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爺對月有懷,因星有感,龍腹中猛然間想起一樁事來了,急傳旨意,宣上印綬監掌印的太監來。 這叫做是個「殿上一呼,階下百諾」,旨意已到,誰敢有違。 只見印綬監掌印的太監即時來到,跪着珠簾之外聽旨。 萬歲爺道:「你是印綬監掌印的太監?」太監道:「奴婢是印綬監掌印的太監。 」萬歲爺道:「你監裡可有餘剩的金銀印信麼?」太監道:「本監並沒有個餘剩的金印銀信。 」萬歲爺道:「我原日過南京之時,四十八兩重的坐龍金印,有若干顆數;五十四兩重的站虎銀印,有若干顆數;三十六兩重的螭虎印、走蛟印、盤蛇印、虯髯印、龜紐印、鰲魚印、蝦須印,也不計其數。 你職掌印綬,怎麼訊得一個沒有印?」太監道:「本監職掌印,俱是奉爺爺聖旨,禮部關會,篆文旋時鑄成一個印,旋時鎸上幾個字,這卻都是新的,並沒有個舊時印信。 」萬歲爺道:「我這舊時的印信,到哪裡去了?」太監道:「既是舊時的印信,俱屬寶貝,敢在寶藏庫裡麼?」聖旨道:「急宣寶藏庫的庫官來。 」原來寶藏庫設立的內殿,掌管的不是個庫官,也是個太監。 一聲有旨,只見寶藏庫內太監飛星而來,磕頭如搗蒜,連聲稟道:「爺喚奴婢有何旨意?」萬歲爺道:「你寶藏庫裡,可有舊時的金、銀、銅、鐵的印信麼?」太監道:「有,有,有。 」萬歲爺道:「你快把那四十八兩重的坐龍金印,取過兩顆來;你再把五十四兩重的站虎銀印,取過兩顆來;你再把三十六兩重的螭虎印,取過五顆來;你再把三十四兩重的虯髯印,取過四顆來。 」那寶藏庫的太監即時取過許多的印來,萬歲爺吩咐印綬監太監捧着。 此時正是金鷄三唱,曙色朦朧,萬歲爺升殿,文武百官進朝。 只見淨鞭三下響,文武兩班齊。 聖上道:「今日文武百官都會集在這裡,朕有旨意,百官細聽敷宣。 」百官齊聲道:「萬歲,萬歲,萬萬歲!有何旨意,臣等欽承。 」聖上道:「朕今日富有四海之內,貴為天子,上承千百代帝王之統緒,下開千百代帝王之將來。 所有歷代帝王傳國璽,陷在西洋,朕甚憫焉,合行命將出師,掃蕩西洋,取其國璽。 先用總兵官一員,掛征西大元帥之印,朕如今取出一顆坐龍金印在這裡,哪一員官肯去征西,即時出班掛印。 」連問了三四聲,文官鴉悄不鳴,武班風停草止。 聖上又問了一回,只見班部中閃出四員官來,朝衣朝冠,手執象簡,一字兒跪在丹陛之前。 聖上心裡想道:「這四員官莫非是個掛印的來了?」心裡又想道:「這四員官人物鄙萎,未可便就征西。 」當駕的問道:「見朝的甚麼官員?」那第一員說道:「小臣是欽天監五官靈台郎徐某。 」第二員說道:「小臣是欽天監五官保章正張某。 」第三員說道:「小臣是欽天監五官保章副陳某。 」第四員說道:「小臣是欽天監五官絮壺正高某。 」聖上道:「你們既是欽天監的官員,有何事進奏?」欽天監齊聲道:「臣等夜至三更,仰觀乾象,只見『帥心入鬥口,光射尚書垣 』,故此冒昧仰奏天庭。 」聖上道:「帥心入鬥口,敢是五府裡面公侯駙馬伯麼?」欽天監齊聲道:「公、侯、駙馬、伯應在右弼星上,不是鬥口。 」聖上道:「莫非六部裡面尚書、侍郎麼?」欽天監說道:「尚書、侍郎應在左弼星上,不是鬥口。 」聖上道:「既不是武將,又不是文官,卻哪裡去另尋一個將軍掛印?」欽天監道:「鬥口系萬歲爺的左右近臣。 」聖上道:「左右近臣不過是這些內官、太監,他們哪個去徵得西洋,掛得帥印?」 只見殿東首班部中,履聲咭咭,環珮淨淨,閃出一位青年侯伯來,垂紳正笏,萬歲三呼。 萬歲爺龍眼觀之,只見是個誠意伯劉某。 聖上問道:「劉誠意有何奏章?」劉誠意道:「小臣保舉一位內臣,徵得西,掛得印。 」聖上道:「是哪一個?」劉誠意道:「現在司禮監掌印的太監,姓鄭名和。 」聖上道:「怎見得他徵得西、掛得印?」劉誠意道:「臣觀天文,察地理,知人間禍福,通過去未來。 臣觀此人,若論他的身材,正是下停短兮上停長,必為宰相侍君王;若是庶人生得此,金珠財寶滿倉箱。 若論他的面部,正是面闊風頤,石崇擅千乘之富;虎頭燕頷,班超封萬里之侯。 又且是河目海口,食祿千鐘,鐵面劍眉,兵權萬里。 若論他的氣色,紅光橫自三陽,一生中須知財旺;黃氣發從高廣,旬日內必定遷官。 」聖上道:「只怕司禮監太監老了些。 」劉誠意道:「乾姜有棗,越老越好。 正是:龜息鶴形,純陽一夢還仙境;明珠入海,太公八十遇文王。 」聖上道:「卻怎麼又做太監?」劉誠意道:「只犯了些面似橘皮,孤刑有準;印堂太窄,妻子難留。 故此在萬歲爺的駕下做個太監。 」聖上道:「既是司禮監,可就是三寶太監麼?」左右近侍的說道:「就是三寶太監。 」聖上道:「既是三寶太監下得西洋,掛得帥印,快傳旨意,宣他進朝。 」即時傳下一道旨意。 即時三寶太監跑進朝來,磕了頭,謝了旨。 聖上道:「我今日出師命將,掃蕩西洋,取其國璽,要用總兵官一員,掛征西大元帥之印。 劉誠意保你下得西洋,掛得帥印,你果是下得西洋麼?你果是掛得帥印麼?」三寶太監道:「奴婢仗着萬歲爺的洪福,情願立功海上,萬里揚威。 奴婢是下得西洋,奴婢是掛得帥印!」聖旨道:「着印綬監遞印與他,着中書科寫敕與他。 」三寶太監掛了印,領了敕,謝了恩,竟投丹墀下去。 有詩為證,詩曰: 第5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寶下西洋》
第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