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左邊執班頭目蕭噠哈說道:「不可!不可!」番王大怒,說道:「當原日南兵一到之時,就是你叫『不要!不可!』致使到今不利,怎麼今日你又來說『不可』?」蕭噠哈說道:「我王息怒,聽微臣訴來。 自古用兵之家,知彼知己,百戰百勝。 臣觀南朝那一班將官,足智多謀,沉酣韜略。 更兼那兩個異人,神通廣大,道術精微。 太子雖然武藝高強,不是他的對手,哈駙馬愈加不在話下,故此一敗塗地,身死國亡。 這如今滿朝文武,都不是個暢曉兵機之人,只要靠着甚麼神仙和他廝殺,豈有個做神仙的肯來廝殺,肯來幫人為不善?這又是畫虎不成反類狗也!故此老臣說道:『不可!不可!』」番王大怒,叫刀斧手過來:「這個老賊是私通外國之人,推他下去,砍了他的頭!」滿朝文武百官看見番王發怒,要殺左執班,沒奈何都來保救,都說道:「太子、駙馬新亡之後,不可又殺大臣,恐于國家軍務有些不利。 」番王生怕不利於軍務,只得轉怒停嗔,說道:「把他權寄在監裡,待功成之日,處斬未遲。 」軍令已出,誰敢有違,即時把個蕭噠哈寄在監裡。 監禁官回封已畢。 番王道:「滿朝的官,豈可就沒有個肯去的?」各官又都是面面相覷,不做個聲。 只有右邊執班頭目蕭噠口稟 說道:「此莫非王事,悉憑我王差着哪個就是。 」蕭噠口稟這句話兒,分明要在番王面前討個好。 哪曉得番王就是熱粘皮,說道:「既是差着就是,我這裡差着你罷。 」蕭噠口稟 看見了番王差着了自己,他索性做個好漢,說道:「小臣忝居輔弼,受國厚恩,今日不幸當國家板蕩之時,小臣焉敢袖手坐視。 既蒙差遣,小臣就行。 」番王道:「你快去宣取他來,寡人自有重用。 」蕭噠口稟 道:「那三位神仙,不是凡人等輩,以禮聘他,尤恐他不肯輕身就來,怎麼宣召得他動哩?」番王道:「既是不可宣召,卻怎麼請他?」蕭噠口稟 說道:「我王須要修下國書一封,道達平素的慇勤敬慕之意。 又須要備辦下些禮儀幣帛,以表三聘之誠。 小臣賫了書,捧了幣帛,到他山中再三敦請他一番,方纔可以請得他下來。 」番王道:「老卿之言,深為有理。 不然,險些兒反得罪于這些神仙,做成一個畫餅充饑了。 」即時修書一道,土儀幣帛各色,成文交與蕭噠口稟。 蕭噠口稟 拜辭而行。 臨行之時,又叮囑番王道:「關門要緊,須則多備些檑木炮石,緊守着地,不可再與南兵廝殺。 水門要緊,須則多擺些海鰍船隻守住着,不可輕自開放。 」番王道:「這個寡人自有斟酌,你只管放心前行。 」 蕭噠口稟 辭了番王之後,帶著從者,早行夜住,饑餐渴飲,不覺的行了半月有餘,卻才到得一個山下。 蕭噠口稟 心裡想道:「來了這些日期,才能夠看見這個山,這個山敢就是他麼?欲待說是,又恐不是;欲待說不是,又恐錯過了這個山頭。 」正在遲疑之際,只見一個小小的娃娃,趕着一群綿羊,漫山遍嶺而來;那娃娃低着頭,自由自在手裡敲着兩根簡板,口裡唱說道:「自小看羊度幾春,相逢誰是不平人。 浮雲世事多翻覆,一笑何須認假真。 」 蕭噠口稟 聽見這四句詩,心上老大的驚異,說道:「這等一個娃娃,唱出這等的四句詩來,這豈是個塵凡之輩。 且待我近前去問他一聲,便知端的。 」好個蕭噠口稟,走近前去,叫一聲道:「小哥哥,見禮了。 」那娃娃原是個低着頭在那裡走的,猛空裡叫上一聲,他反吃了一嚇,隨口喝上一聲:「畜生哪裡走!」這分明是罵蕭噠口稟 「畜生哪裡走」,那些羊只說是喝它們「畜生哪裡走」,一個個都站着,即時間都變做了一塊塊白石頭,只見一山的白石頭。 蕭噠口稟 心裡想道:「昔日初平叱石為羊,今日這個娃娃化羊為石,這卻不就是個神仙?」扯着他倒頭便拜。 娃娃道:「你這個人有些傻氣麼?拜我做甚麼?」蕭噠口稟說道:「大仙,弟子不敢煩瀆,只是借問這個山,敢是個紅羅山麼?」娃娃說道:「我們不曉得,我們在這裡: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 青衫白苧渾閒事,哪曉得甚麼紅羅歪事纏。 」 蕭噠口稟 又說道:「大仙既是不曉得這個山,可曉得山上有三個神仙:一個金角大仙,一個銀角大仙,一個鹿皮大仙,都在這裡麼?」那娃娃道:「我們不曉得,我們只曉得一鞭一馬一人騎,兩字雙關總不提。 縱是同行我師在,春風幾度浴乎沂。 」道猶未了,早已不見了這個娃娃。 蕭噠口稟 仔細打一看時,連一山的白石頭都不見了。 蕭噠口稟 心上卻明白得來。 怎麼明白得來?這娃娃雖說是不曉得紅羅山,「青衫白苧」,卻不是紅羅之對?雖說是不曉得三位神仙,「同行我師」,卻不是三人的字眼?這一定是了,再不可錯過。 即時叫過從者,徑直走上山去。 到了山上,起頭一望,果然不是個等閒之山。 只見: 雲鎖岩巔,霧縈山麓。 望着顫巍巍幾條鳥道,險若登山;傍那碧澄澄萬丈龍潭,下臨無地。 遍生松柏,不長荊榛。 時看野鹿銜芝,那有山禽啄果。 數椽茅屋,門雖設而常關;一對丹爐,火不燃而自熱。 十洲三島,休誇勝地不常;閬苑蓬萊,果是盛筵難再。 分明仙子修真地,豈比尋常百姓家。 第27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寶下西洋》
第2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