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過仁山。 又西北三里,過天馬山。 又西三里,過橫山。 又西二里,過小崑山。 又西三里入泖湖,絶流而西,掠泖寺而過。 寺在中流,重台傑閣,方浮屠五層,輝映層波,亦澤國之一勝也。 西入慶安橋,十里為章練塘。 其地為長洲南境,亦萬家之市也。 又西十里為蔣家灣,已屬嘉善。 貪晚行,為聽蟹群舟所驚,亟入丁家宅而泊。 在嘉善北三十六里,即尚書改亭公之故里。 二十六日過二蕩,十五里為西塘,亦大鎮也,天始明。 西十里為下圩蕩,又南過二蕩,西五里為唐母村,始有桑。 又西南十三里為王江涇,其市愈盛。 直西二十餘里,出瀾溪之中。 西南十里為前馬頭,又十里為師姑橋。 又八里,日尚未薄崦嵫yānzī指太陽落山的地方,而計程去烏鎮尚二十里,戒于萑苻huǎnpú,泊于十八里橋北之吳店村浜。 其地屬吳江。 二十七日平明行,二十里抵烏鎮,入叩程尚甫。 尚甫方游虎埠,兩郎出晤。 捐橐中資,酬其昔年書價,遂行。 西南十八里,連市。 又十八里,寒山橋。 又十八里,新市。 又十五里,曹村,未晚而泊。 二十八日南行二十五里,至唐棲,風甚利。 五十里,入北新關。 又七里,抵棕木場,甫過午。 令僮子入杭城,往曹木上解元家,詢黃石翁行旋,猶未北至。 時木上亦往南雍,無從訊。 因作書舟中,投其家,為返舟計。 此後行蹤修阻,無便鴻即通信也。 晚過昭慶,復宿于舟。 二十九日復作寄仲昭兄與陳木叔全公書,靜聞往游淨慈、吳山。 是日復宿于舟。 三十日早入城,市參寄歸。 午下舟,省行李之重者付歸。 余同靜聞渡湖入湧金門,市銅炊、竹筒諸行具。 晚從朝天門趨昭慶,浴而宿焉。 是日復借湛融師銀十兩,以益游資。 十月初一日晴爽殊甚,而西北風頗厲。 余同靜聞登寶石山巔。 巨石堆架者為落星石。 西峰突石尤屼嵲,南望湖光江影,北眺皋亭、德清諸山,東瞰杭城萬灶,靡不歷歷。 下山五里,過岳王墳。 十里至飛來峰,飯于市,即入峰下諸洞。 大約其峰自楓木嶺東來,屏列靈隱之前,至此峰盡骨露;石皆嵌空玲瓏,駢列三洞;洞俱透漏穿錯,不作深杳之狀。 昔黥于楊髡kūn對和尚的鄙稱之刊鑿,今苦于游丐之喧污;而是時獨諸丐寂然,山間石爽,毫無聲聞之溷hùn混亂,若山洗其骨,而天洗其容者。 余遍歷其下,復各捫其巔。 洞頂靈石攢空,怪樹搏影,跨坐其上,不減群玉山頭也。 其峰昔屬靈隱,今為張氏所有矣。 下山涉澗,即為靈隱。 有一老僧,擁衲默坐中台,仰受日精,久不一瞬。 已入法輪殿,殿東新構羅漢殿,止得五百之半,其半尚待西構也。 是日,獨此寺麗婦兩三群,接踵而至,流香轉艷,與老僧之坐日忘空,同一奇遇矣。 為徘徊久之。 下午,由包園西登楓樹嶺,下至上天竺,出中、下二天竺。 復循下天竺後,西循後山,得「三生石」,不特骨態嶙峋,而膚色亦清潤。 度其處,正靈隱面屏之南麓也,自此東盡飛來,獨擅靈秀矣。 自下天竺五里,出毛家步渡湖,日色已落西山,抵昭慶昏黑矣。 初二日上午,自棕木場五里出觀音關。 西十里,女兒橋。 又十里,老人鋪。 又五里,倉前。 又十里,宿于餘杭之溪南。 訪何孝廉樸庵,先一日已入杭城矣。 初三日自餘杭南門橋得擔夫,出西門,沿苕溪北岸行。 十里,丁橋鋪。 又十里,渡馬橋,則餘杭、臨安之界也。 〔其北可達徑山。 〕又二里為青山,居市甚盛。 溪山漸合,又有二尖峰屏峙。 一名紫薇,一名大山。 十五里,山勢復開。 至十錦亭,一路從亭北西去者,于潛、徽州道也;從亭南西去者,即臨安道也。 從亭西南又一里,一石樑橫跨溪上,曰長橋。 越橋而南又一里,入臨安東關。 山西關,土城甚低,縣廨頽隘。 外為呂家巷,闤闠huánhuì反差盛于城。 又二里為皇潭,其闤闠與呂家巷同。 其西路分南北,北者亦于潛之道即捷徑,南者新城道也。 已而復循山向西南行,又八里為高坎,始通排簡易木筏。 又三里,南入裊柳塢,復入山隘。 五里為下圩橋。 由橋南溯溪西上,二里為全張,一村皆張氏之房也。 走分水者,以新嶺為間道,以全張為迂道。 余聞新嶺路隘而無托宿,遂宿于全張之白玉庵。 僧意,餘杭人也。 聞余好游,深夜篝燈瀹茗,為余談其游日本事甚詳。 初四日鷄鳴作飯,昧爽西行。 二里,過橋,折而南又六里,上乾塢嶺。 其嶺甚坦夷,蓋於潛之山西來過脈,東西皆崇山峻嶺,獨此峽中坳。 過脊處止丈餘,南北疊塍而下,皆成稻畦。 北流至下圩橋,由青山入苕;南流至沙宕,由新城入浙,不意平陀遂分兩水。 其山過東遂插天而起,曰五尖山。 五尖之東北即新嶺矣。 循其西麓,又五里過唐家橋,則新城北界也。 白石崖山障其南。 遂循水西南行,五里為華龍橋,有水自西塢來合。 過橋,南越一小嶺,二里至沙宕,前有一石樑跨澗,曰趙安橋,則入新城道也。 由橋北西溯一澗,沿三九山北麓而入後葉塢。 「三九」之名,以東則從趙安橋南至朱村,北則從趙安橋西南至白粉牆,南則從白粉牆東南至朱村,三面皆九里也。 由後葉塢九里至白粉牆,為三九山北來之脊。 其脊亦甚坦夷,東流者由後葉出趙安橋,西流者由李王橋合朱村,此「三九」所以名山,亦以水繞無餘也。 白粉牆之西二里,為羅村橋,有水自北來,有路亦岐而北,則新城道也。 循水南行裡許,為鉢盂橋,有水西自龍門龕來。 第3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徐霞客遊記》
第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