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唐卿如何曉得失和的原因呢?失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我且把唐卿和韻高的談話擱一擱,說一段帝王的婚姻史吧!原來清帝的母親是太后的胞妹,清後的母親也是太后的胞妹,結這重親的意思,全為了親上加親,要叫愛新覺羅的血統裡,永遠混着那拉氏的血統,這是太后的目的。 在清帝初登基時,一直到大婚前,太后雖然嚴厲,待皇帝倒很仁慈的。 皇后因為親戚關係,常在宮裡充宮眷,太后也很寵遇。 其實早有配給皇帝的意思,不過皇帝不知道罷了。 那時他那拉氏,也有兩個女兒在宮中,就是金妃、寶妃。 宮裡喚金妃做大妞兒,寶妃做二妞兒,都生得清麗文秀。 二妞兒更是出色,活潑機警,能詩會畫,清帝很喜歡她,常常瞞着太后和她親近。 二妞兒是個千伶百俐的人,豈有不懂清帝的意思呢!世上只有戀愛是沒階級的,也是大無畏的。 儘管清帝的尊貴,太后的威嚴,不自禁的眉目往來,語言試探,彼此都有了心了。 可是清帝雖有這個心,向來懼怕太后,不敢說一句話。 一天,清帝在樂壽堂侍奉太后看完奏章後,走出寢宮,恰遇見二妞兒,那天穿了一件粉荷綉袍,襯着嫩白的臉,澄碧的眼,越顯嬌媚,正捧着物件,經過廳堂,不覺看出神了。 二妞也愣着。 大家站定,相視一笑。 不想太后此時正身穿了海青色滿綉仙鶴大袍,外罩紫色珠纓披肩,頭上戴一支銀鏤珠穿的鶴簪,大袍鈕扣上還掛着一串梅花式的珠練,顫巍巍地也走出來,看見了。 清帝慌得象逃的一樣跑了。 太后立刻叫二妞兒進了寢宮,屏退宮眷。 二妞兒嚇得渾身抖戰,不曉得有什麼禍事,看看太後面上,卻並無怒容,只聽太后問道:「剛纔皇帝站着和你幹嗎?」二妞兒囁嚅道:「沒有什麼。 」太后笑道:「你不要欺矇我,當我是傻子!」二妞兒忙跪下去,碰着頭道:「臣妾不敢。 」太后道:「只怕皇上寵愛了你吧。 」二妞兒紅了臉道:「臣妾不知道。 」太后道:「那麼你愛皇帝不愛呢?」二妞兒連連地碰頭,只是不開口。 太后哈哈笑道:「那麼我叫你們稱心好不好?」二妞兒俯伏着低聲奏道:「這是佛爺的天恩。 」太后道:「算了,起來吧!」這麼著,太后就上朝堂見大臣去了。 二妞兒聽了太后這一番話,認以為真,曉得清帝快要大婚,皇后還未冊定,自己倒大有希望,暗暗欣幸。 既存了這個心,和清帝自然要格外親密,趁沒人時,見了清帝,清帝問起那天的事,曾否受太后責罰,便含羞答答地把實話奏明了。 清帝也自喜歡。 歇了不多幾天,太后忽然傳出,懿旨來,擇定明晨寅正,冊定皇后,宣召大臣提早在排雲殿伺候。 清帝在玉瀾堂得了這個消息,心裡不覺突突跳個不住,不知太后意中到底選中了哪一個?是不是二妞兒?對二妞兒說的話,是假是真?七上八落了一夜。 一交寅初,便打發心腹太監前去聽宣。 正是等人心慌,心裡越急,時間走得越慢,看看東窗已滲進淡白的曉色,才聽院裡橐橐的腳步聲。 那聽宣的太監興興頭頭地奔進來,就跪下碰頭,喊着替萬歲爺賀喜。 清帝在床上坐起來着急道:「你胡嚷些什麼?皇后定的是誰呀?」太監道:「葉赫那拉氏。 」這一句話好象一個霹靂,把清帝震獃了,手裡正拿着一頂帽子,恨恨地往地上一扔道:「她也配嗎!」太監見皇帝震怒,不敢往下說。 停了一會,清帝忽然想起喊道:「還有妃嬪呢?你怎麼不奏?」太監道:「妃是大妞兒,封了金貴妃;嬪是二妞兒,封了寶貴妃。 」清帝心裡略略安慰了一點,總算沒有全落空,不過記掛着二妞兒一定在那兒不快活了,微微嘆口氣道:「這也是她的命運吧!皇帝有什麼用處!碰到自己的婚姻,一般做了命運的奴隷。 」原來皇后雖是清帝的姨表姊妹,也常住宮中,但相貌平常,為人長厚老實,一心向着太后,不大理會清帝。 清帝不但是不喜歡,而且有些厭惡,如今倒做了皇后,清帝心中自然一百個不高興。 然既由太后作主,沒法輓回,當時只好憋了一肚子的委曲,照例上去向太后謝了恩。 太后還說許多勉勵的話。 皇后和妃嬪倒都各歸府第,專候大婚的典禮。 自冊定了皇后,只隔了一個月,正是那年的二月裡,春氣氳氤、萬象和樂的時候,清帝便結了婚,親了政。 太后非常快慰,天天在園裡唱戲。 又手編了幾出宗教神怪戲,造了個機關活動的戲台,天精從上降,鬼怪由地出,親自教導太監搬演。 又常常自扮了觀音,叫妃嬪福晉扮了龍女、善財、善男女等,連公公扮了韋馱;坐了小火輪,在昆明湖中遊戲,真是說不盡的天家富貴、上界風流。 正在皆大歡喜間,忽然太后密召了清帝的本生父賢王來宮。 那天龍顏很為不快,告訴賢王:「皇帝自從大婚後,沒臨幸過皇后宮一次,倒是金、寶二妃非常寵幸。 這是任性妄為,不合祖制的,朕勸了幾次,總是不聽。 」當下就很嚴厲地責成賢王,務勸皇帝同皇后和睦。 賢王領了嚴旨,知道是個難題。 這天正是早朝時候,軍機退了班,太后獨召賢王。 談了一回國政,太后推說要更衣,轉入屏後,領着宮眷們回宮去了。 此時朝堂裡,只有清帝和賢王兩人,賢王還是直挺挺地跪在禦案前。 清帝忽覺心中不安,在寶座上下來,直趨王前,恭恭敬敬請了個雙腿安,嚇得賢王汗流浹背,連連碰頭,請清帝歸座。 清帝沒法,也只好坐下。 賢王奏道:「請皇上以後不可如此,這是國家體制。 孝親事小,瀆國事大,請皇上三思!」當時又把皇后不和睦的事,懇切勸諫了一番。 清帝淒然道:「連房 第11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孽海花》
第1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