,如何是好?」匡胤道:「天意尚未絶遼,所以聖躬未豫,不能指日蕩平。 若陛下順天行事,暫釋勿問,臣意天必降福,聖躬自然康泰了。 」援天為解,可謂獸諫。 周主遲疑半晌,方道:「卿言亦是,朕且暫時回都,卿可調還各處兵馬,明日就啟鑾罷!」匡胤退出,即傳旨調回李重進、孫行友等,一面準備返蹕。 到了次日,周主起床升座,飭改瓦橋關為雄州,命韓令坤留守;益津關為霸州,命陳思讓留守,然後乘輿啟行。 匡胤以下,均隨駕南歸。 周主在道,病勢略痊,就從囊中取出文書,重行披閲。 忽得直木一方,約長三尺,上有五個大字,不禁奇怪得很。 看官道是何字?便是從前異僧所傳,「點檢作天子」一語。 應第二回。 當下把玩一回,仍收貯囊中。 及還至大梁,便免都點檢張永德官。 永德妻即郭威女。 張與世宗有郎舅誼,世宗恐他暗蓄異圖,將仿石敬瑭故事,事見五代史。 所以將他免職,改用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兼檢校太傅。 故意使錯,豈冥冥中果有主宰耶?匡胤威名,自是益盛。 宰相范質等,因世宗病未痊癒,請立太子以正國本,世宗乃立子宗訓為梁王。 宗訓年僅七齡,未諳國事,不過徒掛虛名罷了。 是年世宗後符氏去世,改冊後妹為繼後。 入宮未幾,世宗又復病劇。 數日大漸,亟召范質等入受顧命,重言囑託,令他善輔儲君,且與語道:「翰林學士王著,系朕藩邸故人,朕若不起,當召他入相,幸勿忘懷!」既欲王著為相,何勿先時召人,必待身後乃用,殊為不解。 質等應諾。 既出宮門,大傢俬語道:「王著日在醉鄉,乃是一個酒徒,豈可入相?此必主子亂命,不便遵行,願彼此勿泄此言。 」大家各點頭會意。 是夜,周主崩于寢殿。 范質等奉梁王宗訓即位,尊符後為皇太后,一切典禮,概從舊制,不必細表。 惟匡胤改受歸德軍節度使,兼檢校太尉,仍任殿前都點檢,以慕容延釗為副都點檢。 延釗與匡胤,夙稱莫逆,見第一回。 至是復同直殿廷,格外親昵。 平居往來密議,人不能知。 著此二語,含有深意。 光陰易過,又是殘年,轉眼間便是元旦,為幼帝宗訓紀元第一日,文武百官,朝賀如儀。 過了數日,忽由鎮、定二州,飛報京都,說是:「北漢主劉鈞,約連遼兵入寇,聲勢甚盛,請速發大兵防邊!」幼主宗訓,只知嬉戲,曉得甚麼緊急事情。 符太后聞報,亟召范質等商議。 范質奏道:「都點檢趙匡胤,忠勇絶倫,可令作統帥,副都點檢慕容延釗,素稱驍悍,可令作先鋒;再命各鎮將會集北征,悉歸匡胤調遣。 統一事權,定保無虞。 」不過將周祚讓與他,此外原無他虞。 符太后準奏,即命趙匡胤會師北征;慕容延釗帶著前軍,先行出發。 延釗領命,簡選精鋭,剋日起程。 匡胤調集各處鎮帥,如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張令鐸、張光翰、趙彥徽等,陸續到來,乃禡纛興師,逐隊出發。 都下謡言甚盛,將冊點檢為天子,市民驚駭,相率逃匿。 其實宮廷裡面,並沒有這般消息,不知何故出此新聞,真正令人莫測呢?若非有人暗中運動,哪有這等新聞? 第1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演義》
第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