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所望,字叔翹,安徽懷遠人。 諸生。 工為詩。 嘉慶七年冬,宿州民王朝明、李勝才為亂,州破。 所望與其戚王冠英出粟三千石佐軍,且率其徒邱惠齡、張國綱、謝崇訓等破賊陳家集。 十八年秋,林清亂起,師圍滑縣,兩江總督百齡駐徐州,安徽巡撫胡克家駐亳州,為備。 歸德盜楊七郎據引河集,其黨洪廣漢據保安山,與潁州亂民沙占魁等遙相結,觀變。 克家知所望,以書招之。 所望率八百人至亳州,以惠齡等十人為隊長。 所望謀曰:「楊七郎猛且狡,宜以計誘之。 」令國綱、崇訓率健兒八人偽為逃卒詣七郎,越五日誘之出,以百餘人至邱家集。 七郎忽疑曰:「若為許所望來耶?」崇訓出不意斷七郎臂,眾大驚,國綱疾呼曰:「我張國綱也!」立擊殺數人、國綱與惠齡同破宿州賊,以勇聞,賊素憚之,遂大潰。 所望率兵至,七郎走死,廣漢亦潰。 占魁等走永城,會師克滑縣,餘賊走與合,焚會亭。 所望與戰公基湖,列十火槍土埠上,令眾伏地,曰:「賊至二百步,槍發,乘煙疾進擊之。 」賊潰奔,逐之數十里,亳州師乃罷。 百齡在徐州,亦得河南張永祥者,以鄉兵三百助守。 事定,所望辭敘功,以諸生應試如故。 永祥從巡撫阮元自河南移浙江,亦罷去,人呼為張鐵槍雲。 邢清源,曹州人。 入鎮標為兵數十年,老而退伍。 鹹豐十一年,長槍會為亂,圍曹州。 時親王僧格林沁駐軍濟寧,欲乞援,無敢賫書往者,清源請行。 乃裂帛為牘,置清源衣帶,清源破衣持竹杖為丐者狀,出圍達王所。 王即劄示發兵狀,仍置衣帶還報,兵至,城得全。 王元,杭州旗營牧馬人也.粵寇陷省城,將軍瑞昌守旗營,令元持書突圍出乞援張玉良,大哭不食。 玉良義之,立進兵。 瑞昌夾擊,遂復省城。 明年,城再陷,元已保營官,戰歿長安,附祀瑞昌祠。 鳳瑞,字桐山,瓜爾佳氏,滿洲正白旗人,乍浦駐防。 粵寇來犯,與兄麟瑞戰禦。 城陷,麟瑞陣歿,見忠義傳。 鳳瑞改隷李鴻章軍,轉戰江、浙,屢有功,而太倉一役尤著。 初,李軍以乏餉不用命,鳳瑞力保盜魁賀國賢,國賢本鹽商,官誣殺其兄,乃為盜。 鳳瑞與其兄善,責以大義,立出十萬金助餉,並率所部奮攻城,遂克太倉州。 國賢後官至總兵,鳳瑞以筆帖式積功累保副都統,賞花翎。 江南平,調歸杭州,遂隱居不仕。 時難民遍地,鳳瑞先於上海、青浦設廠施衣食,為謀棲宿,分遣歸里。 復奉詔招集旗人歸防安插,恢復營制。 建昭忠祠,立忠義墳。 凡杭、乍兩營死者逾萬人,屍骨狼藉,躬督檢埋,分建兩大塚於兩地。 勒碑致祭,列入祀典。 又採訪姓名,匯刻浙江八旗殉難錄。 乍浦副都統錫齡阿全家同殉,其仆石某獨負其幼子出,乞食養之。 鳳瑞見而言於巡撫薛煥,奏請撫卹,為賦義仆行,給貲送歸。 鳳瑞義俠,好行善,歲收租穀數百石,必盡散之窮乏,數十年如一日,眾稱善人。 卒,年八十有二,贈將軍。 鳳瑞博學,工書畫,遊跡遍天下,嘗自刊玉章,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著有老子解、如如老人詩草及殉難錄等。 子四,文梁年十三,母病危,剖心以救,母愈,文梁竟卒。 方元衡,字莘田,安徽桐城人。 以貢生官光祿寺署正。 父病失明,晨夕調護,廁牏必躬親之,終親之身不稍怠。 推產給弟,惟筆耕以奉甘旨。 年五十,依母懷如嬰兒。 居喪不宴笑,不居內,日所行必告於主,葬則廬墓側,歲時祭,必哀戚盡禮。 俗惑於風水,常停柩久不葬,請設勸葬局,限期督葬,無後者則購地代葬之,先後逾五萬具。 復設採訪局,採訪全省節孝貞烈,歷二十年,匯請得旌者凡十餘萬人。 建總祠總坊於省會,有司春秋致祭。 著有續心學宗、孝經淺訁主。 卒後,皖人上其孝義行,特贈五品卿。 葉成忠,字澄衷,浙江鎮海人。 世為農。 六歲而孤,母洪撫以長。 為農家傭,苦主婦苛,去之上海,棹扁舟江上,就來舶鬻雜具。 西人有遺革囊路側者,成忠守伺而還之,酬以金不受,乃為之延譽,多購其物,因漸有所蓄。 西人制物以機器,凡雜具以銅鐵及他金類造者,設肆以鬻,謂之五金。 成忠肆虹口,數年業大盛,乃分肆遍通商諸埠。 就上海、漢口設廠,繅絲、造火柴,貲益豐。 乃置祠田,興義塾,設醫局。 會朝議重學校,成忠出貲四十萬建澄衷學堂,規制宏備,生徒景從。 制字課圖說、修身、輿地諸書,諸校用之,以為善本。 又建懷德堂,傭於所設肆者死,育其孤,恤其嫠,睏乏者歲時存問,毋俾凍餒。 鄉人為之諺曰:「依澄衷,不憂窮。 」凡傭於葉氏,皆為儘力。 成忠屢以出貲助賑,敘勞至候選道,加二品頂戴,卒。 命諸子人擇一業,行義竟其志,勿邀賞。 楊斯盛,字錦春,江蘇川沙人。 為圬者至上海,上海既通市,商於此者鹹受廛焉。 斯盛誠信為儕輩所重,三十後稍稍有所蓄,乃以廉值市荒土營室,不數年地貴,利倍蓰。 善居積,擇人而任,各從所長,設肆以取贏,迭以助賑敘官。 光緒二十八年,詔廢科舉,設學校,出貲建廣明小學、師範傳習所。 越三年,又建浦東中、小學,青墩小學,凡糜金十八萬有奇。 上海業土木者以萬計,眾議立公所,設義學,斯盛已病,力贊其成,事立舉。 海濱潮溢,居民多死者,斯盛出三千金以賑,又集貲數萬,全活甚眾。 浦東路政局科渡捐急,民大譁,官至,群毀其輿。 斯盛力疾往,揮眾散,捐亦罷。 又出貲規築洋涇、陸家渡、六里橋南諸路,改建嚴家橋,創設上海南市醫院,諸事畢舉。 建宗祠,置義田,佽故友族人,鹹有恩紀。 及卒,遺命散所蓄助諸不給,遺子孫者僅十一。 武訓,山東堂邑人。 乞者也,初無名,以其第曰武七。 七孤貧,從母乞於市,得錢必市甘旨奉母。 母既喪,稍長,且傭且乞。 自恨不識字,誓積貲設義學,以所得錢寄富家權子母,積三十人,得田二百三十畝有奇,乞如故。 藍縷蔽骭,晝乞而夜織。 或勸其娶,七謝之。 又數年,設義塾柳林莊,築塾費錢四千餘緡,盡出所積田以資塾。 塾為二級,曰蒙學,曰經學。 開塾日,七先拜塾師,次遍拜諸生,具盛饌饗師,七屏立門外,俟宴罷,啜其餘。 曰:「我乞者,不敢與師抗禮也!」常往來塾中,值師晝寢,默跪榻前,師覺驚起;遇學生遊戲,亦如之:師生相戒勉。 於學有不謹者,七聞之,泣且勸。 有司旌其勤,名之曰訓。 嘗至館陶,僧了證設塾鴉莊,貲不足,出錢數百緡助其成。 復積金千餘,建義塾臨清,皆以其姓名名焉。 縣有嫠張陳氏,家貧,刲肉以奉姑,訓予田十畝助其養。 遇孤寒,輒假以錢,終身不取,亦不以告人。 光緒二十二年,歿臨清義塾廡下,年五十九。 病革,聞諸生誦讀聲,猶張目而笑。 縣人感其義,鎸像於石,歸田四十畝,以其從子奉祀。 山東巡撫張曜、袁樹勛先後疏請旌,祀孝義祠。 呂聯珠,字星五,漢軍正黃旗人,隷盛京內務府。 所居村曰瓦子峪。 貧,授徒為大父及父母養,一介不妄取。 應鄉試,徒步千餘裡,有富家子招與同乘,堅卻之。 光緒十四年,舉於鄉,授筆帖式,補催長,不改其狷。 聯珠有從叔,其一貧,無子,請兼祧侍養。 叔嚴急,事之盡禮;其一出遠遊,以廢疾歸,奉於家,喪葬婚嫁力任之。 有田招佃以耕,鄰田鬻於人,占聯珠田五尺,聯珠言於官,讓與之。 田中有他氏墓,為之掃除歲祭焉。 同學坐事系獄死,為之葬。 姻家有以疑獄死京師者,赴會試,為攜其骨還葬。 聯珠篤行,式於鄉人。 治程、硃之學,鄉人奉其教。 久之,卒。 列傳二百八十七 遺逸一 李清 李模 梁以樟 王世德 閻爾梅 萬壽祺 鄭與僑 曹元方 莊元辰 王玉藻 李長祥 王正中 董守諭 陸宇 弟宇巇 江漢 方以智 子中德等 錢澄之 惲日初 郭金台 硃之瑜 沈光文 陳士京 吳祖錫 第41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4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