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為丫塘鋪,又十里,為珠璣鋪,則攸縣界矣。 又西北十里,斑竹鋪。 又西北十里,長春鋪。 又十里,北度大江,即攸縣之南關矣。 縣城瀕江北岸,東西兩門,與南門並列于江側。 茶陵之江北曲西回,攸水自安福封侯山西流南轉,俱夾高暑山而下,合于縣城東,由城南西去。 是日一路霽甚,至長春鋪,陰雲復合。 抵城才過午,候舟不得,遂宿學門前。 亦南門。 十九日晨餐後,陰霾不散。 由攸縣西門轉北,遂西北登陟陂陀。 十里,水澗橋,有小水自北而南。 越橋而西,連上二嶺,其西嶺名黃山。 下嶺共五里,為黃山橋,有水亦自北而南,其水較大於水洞,而平洋亦大開。 西行平疇三里,上牛頭山。 又山上行二里,曰長岡沖,下嶺為清江橋。 橋東赤崖如回翅,澗從北來,大與黃山橋等。 橋西開洋,大亦如黃山橋,但四圍皆山,不若黃山洋南北一望無際也。 洋中平疇,村落相望,名漠田。 又五里,西入山峽,已為衡山縣界。 界北諸山皆出煤,攸人用煤不用柴,鄉人爭輸入市,不絶于路。 入山,沿小溪西上,路分兩歧:西北乃入山向衡小路,西南乃往太平等附舟路。 於是遵西南,五里為荷葉塘。 越盼兒嶺,五里至龍王橋。 橋下水北自小源嶺來,南向而去,其居民蕭姓,亦大族也。 北望二十里外,小源嶺之上,有高山屏列,名曰大嶺山,乃北通湘潭道。 過橋,西面行三里,上長嶺。 又西下一塢,三里,上葉公坳。 又四里,下太平寺嶺,則大江在其下矣。 隔江即為芒洲,其地自攸縣東四十五里。 是日上長嶺,日少開,中夜雨聲滴瀝,達明而止。 二十日先晚候舟太平寺涯上,即宿泊舟間。 中夜見東西兩山,火光熒熒,如懸燈百尺樓上,光焰映空,疑月之升、日之墜者。 既而知為夜燒。 既臥,聞雨聲滴瀝,達旦乃止。 上午得舟,遂順流西北向山峽行。 二十五里,大鵝灘。 十五里,過下埠,下回鄉灘,險甚。 過此山始開,江乃西向。 行二十五里,北下橫道灘,又十五里,暮宿于楊子坪之民舍。 二十一日四鼓,月明,舟人即促下舟。 二十里,至雷家埠,出湘江,鷄始鳴。 又東北順流十五里,低衡山縣。 江流在縣東城下。 自南門入,過縣前,出西門。 三里,越桐木嶺,始有大松立路側。 又二里,石陂橋,始夾路有松。 又五里,過九龍泉,有頭巾石。 又五里師姑橋,山隴始開,始見祝融北峙,然夾路之松,至師姑橋而盡矣。 橋下之水東南去。 又五里入山,復得松。 又五里,路北有「子抱母松」。 大者二抱。 小者分兩岐。 又二里,越佛子坳,又二里,上俯頭嶺,又一里則岳市矣。 過司馬橋,入謁岳廟,出飯于廟前。 問水簾洞在山東北隅,非登山之道;時才下午,猶及登頂,密雲無翳,恐明日陰睛未卜。 躊躇久之,念既上豈能復迂道而轉,遂東出岳市,即由路亭北依山轉岐。 初,路甚大,乃湘潭入岳之道也。 東北三里,有小溪自岳東高峰來,遇樵者引入小徑。 三里,上山峽,望見水帘布石崖下。 二里,造其處,乃瀑之瀉于崖間者,可謂之「水簾」,不可謂之「洞」也。 崖北石上大書「朱陵大瀝洞天」,並「水簾洞」、「高山流水」諸字,皆宋、元人所書,不辨其人款。 引者又言,其東九真洞,亦山峽間出峽之瀑也。 下山又東北二里,登山循峽,逾一隘,中峰迴水繞,引者以為九真矣。 有焚山者至。 曰:「此壽寧宮故址,乃九真下流。 所云洞者,乃山環成塢,與此無異也,其地在紫蓋峰之下。 逾山而北尚有洞,亦山塢,〔漸近湘潭境。 」予見日將暮,遂出山,十里,〕僧寮已近,還宿廟。 二十二日〔力疾急速登山。 由岳廟西度將軍橋,岳廟東西皆澗。 北入山一里,為紫雲洞,亦無洞,山前一岡當戶環成耳。 由此上嶺一里,大石後度一脊,裡許,路南有鐵佛寺。 寺後躋級一里,路兩旁俱細竹蒙茸。 上嶺,得丹霞寺。 復從寺側北上,由絡絲潭北下一嶺,又循絡絲上流之澗一里,為寶善堂。 其處澗從東西兩壑來,堂前有大石如劈,西澗環石下,出玉板橋,與東澗合而南。 寶善界兩澗中,去岳廟已五里。 堂後復躡蹬一里,又循西澗嶺東平行二里,為半雲庵。 庵後渡澗西,躡級直上二里,上一峰,為茶庵。 又直上三里,逾一峰,得半山庵,路甚峻。 由半山庵丹霞側北上,竹樹交映,青翠滴衣。 竹中聞泉聲淙淙。 自半雲逾澗,全不與水遇,以為山高無水,至是聞之殊快。 時欲登頂,過諸寺俱不入。 由丹霞上三里,為湘南寺,又二里,〕南天門。 平行東向二里,分路。 南一里,飛來船、講經台。 轉至舊路,又東下半裡,北度脊,西北上三里,上封寺。 上封東有虎跑泉,西有卓錫泉。 二十三日上封。 二十四日上封。 二十五日上封。 二十六日晴。 呈觀音崖,再上祝融會仙橋,由不語崖西下。 八里,分路。 南茅坪。 北二里,九龍坪,仍轉路口。 南一里,茅坪。 東南由山半行,四里渡亂澗,至大坪分路。 東南上南天門。 西南小路直上四里,為老龍池,有水一池在嶺坳,不甚澄清澈,其淨室多在嶺外。 西南側刀之西,雷祖之東分路。 東二里,上側刀峰。 平行頂上二里,下山頂,度脊甚狹。 行赤帝峰北一里,繞其東,分路。 乃南由坳中東行,一里,轉出天柱東,遂南下。 五里,過獅子山與大路合,遂由岐路西入福嚴寺,殿已傾,僧佛鼎謀新之。 宿明道山房。 二十七日早聞雨,餐後行少止。 第5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徐霞客遊記》
第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