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濟,字巨川,廣西臨桂人。 父承光,卒官山西,貧不能歸,寓京師,喜讀戚繼光論兵書暨名臣奏議。 光緒十一年,舉順天鄉試,時父執吳潘祖廕、濟寧孫毓汶皆貴,濟不求通。 迨毓汶罷政,始一謁之。 大挑二等,得教諭,改內閣中書,十餘年不遷。 舉經濟特科,亦未赴。 三十三年,京師巡警招理教養局,濟以總局處罪人,而收貧民於分局,更立小學課幼兒,俾分科習藝,設專所售之,費省而事集。 由內閣侍讀署民政部主事,升員外郎。 在部五年,未補缺。 遜位詔下,辭職家居。 明年,內務部總長一再邀之,卒不出。 歲戊午,年六十,諸子謀為壽,止之,不可,避居城北隅彭氏宅。 先期三日,昧爽,投淨業湖死,時十月初七日也。 遺書萬餘言,惓惓者五事:曰民、曰官、曰兵、曰財、曰皇室,區畫甚備。 予謚貞端。 有吳寶訓者,字梓箴,蒙古人。 嘗為理籓院員外郎。 素與濟遊,聞濟死,痛哭。 越日,亦投淨業湖死。 簡純澤,字廉靜,湖南長沙人。 父桂馥。 純澤生七歲,即出嗣伯父敬臨。 敬臨以總兵從左宗棠軍攻金積堡叛回戰死,謚勇節,賜騎都尉世職。 純澤自幼吐棄俗學,嘗入粵從西人習軍械製造法。 桂馥客遊新疆,久不歸,迄二十餘年無耗,純澤乃以襲職從度隴軍,欲遂出嘉峪關覓之。 隴督以荒遠堅阻,而行文地方官搜訪,卒不能得,則大痛,謂他日不求死鄉裡也。 入陝西,為布政使升允所重。 庚子,升允率師勤王,純澤與營官歐丙森從。 遇夷兵正定,斬數百人。 疾作,聞丙森戰死,力疾請戰,升允尼之,上書責升允,詞甚直。 正定令將迎夷師入,下令軍中嚴陣待,夷懾之,解去。 升允擢巡撫,檄管武備學堂,兼領新軍,後復檄充新軍教練官。 會後撫以貪黷聞,非門金不得通,積二歲不往。 又與道員王毓江議軍事不協,謝歸里。 國變後,居數年,悲吒不解。 丙辰夏,北行之京師,旋客天津。 後一年至煙台,遊煙霞洞,去之威海,投海死。 獲其屍,有自書絶命詞,以樹墓碣鎸「大清遺民」四大字為獲屍者告,感其義,斂而葬諸海濱,且立碣焉。 王國維,字靜安,浙江海寧州諸生。 少以文名。 年弱冠,適時論謀變法自強,即習東文,兼歐洲英、德各國文,並至日本求學。 通農學及哲學、心理、論理等學。 調學部,充圖書館、編譯名詞館協修。 辛亥後,攜家東渡,乃專研國學。 謂:「尼山之學在信古,今人則信今而疑古,變本加厲,橫流不返。 」遂專以反經信古為己任。 著述甚多,擷其精粹為觀堂集林二十捲。 返國十年,以教授自給。 壬戌冬,前陝甘總督升允薦入南書房,食五品俸,屢言事,皆褒許。 甲子冬,遇變,國維誓死殉。 駕移天津,丁卯春夏間,時局益危,國維悲憤不自製,於五月初三日,自沉於頤和園之昆明湖。 家人於衣帶中得遺墨,自明死志,曰「五十之年,祗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雲雲。 謚忠慤。 海內外人士,知與不知,莫不重之。 列傳二百八十四 孝義一 硃用純 吳蕃昌 從弟謙牧 沈磊 周靖 耿燿 弟炳 兄子於彞 耿輔 李景濂 汪灝 弟晨 日昂 日昇 黃農 曹亨 黃嘉章 鄭明允 劉宗洙 弟恩廣 恩廣子青藜 何復漢 許季覺 吳氏四孝子 雷顯宗 趙清 榮漣 薛文 弟化禮 曹孝童 丁履豫 鍾保 覺羅色爾岱 翁杜 佟良 克什布 王麟瑞 李盛山 李悃 奚緝營 周士晉 黃有則 王尚毅 胡鍈 李三 張夢維 樂太希 董盛祖 徐守仁 李鳳翔 卯觀成 葛大賓 呂斅孚 王子明 馮星明 張元翰 俞鴻慶 姜瑢 湯淵 魏興 戴兆笨 潘周岱 張淮 張廷標 胡其愛 方其明 鄧成珠 張三愛 楊夢益 閻天倫 夏士友 白長久 郭味兒 聶宏 董阿虎 張乞人 席慕孔 張長松 崔長生 榮孝子 無錫二孝子 啞孝子 清興關外,俗純樸,愛親敬長,內慤而外嚴。 既定鼎,禮教益備。 定旌格,循明舊。 親存,奉侍竭其力;親歿,善居喪,或廬於墓;親遠行,萬里行求,或生還,或以喪歸。 友於兄弟,同居三五世以上,號義門,及諸義行,皆禮旌。 親病,刲股刳肝;親喪,以身殉:皆以傷生有禁,有司以事聞,輒破格報可。 所以教民者,若是其周其密也。 國史承前例,撰次孝友傳,亦頗及諸義行。 合之方志甄錄、文家傳述,無慮千百人。 采其尤者,用沈約宋書例,為孝義傳。 事親存沒能盡禮;或遘家庭之變,能不失其正;或遇寇難、值水火,能全其親。 若殉親而死,或為親復仇,友於兄弟,同居三五世以上,及凡有義行者,各以類聚。 事同,以時次。 孝為二卷,友與義合一卷。 硃用純,字致一,江南崑山人。 父集璜,明季以諸生死難。 用純慕王裒攀柏之義,自號曰柏廬。 棄諸生,奉母。 其學確守程、硃,知行併進,而程於至敬。 來學者授以小學、近思錄。 仿白鹿洞規,設講約,從者皆興起。 居喪哀毀,嘗曰:「宰我欲短喪,吾黨皆以為怪,然可見古人喪禮之盡,必蔬水饘粥哭泣哀毀無苟弛。 若今人飲酒食肉不改其常,雖更三年,豈謂久哉?」晚作輟講語,又為治家格言,語平易而切至。 病將革,設先人位,拜於堂,告無罪,顧弟子曰:「學問在性命,事業在忠孝。 」乃卒。 用純與徐枋、楊無咎稱「吳中三高士」,皆明季死事之孤也。 吳蕃昌,字仲木,浙江海鹽人。 父麟徵,明季死難,蕃昌事所後母查孝,居喪,水漿不入口。 既殯,啜粥,不茹蔬果。 寢苫,不脫衰絰。 比葬,嘔血數升,逾小祥遂卒。 從弟謙牧,字裒仲。 為程、硃之學。 事母硃孝,居喪,杖不能起。 疾稍間,手編父遺集,復困。 治窀穸,哀動行路。 謙牧體素羸,益不自勝,遂卒。 蕃昌、謙牧皆交於張履祥,履祥稱之。 時以孝著者,復有歸安沈磊,亦履祥友也。 磊事母嚴,母不禦酒肉,磊力請,終不聽。 有疾,醫為言,乃禦酒肉。 磊客授於外,弟子具時食,不忍食,以為母未嘗也。 弟子乃先以饋母,曰:「太君食矣。 」乃食,率以為常。 周靖,江南吳縣人。 父茂蘭,刺血上書明父順昌冤,事具明史。 靖少補諸生,事親能儘力。 茂蘭卒,擗踴哭泣,喪葬悉如禮。 三年不脫衰絰,不飲酒食肉。 小祥,有疾作,或謂在禮得飲酒食肉,靖不可。 靖素善作篆,或請題榜,亦以喪辭。 耿燿,河南太康人。 世農。 父應科,好施與,七世同居,顏其堂曰「效藝」。 兄光,明諸生,孝後母而教諸弟嚴,燿從之學,事必諮而後行。 明末,流寇屠太康,燿與弟炳舁母避河北,貿布以養。 母病,朝出暮歸,不解帶累月。 母卒,輓車歸母喪。 炳亦純謹,定興耿權與弟極以孝友聞,炳慕其為人,分田舍處之,孫奇逢為作三耿傳焉。 方寇至,光前卒,未葬,子於彞號泣守其柩不去,寇執之,推隕城下,傷腰膂,幾死。 寇退,歸掬土掩柩乃去。 縣饑,知縣餽以粟,散贍貧乏。 督僮蔬,任饑者刈以食。 同時有耿輔,虞城人。 奉母避寇開封,寇決河灌城,倚浮木負母以渡。 母卒,哀毀,緇衣粗食終其世。 李景濂,字亦周,浙江鄞縣人。 幼喪母,父再娶於何而卒。 何年少,媒氏欲奪之,景濂聞,伺於道,出椎擊之,歸告何。 何相與慟哭,誓相依終身。 何教景濂嚴,景濂事何甚謹。 何嗜酪,景濂日入市求之,端捧急趨,如鳥張翼。 市人怪而求其故,則皆嘆其孝,為讓道。 何老病,景濂侍疾七年不怠。 何卒,景濂亦六十,廬墓三年,作孺子泣。 景濂明諸生,明亡,棄諸生去為醫。 汪灝,江南休寧人。 晨、日昂、日昇,其弟也。 父病咯血,灝年十六,割股和藥進,良愈。 後數年病足,晨割股煉為末,敷治亦愈。 又數年復咯血,晨復割臂以療。 更數年,疾大作,灝復割臂,勿瘳。 晨病,日昂泣曰:「吾兄割臂愈父,吾不能割以愈吾兄乎?」眾尼之。 懵且仆,匠治棺,日昇持匠斧斷指,血淋漓,調藥以飲晨。 有司表其門曰「一門四孝友」。 錢塘吳瑗及弟琦、璠、琰相友愛,年皆逾九十。 江蘇華亭姜應龍,應龍子世璜,世璜子文樞,文樞子超萃,超萃子懷權,懷權子栻,六世皆以孝行旌,人尤以為難。 第40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4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