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晚入襄陽盜刀去又累着了,方纔在底營內歇着又不放心,故此趕到扎隊之處,找着倭侯爺。 一瞧那戰場之上,一片塵沙蕩揚,見吳恩直往後退,馬成龍直往前追。 離着遠看不甚真,他與倭侯爺說:「大哥,你瞧瞧馬大人的武藝,實在你我之上。 前者在兩軍陣前,咱們哥兒兩個俱皆受了他的寶劍、八卦幡之傷。 今天一瞧馬成龍馬大人,果然名不虛傳,真正我不如也。 過了今天,我求大哥一個人情:我要跟馬大人學學他這一路的刀法,不知師兄成不成?」倭侯爺說:「今天晚天我就說與他,叫他教會了你。 我那個馬大兄弟,他平常我沒見他練過什麼刀法。 」 二人正說著,只見戰場之上一縷青煙,那妖道一晃八卦幡,沖定馬成龍一指,只聽的一聲響亮,馬成龍栽倒在地。 倭侯爺一瞧,說:「可不好了,馬大賢弟死在兩軍陣前了。 」王天寵說:「欸!可惜!可惜!」馬夢太直髮楞,說:「罷了!我馬大哥死在他人之手了。 」吳恩在戰場之上正怕成龍與他拚命,直往後退,見山東馬緊追,他一拉背後陰陽八卦幡,照定成龍一晃,又一指,馬成龍栽倒在地,不能動轉。 吳恩一陣狂笑,說:「好一個匹夫!你今天也死在我這八幡之下!」說罷,先將八卦幡還插在背後,又拉出太阿劍直奔馬成龍。 相離了不遠,只見成龍站起身來,大罵:「賊人休要無禮!我今天結果你的性命!」嚇的八路督會總吳恩不住的心中亂跳,說:「怪道啊,怪道啊!馬成龍,你怎麼會活了?」連對陣上神力王與倭侯爺、王天寵一干眾將官兵人等都看著發悶,說:“方纔我們明明的瞧見他被妖道的八卦幡打倒的地,為何又站起來了?」 書中交代,馬成龍是正追趕吳恩,戰場之上有一塊石頭,正絆在馬成龍的腿上,栽倒在地。 那八卦幡正從成龍的身上過去,嚇了成龍一跳,自己楞上半天站起來,正遇吳恩仗劍來要殺馬成龍。 馬成龍站起來,說:「妖道,你不必作威,我來結果你的性命!」掄大環金絲寶刀就是一刀,吳恩不知馬成龍是會什麼術法,嚇的轉回身就跑。 成龍隨後就追。 神力王一晃令旗,催動了大軍衝殺過去,兩軍混戰。 真是:馬成龍抖起威風來,殺大將連人帶馬,追得小卒棄旗丟槍;得勝的三軍橫衝直撞,敗陣的賊人戰馬蹄忙。 只殺的天昏地暗,日色無光。 兩軍混戰至黃昏時候,各自收兵回營。 神力王他回歸大帳,賞功慶賀,專折本入都,保薦立功的將士,又傳下號令:「明天在兩軍陣前,如有人拿獲妖人吳恩,本帥表奏聖上,必升侯爵。 」又傳令:「胡忠孝帶本隊保陽軍,今夜守前營門;瑞興帶大名軍隊,輪流盤查。 」傳下口號,又派春祥護理糧台,又派齡昌查後營,派王緒祖查前營,劉隆查子午營。 神力王分派已畢,這是兵書所載:「得勝須防偷營。 」又派千里馬同差官連夜入都。 自己才與伊提調、副帥屠海在大帳擺上了一桌酒席,又賞了馬成龍一桌席,一個四喜扳指,小刀子、火鐮一份。 合營眾人俱皆有賞。 諸事已畢,王爺吃着酒,問伊大人與屠海侯爺說:「本帥自帶兵出都,我料想這些個賊不過是烏合之眾。 既到了湘江,見賊勢已成,我也不敢小視他等。 前被妖人八卦幡所敗,我甚發愁。 今日天助成功,殺敗了那妖道。 明天還要努力攻城,將賊人拿住,上報國家爵祿之恩,下救生民塗炭之苦,不知二位有何高明之計?」屠創造爺說:「依我之見,明日先攻城,看賊人怎麼樣。 派兩隊接應兵,在後面紮住,賊人要有人出城之時,那兩隊接應軍與他打仗。 這攻城之兵還是攻城,以備不虞。 」伊大人介面說:「賊人詭詐萬端,攻城須防暗算。 我有一計,使賊人不戰自敗,要拿吳恩,易如翻掌,一網打盡。 」神力王大喜,問:「有何妙計說來!」伊大人說:「王爺先發一角文書,知會湖南巡撫孫宏,派他在本省帶兵剿拿,斷絶賊人的糧道。 此時這邪教之賊,惟四川、雲南這兩處太多,他的巢穴也在四川。 前者四川總督因征教匪革職,後到任的王瑤也死在妖人之手。 那廣西、浙江、湖南、湖北、江蘇、貴州,這幾省都有天地會之賊人。 再派一支人馬,足智多謀之將派他十員,在襄陽正南二十里紮住,日夜防守。 一則斷妖人之糧,二則以防妖人逃一走,一舉兩得,不知王爺尊意如何?」神力王說:「這一條計甚好。 我明天分五萬兵,伊大人你帶去駐紮漢陽就是。 大營內的戰將,除去了馬成龍,我留在此處,等着戰妖人吳恩;那餘下的戰將,任憑你挑就是。 明日,屠海你帶三萬奮勇隊攻城,我帶馬成龍領二萬飛騎馬隊作為接應。 」分派已畢,席散安歇,一夜無話。 次日天明,神力王發擂升坐中軍帳,大眾文武官劉集大帳伺候。 昨夜晚派差的胡忠孝等俱各交令。 王爺方要傳令,派眾人去防賊攻城,只見自外邊進來了探子,跪倒在地,說:「報與王爺,有一宗怪事甚奇。 」那報事人說了一席話,神力王爺獃獃的發楞。 不知所因何故,且聽下回分解。 第八十回 賽諸葛退兵峨嵋山 神力王安營鳳翅嶺 詩曰:枉教經濟壓時英,宣室難回聖主情。 兩漢文章千古重,三閭幽怨一身輕。 從來志大才難用,畢竟年高氣易平。 才壯便衰卑濕地,傷必寧獨為先生。 第13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永慶昇平傳》
第1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