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宗聞奏,即命人將寘鐇送交刑部監禁,候旨上決。 張永又將楊一清如何勤勞,徐鳴皋等如何奮勇,仇鉞如何設計討賊,非破格獎賞不足以酬功績奏了一遍.武宗聞奏大喜,當下即面賜加封楊一清為吏部尚書兼授武英殿大學士,仇鉞着傳旨加封咸寧怕,徐鳴皋等皆封將軍,俟後有功,再加升賞。 各人謝恩已畢。 武宗又傳旨:「着撥庫銀三萬兩,為犒賞三軍之用。 所有隨征各軍,即着徐鳴皋暫行統帶。 楊一清着即入閣,兼管吏部事務。 」楊一清與徐鳴皋復又出班謝恩。 武宗退朝,各官也即朝散。 次日,武宗下旨:「寘鐇着即斬首示眾。 」由此這賊既平,朝廷便太平無事。 又兼楊一清入閣問事,更是內外嚴肅,君臣一德,同心共治太平天下。 按下慢表。 且說宸濠自七子十三生、十二位英雄破了余半仙的迷魂陣,宸濠雖也稍為斂跡,但那謀叛之心,卻未嘗一日或忘。 接着,又探聽得楊一清討平寘鐇,徐鳴皋等皆為朝廷所用,因此不敢倉卒舉兵,只得潛蓄叛黨,以待時日。 這且不表。 卻說張永自隨楊一清討平寘鐇,武宗即寵幸異常,由此日與江彬用事。 江彬欲攘永權,累導武宗遠遊。 武宗為彬所惑,於是巡幸不時。 又兼義子錢寧用事,朝政幾又濁亂。 會正德九年正月乾清宮災,八月京師地震,十二年夏京師大旱。 楊一清既入閣問事,見此連年災異,不敢隱忍;又因武宗巡幸不時,朝臣屢諫不聽。 不得已上疏奏陳時政,譏切錢寧、江彬近幸等人。 錢寧、江彬切齒痛恨,江彬因說道:「楊一清這老匹夫如此可惡!怎得設個法兒,將這老匹夫趕出,我輩才可為所欲為。 」錢寧道:「這卻不難,可如此如此,包管那老匹夫不久就要見罪于聖上了。 」 過了兩日,果有優人造成蜚語,妄說楊一清妄議國政,跋扈朝廷,奴隷廷臣,交通外黨。 卻好這日武宗張樂飲宴,優人便將所造各蜚語乘間報之,武宗果相信不疑,次日上朝,面責楊一清各事。 楊一清當下嚇得汗流浹背,即碰頭奏道:「臣世受國恩,雖肝腦塗地。 不足報于萬一,臣又何敢跋扈朝廷,擅攬國政?尚乞聖上明查暗訪。 果有前項各事,請治臣以不臣之罪;若無此事,必有近幸妄造蜚語,以惑主聽,亦請聖上務查造語之人,治以誣衊之罪,則國家幸甚,微臣幸甚。 」武宗聞奏,便望楊一清笑道:「朕前言戲之耳,卿何必如此認真耶?朕豈不知卿之為人素稱忠直,而顧有如此之妄乎?卿毋介意便了。 」楊一清當下又碰頭謝罪道:「臣誠有罪,惟願聖上親賢臣、遠小人,臣雖碎身粉骨,亦所願耳。 臣不勝昧死以奏。 」武宗聞奏,不覺微有不悅,道:「卿所奏『親賢臣,遠小人』二語,賢臣自宜親近,但不知朕所親小人者何在,想卿有所見聞耳。 」楊一清見問,知武宗不悅,趕着碰頭奏道:「聰明神聖,莫如陛下,豈不知親賢臣、遠小人?原不足為臣慮。 臣所以不得不奏者,欲陛下防之於將來,不必為小人所惑,臣亦庶幾報恩于陛下耳。 幸陛下察之。 」武宗見楊一清說得委婉,方纔息了怒容,退朝進宮而去。 各官朝散,楊一清回至私第,心中想道:「現在聖上偏見不明,我若久戀朝廷,必難終局,不若乞休歸田,尚可克全晚節。 」因與夫人田氏言道:「卑人現年已過花甲,日漸頽唐,兒子尚未成立。 若久戀爵祿,殊覺非計。 況當此閹宦專權,我又生性剛直,一舉一動,大半不滿人意,現在聖眷雖隆,卻不可待。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倘若一旦聖心偏向,敗壞晚節,反為不美。 不若趁此急流勇退,解組歸田,做一個閒散農夫,以了天年,反覺得計。 至于名垂青史,功在簡編,後世自有定論,此時亦不必計及。 卑人立意如此,不知夫人意下如何?」田夫人聞楊相之言,便喜道:「老爺所慮甚是。 現在錢寧、江彬一流,專權用事,眼見朝綱紊亂。 聖上又寵幸異常,老爺又剛直不阿,難保不為若輩所忌。 乞休之計,甚是保全之道,但不識聖上可能允准否?」楊一清道:「不瞞夫人說,今早上朝,聖上即責卑人數事,說卑人攬權專政,跋扈朝廷。 卑人當妻告聖上,此必有小人妄造蜚語,上惑君聽,並勸聖上『親賢臣、遠小人』。 那知聖上不察卑人之言,反有不悅之意,問卑人所謂小人何在。 幸虧卑人委婉奏對,聖上始覺轉怒為喜。 因此卑人見此情形,惟恐聖上偏聽不明,讒口鑠金,事所必至。 與其有失晚節,不如及早罷休,所以卑人才有這歸田之意的。 若謂聖上不准,卑人逆料斷無此事。 現在錢寧一流,只慮卑人不肯乞休,若果上了這乞休表章,即使聖上有留用之意,錢、江輩亦必慫恿聖明,準我所請。 我于那表章上再說得委婉動聽,必然允准的。 」 第13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七劍十三峽》
第1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