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字壽門,號冬心,浙江仁和人。 布衣,薦鴻博,好學癖古,儲金石千卷。 中歲,遊跡半海內,寄居揚州,遂不歸。 分隷小變漢法,又師禪國山及天發讖兩碑。 截毫端,作擘窠大字。 年五十,始從事於畫。 初寫竹,師石室老人,號稽留山民。 繼畫梅,師白玉蟾,號昔耶居士。 又畫馬,自謂得曹、韓法。 復畫佛,號心出家盦粥飯僧。 其點綴花木,奇柯異葉,皆意為之。 問之,則曰:「貝多龍窠之類也。 」性逋峭,世以迂怪目之。 詩亦鑱削苦硬。 無子,晚手錄以付其女。 歿後,羅聘搜輯雜文編為集。 聘,字兩峰,江都人。 淹雅工詩,從農遊,稱高足弟子,畫無不工。 躭禪悅,夢入招提曰花之寺,彷彿前身,自號花之寺僧。 多摹佛像,又畫鬼趣圖,不一本。 遊京師,跌宕詩酒,老而益貧。 曾燠為兩淮運使,資之歸,未幾卒。 妻方婉儀,亦工詩畫,好禪,號白蓮居士。 岡,字鐵生,號蒙泉,舊為歙縣人,居錢塘,遂隷籍。 負奇,不得志,寄於詩畫。 山水取法婁東,自成逸韻;竹石花木,超雋得元人意;四十後名益噪。 曾遊日本,海外估舶,懸金購其畫。 徵孝廉方正,辭不就。 岡與同縣黃易齊名。 易父樹穀,亦工書畫。 易詳文苑傳,篤嗜金石,每以訪碑紀遊作圖,為世所重。 畫境簡淡,山左多宗之。 杜字,叔美,號松壺,仁和人。 屈於下僚,曾官雲南經歷,足跡逾萬里。 深揅畫學,摹趙伯駒、孟頫、王蒙皆神似。 間為金碧雲山,妍雅絶俗。 畫梅疏冷出趙孟堅。 兼擅詩名。 著松壺畫贅、畫憶,多名論。 從兄東,字袖海,畫近惲格,名亞於杜。 薰,字蘭坻,浙江石門人。 父 ,故善畫,薰幼從父遊吳、越間,多見名蹟,接耆宿,遂兼眾長。 論畫曰:「寫生以意勝形似。 」又曰:「不拘難易,須雅馴。 」著山靜居論畫,以布衣終。 王學浩,字椒畦,江蘇崑山人。 乾隆五十一年舉人。 幼學畫於同縣李豫德,豫德為王原祁外孫,得南宗之傳。 學浩溯源倪、黃,筆力蒼勁。 論畫曰:「六法,一寫字盡之。 寫者,意在筆先,直追所見,雖亂頭粗服,而意趣自足。 或極工麗,而氣味古雅,所謂士大夫畫也。 否則與俗工何異?」又曰:「畫以簡為上,雖煙客、麓台,猶未免繁碎,如大癡,真未易到。 大癡法固在荒率蒼古中求之,尤須得其不甚著力處。 」時論學浩用墨,能入絹素之骨,比人深一色。 晚好用破筆,脫盡窠臼,畫格一變。 著南山論畫。 卒,年七十九。 學浩享大年,道光之季,畫苑推為尊宿。 館吳中寒碧山莊劉氏,壇坫甚盛。 其時吳、越作者雖眾,足繼前哲名一家者,蓋寥寥焉。 黃均,字穀原,元和人。 守婁東之法,盡其能事。 遊京師,法式善、秦瀛為之延譽,得官,補湖北潛江主簿,未之任。 於武昌臙脂山麓築小園,居之二十年,以吏為隱。 畫晚而益工,於吳中稱後勁。 清畫家聞人多在乾隆以前,自道光後,卓然名家者,惟湯貽汾、戴熙二人,並自有傳。 昭文蔣寶齡著墨林今話,繼張庚畫徵錄之後,子茝生為續編,至鹹豐初,視庚錄數幾倍之。 其後光緒中,無錫秦祖詠著桐陰論畫,論次一代作者,分三編,評騭較嚴,稱略備焉。 今特著其尤工者,寶齡、祖詠畫亦並有法。 列傳二百九十二 藝術四 王來鹹 褚士寶 馮行貞 甘鳳池 曹竹齋 潘佩言 江之桐 梁九 張漣 葉陶 劉源 唐英 戴梓 丁守存 徐壽 子建寅 華封 王來鹹,字征南,浙江鄞縣人。 先世居奉化,自祖父居鄞,至來鹹徙同,從同裡單思南受內家拳法。 內家者,起於宋武當道士張三峰,其法以靜制動,應手即仆,與少林之主於搏人者異,故別少林為外家。 其後流傳於秦、晉間,至明中葉,王宗嶽為最著,溫州、陳州同受之,遂流傳於溫州。 嘉靖間,張松溪最著,松溪之徒三四人,寧波葉繼美為魁,遂流傳於寧波。 得繼美之傳者,曰吳崑山、周雲泉、陳貞石、孫繼槎及思南,各有授受。 思南從征關白,歸老於家,以術教,頗惜其精微。 來鹹從樓上穴板窺之,得其梗概。 以銀卮易美檟奉思南,始盡以不傳者傳之。 來鹹為人機警,不露圭角,非遇甚困不發。 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暈穴、啞穴,一切如銅人圖法。 有惡少侮之,為所擊,數日不溺,謝過,乃得如故。 牧童竊學其法,擊伴侶,立死。 視之,曰:「此暈穴。 」不久果甦。 任俠,嘗為人報仇,有致金以讎其弟者,絶之,曰:「此以禽獸待我也!」明末,嘗入伍為把總,從錢肅樂起兵浙東,事敗,隱居於家。 慕其藝者,多通慇勤,皆不顧。 鋤地擔糞,安於食貧。 未嘗讀書,與士大夫談論蘊藉,不知為粗人。 黃宗羲與之遊,同入天童,僧少焰有膂力,四五人不能掣其手,稍近來鹹,蹶然負痛。 來鹹嘗曰:「今人以內家無可炫耀,於是以外家羼之,此學行衰矣!」因為宗羲論述其學源流。 康熙八年,卒,年五十三。 宗羲子百家從之學,演其說為內家拳法一卷,百家後無所傳焉。 清中葉,河北有太極拳,雲其法出於山西王宗嶽,其法式論解,與百家之言相出入。 至清末,傳習者頗眾雲。 褚士寶,字復生,江南上海人。 家素封,膂力過人,好技擊,遊學四方。 與畢昆陽、武君卿為友,遂精槍法,名曰四平槍,旋轉如風,人莫能近。 同邑有張擎者,虎頸板肋,力舉百鈞,橫行為閭裡患,眾請士寶除之。 同飲酒,擎自訁誇其勇,酒酣,攘臂作勢,士寶徐以箸點其胸,曰:「子盍坐而言乎?」擎遂默然,少頃辭去,越日,死於橋亭。 明季福王南渡,兵部員外郎何剛薦士寶為伏波營遊擊。 未之官,南都陷,終老於家。 所傳弟子有王聖蕃、池天榮。 天榮又傳浙江提督喬照。 其槍譜二種及治傷藥酒方,世猶有藏之者。 馮行貞,字服之,江南常熟人。 父班,以文學者。 兄行賢,傳其學。 行貞少亦喜讀書,工小詞,性倜儻不覊。 善射,能以後矢落前矢,投石子於百步外無不中。 實鷄卵殻以礦灰,遇劇盜,輒先發鷄卵中其目。 山東響馬老瓜賊為行旅患,聞馮氏名,莫敢攖。 從休寧程打虎及張老受槍法,馳突無敵。 山行遇虎,以短槍斃之。 嘗為客報仇。 康熙中,從康親王傑書軍南征,有功,當得官,尋棄歸。 僑居吳中婁門外村落,以經書教授,詩畫自娛。 年七十餘,卒。 以槍法授同縣陶元淳,元淳後無傳者。 甘鳳池,江南江寧人。 少以勇聞。 康熙中,客京師貴邸。 力士張大義者慕其名,自濟南來見。 酒酣,命與鳳池角,鳳池辭,固強之。 大義身長八尺餘,脛力強大,以鐵裹拇,騰躍若風雨之驟至。 鳳池卻立倚柱,俟其來,承以手,大義大呼仆,血滿鞾,解視,拇盡嵌鐵中。 即墨馬玉麟,長軀大腹,以帛約身,緣牆升木,捷於猱。 客揚州巨賈家,鳳池後至,居其上。 玉麟不平,與角技,終日無勝負。 鳳池曰:「此勁敵,非張大義比!」明日又角,數蹈其瑕,玉麟直前擒鳳池,以駢指卻之,玉麟仆地,慚遁。 鳳池嘗語人曰:「吾力不逾中人,所以能勝人者,善借其力以制之耳。 」手能破堅,握鉛錫化為水。 又善導引術,同裡譚氏子病瘵,醫不效,鳳池於靜室窒牖戶,夜與合背坐,四十九日而痊。 喜任俠,接人和易,見者不知為賁、育。 雍正中,浙江總督李衛捕治江寧顧雲如邪術不軌獄,株連百數十人,鳳池亦被逮,讞擬大闢。 世宗於此獄從寬,未盡駢誅。 或雲鳳池年八十餘,終於家。 江湖間流傳其佚事多荒誕,著其可信者。 第43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4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