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胤遵着僧囑,北向前進,在途飽看景色,縱觀形勢,恰也不甚寂寞。 至渡過漢水,順流而上,見前面層山疊嶂,很是險峻,山後隱隱有一大營,依險駐紮,並有大旗一面,懸空蕩漾,燁燁生光,旗上有一大字,因被風吹着,急切看不清楚。 再前行數十步,方認明是個「郭」字,當即觸動觀念,私下自忖道:「老僧說是『遇郭乃安』,莫非就應在此處麼?」回顧前文。 便望着大營,搶步前趨。 不到片刻,已抵營前。 營外有守護兵立着,便向前問訊道:「貴營中的郭大帥,可曾在此麼?」兵士道:「在這裡。 你是從何處來的?」匡胤道:「我離家多日了。 現從襄陽到此。 」兵士道:「你到此做甚麼?」匡胤道:「特來拜謁大帥,情願留營效力。 」兵士道:「請道姓名來!」匡胤道:「我姓趙名匡胤,是涿州人氏,父現為都指揮使。 」兵士伸舌道:「你父既為都指揮,何不在家享福,反來此投軍?」匡胤道:「亂世出英雄,不乘此圖些功業,尚待何時?」壯士聽者!兵士道:「你有這番大志,我與你通報便了。 」看官!你道這座大營,是何人管領,原來就是後周太祖郭威。 他此時尚未篡漢,仕漢為樞密副使,隱帝初立,河中、永興、鳳翔三鎮,相繼抗命。 李守貞鎮守河中,尤稱桀驁,為三鎮盟主。 郭威受命西征,特任招慰安撫使,所有西面各軍,統歸節制,此時正發兵前進,在途暫憩。 湊巧匡胤遇著,便向前投效。 至兵士代他通報,由郭威召入,見他面方耳大,狀貌魁梧,已是器重三分。 當下問明籍貫,並及他祖父世系。 匡胤應對詳明,聲音洪亮。 郭威便道:「你父與我同寅,現方報績鳳翔,你如何不隨父前去,反到我處投效呢?」匡胤述及父母寵愛,不許從軍,並言潛身到此的情形。 郭威乃向他說道:「將門出將,當非凡品,現且留我帳下,同往西征,俟立有功績,當為保薦便了。 」郭雀兒恰也有識。 匡胤拜謝。 嗣是留住郭營,隨赴河中,披堅執鋭,所向有功。 至李守貞敗死,河中平定,郭移任鄴都留守,待遇匡胤,頗加優禮,惟始終不聞保薦,因此未得優敘。 無非留為己用。 既而郭威篡立,建國號周,匡胤得拔補東西班行首,並拜滑州副指揮。 未幾復調任開封府馬直軍使。 世宗嗣位,竟命他入典禁兵。 歷周始顯,其言復驗。 會北漢主劉崇,聞世宗新立,乘喪窺周,乃自率健卒三萬人,並聯結遼兵萬餘騎,入寇高平。 世宗姓柴名榮,系郭威妻兄柴守禮子,為威義兒。 威無子嗣,所以柴榮得立,廟號世宗。 他年已逾壯,曉暢軍機,郭威在日,曾封他為晉王,兼職侍中,掌判內外兵馬事。 既得北方警報,毫不慌忙,即親率禁軍,兼程北進。 不兩日,便到高平。 適值漢兵大至,勢如潮湧,人人勇壯,個個威風,並有朔方鐵騎,橫厲無前,差不多有滅此朝食的氣象。 周世宗麾兵直前,兩陣對圓,也沒有什麼評論,便將對將,兵對兵,各持軍械戰鬥起來。 不到數合,忽周兵陣內,竄出一支馬軍,向漢投降,解甲棄械,北向呼萬歲。 還有步兵千餘人,跟了過去,也情願作為降虜。 周主望將過去,看那甘心降漢的將弁,一個是樊愛能,一個是何徽,禁不住怒氣勃勃,突出陣前,麾兵直上,喊殺連天。 漢主劉崇,見周主親自督戰,便令數百弓弩手,一齊放箭,攢射周主。 周主麾下的親兵,用盾四蔽,雖把周主護住,麾蓋上已齊集箭鏃,約有好幾十枝。 匡胤時在中軍,語同列道:「主憂臣辱,主危臣死,我等難道作壁上觀麼?」言甫畢,即挺馬躍出,手執一條通天棍,搗入敵陣。 各將亦不甘退後,一擁齊出,任他箭如飛蝗,只是尋隙殺入。 俗語嘗言道:「一夫拚命,萬夫莫當,」況有數十健將,數千鋭卒,同心協力的殺將進去,眼見得敵兵攪亂,紛紛倒退。 是匡胤第一次大功。 周主見漢兵敗走,更率軍士奮勇追趕,漢兵越逃越亂,周兵越追越緊。 等到漢主退入河東,閉城固守,周主方擇地安營。 樊愛能、何徽等軍,被漢主拒絶,不准入城,沒奈何仍回周營,束手待罪。 周世宗立命斬首,全軍股慄。 應該處斬。 翌日,再驅兵攻城,城上矢石如雨。 匡胤復身先士卒,用火焚城。 城上越覺驚慌,所有箭鏃,一齊射下。 那時防不勝防,匡胤左臂,竟被流矢射着,血流如注,他尚欲裹傷再攻,經周主瞧著,召令還營。 且因頓兵城下,恐非久計,乃拔隊退還,仍返汴都。 擢匡胤為都虞侯,領嚴州刺史。 第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演義》
第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