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敘釗,字磐芝,順天大興人,原籍蕭山。 少勵志節,從軍甘肅,保知縣。 曾國荃撫山西,招入幕。 擢直隷州,發山西,歷官州、縣凡十二,皆有聲。 宰靈丘十年,尤得民。 拳匪逼晉邊,大治鄉團,縣境晏然。 宣統初,薦卓異,補河東監掣同知。 太原變作,河東戒嚴。 敘釗先以盛暑督濬鹽池致疾,至是疾甚,強起治防守事。 秦軍來襲,晉軍應之,城陷,預服阿夫容膏,衣冠出堂皇,厲聲訶之,刃交下,無完膚,殞於座。 子文治,聞變以毀卒,幼子亦為變兵所戕。 時論謂與巡撫陸鍾琦父死忠、子死孝、鄉裡同、氏族同、死難情事略同,推為奇烈。 時署陶林同知齊世名,天津人;岢嵐州知州奎彰,天鎮縣知縣世泰,均京旗人:先後均以兵變被戕。 羅長崟,字申田,湖南湘鄉人。 光緒二十一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 捐升道員,發江蘇,改四川。 趙爾豐督川邊軍事,長崟在幕府多贊畫。 宣統二年,簡駐藏左參贊,駐藏大臣聯豫以兵備任之。 會閲新調川軍,以譁譟故,與協統鍾穎有隙,且覈鍾穎入藏軍資用浮冒,汰二十餘萬,鍾穎益嫉。 三年五月,鍾穎率師征波密,戰屢挫。 長崟馳往,奪其軍,得鍾穎失機狀。 方激勵軍士規進取,而軍多會黨,氣囂甚,長崟馭將又嚴。 及秋,內地變作,軍在藏者遽變,掠長崟私宅,波密軍繼之。 縶長崟,屈辱之。 偶得脫,自投崖下,未死,復曳之起,卒被戕。 長崟之死,鍾穎實陰嗾之,後家人愬得實,置鍾穎於法。 曹銘,浙江上虞人。 由諸生參四川總督劉秉璋幕,保知縣。 歷治西藏夷務,著績,擢道員。 巴塘邊亂番聚族十餘,陰為犄角。 銘往解散,趙爾豐軍得深入勘定,功尤偉。 署嘉定府,旋委石堤釐局。 局介黔、楚間,往者皆中飽,銘絲毫不染。 成都變作,匪眾入局,露刃逼索釐款,拒不應,中十餘創,垂絶乃委去。 縣紳來視,以先事窖藏金指視之,點驗畢,遽卒。 章慶,字勤生,浙江會稽人。 以通法家言遊蜀,就幕職。 為總督錫良等所器,保知縣,所至有聲。 署劍州,倡捐萬金修文廟,擒巨逆王文朗,殲其黨九十餘人。 調南部,河徙齧城,築長堤禦之,城以完。 調冕寧縣,有橋綰轂川南,毀於水,渡者以水駛多溺。 慶制鐵梁數十丈,行旅稱便。 普支夷擾境,慶廉威所被,濟以兵力,夷歸誠,出被掠者多人。 補射洪,擢道員,在任候補。 其任西昌也,值川省爭路事起,哥匪張國怔與裁缺千總黃義庫,偵知寧遠軍隊出防,城中無備,聯內匪襲城,慶督團眾禦之,力竭死之。 妻顏、猶子鏞及胥役、仆從同死者二十餘人。 徐昭益,字謙侯,浙江烏程人,鹹豐季年殉難江蘇巡撫有壬從孫。 隨父遊蜀,以通法家言,佐治有聲,官知縣。 宣統三年四月,攝威遠。 同志會起,土匪附會名義,乘機報怨,四出剽掠。 匪過境,昭益率團丁數百人出城解散,不從。 匪以全力進偪,昭益念母老,居危城,命親丁護送還省。 母臨行勉以大義,昭益泣涕受命,謂必不負母訓以辱先人,聞者皆為感動。 九月十三日,匪薄城下,奸民為內應,團丁未訓練,猝戰遽潰。 昭益乘騎亦受創,退而守城。 其酋七八人入事,昭益厲聲問:「何不殺我?」其一酋突出利刃剚昭益腹,死之。 曹彬孫,字藹臣,順天武清人。 以舉人勞績保知縣,發四川,權奉節,補開縣,未赴。 七月,省城之爭路構釁,匪徒欲附同志軍起事,彬孫隨方禁阻,未敢逞。 武昌發難,夔府響應。 十月初十日,彬孫率團勇出巡,行至協台壩,眾暴起,團勇先受煽,不戰而散。 彬孫被執,割其首,置縣公案。 警察長徐某,失其名,安慶人,同時被戕。 汪承第,字棣圃,江蘇太倉州人。 由州學生佐學幕,以知縣發四川。 寧遠夷亂,檄運兵械,至則知府黃承麟留辦剿撫事,充營務處,攝大足。 川漢鐵路擬派租股,請歲減萬餘金,民困以紓。 攝永川,解散公口秘密會,編練保甲,群盜屏跡。 既受代,大吏仍以營務屬之。 同志軍起,雙流境尤囂張,檄攝縣事,捕誅其尤者,人心少定。 未幾,省城變作,土寇四起,以事至簇橋,被困,中槍死,十月二十日也。 吳以剛,字克潛,江蘇陽湖人。 以知縣發四川,嘗權彭縣,縣銅廠通松潘、茂州夷地,素為盜藪,胥吏與通,十餘年不獲一犯。 以剛乘冬至朝賀禮畢,馳馬自率隊擒之,未午,獲著名巨盜數人歸。 宣統三年,以父憂,充重慶屬水路巡警提調。 武昌變作,黨人謂以剛藏軍器,執而戕之。 時候補縣丞陶家琦在重慶,誣與以剛通謀,並遇害。 候補知縣湖南文某,字晉岩,省城兵變,亦與於難。 奎榮,字聚五,滿洲正紅旗人,成都駐防。 同治十三年繙譯進士,用知縣,發四川。 奎榮篤嗜程、硃書,務躬行。 性溫厚,與人語,惟恐傷之。 始權南充,偶誤決一獄,屈者恚而得狂疾,聞之大戚,曰:「是予之罪也!」亟集兩曹,自引咎,平反之,自是聽斷益平。 尤留意風化,在峨眉任,捐俸購儒先書,集書院諸生定課程,親為講授。 歷犍為、彭水、慶符諸縣,所至勸學,一如在峨眉時。 庚子前,以老告休,捐居宅為學校用。 鐵路爭事起,總督趙爾豐持之急,奎榮太息,謂「損下益上失民心,蜀禍將自此始」,遂避地郊居。 同志軍起,復遷入城。 十月初四日,紳民迫總督交政權,又訛傳北京失守,遂託疾不食。 或謂年已篤老,毋過自苦,奎榮慨然曰:「國事如此,吾輩尚偷生耶?」至十四日餓死,年八十。 奎榮德望為蜀士推重,皆稱聚五先生。 既殉節,益崇敬之。 王毓江,字襟山,安徽宿州人。 父心忠,官江南總兵。 毓江將家子,有材略,以知縣官江蘇,復以道員改發陝西,充兵備處總辦。 餘誠格擢湘撫,檄調湖南,仍管兵備處事。 長沙變,被執,罵不絶口,被亂兵所戕,到湘才九日。 同時死難者,候補遊擊劉駿堂,湖南益陽人。 光緒庚子,自立軍謀起漢上,事敗。 駿堂時管帶院署衛隊,捕黨人最力,黨中尤恨之。 至是自益陽拘至省城,徇於市,駿堂罵不絶聲,眾憤怒,叢擊斃之,並籍其家。 鍾麟,字書春,蒙古正白旗人。 光緒二十九年進士,用知縣,發湖南,補瀏陽。 攝永順,宣統二年,調嘉禾。 省城難作,衡永郴桂道通令輸款,麟聞大慟。 即集士紳謂曰:「麟蒞縣經歲,無德於民。 今國亡城危,請諸君先殺麟以謝百姓。 幸縣城不罹兵禍,死無所恨!」皆相顧錯愕,為好語慰之。 九月二十一日,民軍圍縣署,鍾麟坐堂皇,屑金自盡。 預伏火內室,妻邱氏熸焉。 兩子及次子婦均遇難。 典史何永清,字澤溥,四川新津人。 捐典史,發湖南,歷權州同、州吏目,屏絶規費,胥役畏之。 嘗於除夕,有富商以金為壽,請系一負債者,永清曰:「除夕人皆歡聚,我拘之,非人情。 我受金而使人一家皇皇,尤非此心所安。 」峻拒之,其廉介類此。 變作,誓與鍾麟死守。 或有諗永清者,謂:「邑侯旗籍,民軍恐不相容,公幸自愛。 有變,當奉公主縣事。 」永清謝之,不為動。 道令至,永清痛哭,懸印於肘,自經死。 沈瀛,字士登,江蘇吳縣人。 嘗刲臂療母疾。 以勞保知縣。 嘗從湘撫吳大澂出關,事轉運,絲毫不自潤。 累署武陵、長沙,奏擢知府。 宣統二年春,長沙以米貴肇事,尾撫署,以瀛前任長沙得民心,復令攝任,緝匪賑貧,省城復安。 三年八月,充營務處提調。 新軍既變,黃忠浩被戕。 瀛方出巡,新軍遮入諮議局,請為長沙守,不可;請仍宰長沙,又不可;錮諸室,令所親勸之,至泣下,瀛曰:「官大清州縣二十年,一朝背之,異日將何面目見人乎?」言已大哭。 與前湘鄉知縣城固申錫綬同忍饑,以死節相勉。 黨人知不可屈,擁二人出,罵不絶口,同死之。 時長沙協都司熊得壽為人狙擊死。 忠浩自有傳。 第40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4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