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包公入見李氏夫人道:「怪異難明,吾當訴之上帝,除此惡怪。 汝將吾屍用被緊蓋床上,休得舉動,多則二晝夜便轉。 」遂取領邊所涂孔雀血漫嚼幾口,臥赴陰床上,直到天門。 天使引見玉帝奏知其事,玉帝聞奏,命檢察司曹查究何孽為禍。 司曹奏道:「是西方雷音寺五鼠精走落中界作閙。 」玉帝聞奏,欲召天兵收之。 司曹奏道:「天兵不能收,若趕得緊急,此怪必走入海,為害尤猛。 除非雷音寺世尊殿前寶蓋籠中一個玉面貓能伏之,若求得來,可滅此怪,勝如十萬天兵。 」玉帝即差天使往雷音寺求取玉面貓。 天使領玉牒到得西方雷音寺,參見了世尊,奉上玉牒,世尊開讀,與眾佛徒議之。 有廣大師進言:「世尊殿上離此貓不得,經卷甚多,恐議鼠耗,若藉此貓去,恐誤其事。 」世尊道:「玉帝旨意焉敢不從?」大師道:「可將金睛獅子借之。 玉帝若究,可說要留貓護經,玉帝亦不見罪。 」世尊依其言,將金睛獅子付天使,前去回奏玉帝。 司曹見之奏道:「文曲星為東京大難來,此獸不是玉面貓,枉費其功,望聖上憐之,取真的與他去。 」玉帝復差天使同包公來雷音寺走一遭,見世尊參拜懇求。 世尊不允,有大乘羅漢進道:「文曲星亦為生民之計,千辛萬苦到此,世尊以救生為心,當借之去。 」世尊依言,令童子將寶蓋籠中取出靈貓,誦偈一 遍,那貓遂伏身短小。 付包公藏於袖中,又教以捉鼠之法。 包公拜辭世尊,同天使回見玉帝,奏知借得玉面貓來。 玉帝大悅,命太乙天尊以楊柳水與包公飲了,其毒即解。 及天使送出天門,包公于赴陰床上醒來,已去五日矣。 李夫人甚喜,即取湯來飲了。 包公對夫人說知,到西天世尊處借得除怪之物來,休泄此機。 ”夫人道:「于今怎生處置?」包公密道:「你明日入宮中見國母道知,擇定某日,南郊築起高台,方斷此事。 」夫人依命,次日乘轎進宮中見國母奏知。 國母依奏,即宣狄樞密吩咐南郊築台,不宜失誤。 狄青領旨,帶領本部軍兵向南郊築起高台完備。 包公在府衙裡吩咐二十四名雄漢,擇定是日前赴台上審問。 轟動東京城軍民,哪個不來看?當日真仁宗、假仁宗、真國母、假國母與兩丞相、兩施俊,都立台下,文武官排列兩廂,獨真包公在台上坐,那假包公尚在台下爭辯。 將近午時,包公于袖中先取世尊經偈念了一遍,那玉面貓伸出一隻腳,似猛虎之威,眼內射出兩道金光,飛身下台來,先將第三鼠咬倒,卻是假仁宗,鼠二露形要走,被神貓伸出左腳抓住,又伸出右腳抓了那鼠一,放開口一連咬倒,台下軍民見者齊聲吶喊。 那假丞相、假施俊變身走上雲霄,神貓飛上,咬下一個是第五鼠,單走了第四鼠,那玉面貓不捨,一直隨金光趕去。 台下文武官見除了此怪,無不喝彩。 包公下台來,見四個大鼠,約長一丈,被咬傷處盡出白膏。 包公奏道:「此吸人精血所成,可令各軍衛宰烹食之,能助筋之。 」仁宗允奏,敕令軍卒抬得去了。 起駕入朝,文武各朝賀。 仁宗大悅,宣包公上殿面慰之,設宴待文武,使史臣略記其異。 包公飲罷,退回府衙,發放施俊帶何氏回家,仍得團圓。 向後,何氏只因與怪交媾,受其惡毒更深,腹痛,施俊取所得董真人丸藥飲之,何氏乃吐出毒氣而愈。 後來施俊得中進士。 官至吏部,生二子亦成名。 第五十三回 移椅倚桐同玩月 話說河南許州管下臨潁縣,有一人姓查名彞,文雅士也,少入縣庠,娶近村尹貞娘為妻,花燭之夜,查生正欲解衣而寢,尹貞娘乃止之曰:「妾意郎君幼讀儒書,當發奮勵志,揚名顯親,非若尋常俗子可比,今日交會,可無言而就寢乎?妾今廖出鄙句,郎君若能隨口應答,妾即與君共枕;若才力不及,郎君宜再赴學讀書,今宵恐違所願。 」查生即命出題。 貞娘乃出詩句道:「點燈登閣各攻書。 」查生思了半晌,未能應答,不覺面有慚色,遂即辭妻執燈徑往學宮而去。 是時學中諸友見查生盡夜而來,皆向前問道:「兄今宵洞房花燭,正宜同伴新人,及時歡會行樂,何獨拋棄新人至此,敢問其故?」查生因諸友來問,即以其妻所出詩句告之諸友,咸皆未答而退。 內有一人姓鄭名正者,平生為人極是好謔,聽得查生此言,隨即漏夜私回,逕往查生房內與貞娘宿歇。 原來貞娘自悔偶然出此戲聯,實非有心相難他,不期丈夫懷羞而去,心中懊悔不及,及見鄭正入房,貞娘只謂查生回家歇宿,那知是假的,乃問道:「郎君適間不能對答而去,今倏又回,莫非思得佳句乎?」鄭正默然不答。 貞娘忖是其夫懷怒,亦不再問。 鄭正乃與貞娘極盡交歡之美,未及天明而去。 及天明,查生回家,乃與貞娘施禮道:「昨夜承瞻佳句,小生學問荒疏,不能應答,心甚愧赧,有失陪奉。 」貞娘道:「君昨夜已回,緣何言此誑妾?」再三詰問其故,查生以實未回答之。 貞娘細思查生之言,已知其身被他人所污,遂對查生道:「郎君若實未回,願郎君前程萬里,從今後可奮志攻書,不須顧戀妾也。 」言罷,即入房中自縊。 移時,查生知之,即與父母逕往,救之不及。 查生痛悲,不知其故,昏絶于地。 父母急救方醒,只得具棺殯葬貞娘。 第14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包公案》
第1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