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後閲罷,把底稿撕得粉碎,大怒道:「東太后瞞得我好,我向來道她辦事和平,不料她亦如此狠心,我與她決不幹休。 」說著,便命李蓮英隨往東宮。 蓮英道:「這事也不是東太后一人專主。 」索性和盤托出,免得後來枝節。 慈禧後道:「此外還有何人,除非是弈了?可恨可恨!」蓮英道:「太后一身關係社稷,不應為了安總管,氣壞玉體。 」隨即替慈禧捶背。 言動皆善於迎合。 約半小時,見慈禧氣喘少息,隨道:「安總管也太招搖,聞他一出都門,口口聲聲,說奉太后密旨,令各督撫州縣報效巨款,所以閙出這樁案情。 」歸罪安得海,便好開脫恭王。 慈禧後道:「有這等事麼?他亦該死!但東太后等不應瞞我。 」 正絮語間,忽由宮監來報,榮壽公主求見。 這榮壽公主,便是恭王女兒,宮中稱她大公主,她為文宗所寵愛,文宗崩後,慈禧後因自己無女,就認她為乾女兒,入侍宮中,封她為榮壽公主,蓮英與恭王密談,說起大公主,就是指她。 回宮後,即密遞消息,叫她前來懇求。 慈禧正欲發泄怒意,便道:「叫她進來!」榮壽公主入見,請過了安。 慈禧後道:「你父親做得好事!」公主佯作不解,蓮英從旁插口道:「就是安總管的事情,大公主應亦好曉得了。 」公主忙向慈禧跪下,叩頭道:「臣女在宮侍奉,未悉外情,今日方有宮人傳說,臣女即回謁臣父,據稱安總管招搖太甚,東撫丁寶楨,飛遞密奏,剛值聖母觀劇,恐觸聖怒,不敢稟白,所以僅奏明慈安太后,遵照祖制辦理。 」慈禧後道:「你總是為父回護。 」公主再碰頭乞恩,慈禧後道:「這次姑開恩饒免,你去回報你父,下次瞞我,不可道我無情。 」公主謝恩趨出。 慈禧後還欲往東宮,蓮英道:「太后聖度汪洋,恭王爺處尚且恩釋,難道還要與東太后爭論麼?有心不遲,不如從長計議。 」伏後案。 慈禧後見蓮英伶俐,語語中意,遂起了桃僵李代的意思,把他擢為總管。 蓮英感太后厚恩,鞠躬盡瘁,不消細說。 包括無窮。 光陰如箭,又過一年,天津地方,閙出一場教案,險些兒又開戰釁,總算由曾國藩等委曲調停,方免戰禍。 原來中外互市以後,英法俄美諸商民,紛紛來華,時有交涉。 天津和約,復訂保護傳教的條約,通商以後,又來了許多教士,更未免與華民齟齬。 清廷特建總理各國衙門,並在各口岸設通商大臣專管外交。 嗣是德意志、丹麥、荷蘭、西班牙、比利時、意大利、奧大利、日本、秘魯等國,各請互市,均由總理衙門與訂條約。 曾國藩、李鴻章等,留心外事,自愧不如,乃迭請剏辦新政,改習洋務。 廷臣又據了用夏變夷的古訓,先後奏駁。 滿首相倭仁,尤為頑固,事事梗議。 夏蟲不可語冰。 幸兩宮太后信用曾、李,次第準行。 同治二年,在京師立同文館;三年,遣同知容閎出洋,採辦機器;四年,命兩江總督,兼充南洋大臣,設江南製造局于上海;五年,置福建船政局;七年,派欽差大臣志剛、孫家穀,偕美人蒲安臣,遊歷西洋,與美國訂互派領事,優待遊學等約;九年,命直隷總督兼充北洋大臣,增設天津機器局。 總敘一段,以志中國新政。 在清廷方面,也算是破除成例,格局一新,其實還是洋務的皮毛,只好作為外麵粉飾。 評論的確。 而且辦事的人,統是敷衍塞責,毫無實心。 內地的百姓,又是風氣不通,視洋人如眼中釘。 適值天津有匪徒武蘭珍迷拐人口,被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緝獲,當堂審訊,搜出迷藥,供稱系教民王三給與。 民間遂喧傳天主教堂,遣人迷拐幼孩,挖目剖心,充作藥料。 當時一傳十,十傳百,以訛傳訛,並將義塚內露出的枯骨,均為教堂棄擲;人情洶洶,都要與教堂反對。 通商大臣崇厚,及天津道周家勛,往會法國領事豐大業,要他交出教民王三,帶回署中,與蘭珍對質。 蘭珍又翻掉原供,語多支離,無可定讞。 崇厚飭役送王三回教堂,一出署門,百姓爭罵王三,並拾起磚石,向王三拋擊,弄得王三皮破血流。 王三哀訴教士,教士轉訴豐大業,豐大業不問情由,一直跑到崇厚署,咆哮辱詈。 崇厚用好言勸慰,他卻不從,竟向袋中取出手槍,擊射崇厚。 崇厚忙避入內室,一擊不中,憤憤出署。 途中遇著知縣劉傑,正在勸解百姓,他又用手槍亂擊,誤傷傑仆。 百姓動了公憤,萬眥齊裂,頓時一擁而上,把他推倒,你一拳,我一腳,不到半刻,竟將這聲勢赫弈的豐大業,毆斃道旁。 豐大業固由自取,百姓亦屬無謂。 隨即鳴鑼聚眾,闖入教堂,看見洋人及教民,便贈他一頓老拳。 至若器具什物等件,盡行搗毀。 百姓忿尚未泄,索性放一把火,將教堂燒得精光,眼見得閙成大禍了。 第24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演義》
第2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