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楷 孫文楷 王乘龍 趙彞鼎 施偉 李澤霖 胡穆林 更夫某 梁濟 簡純澤 王國維 劉錫祺,字佩之,直隷天津人。 畢業將弁學堂。 第八鎮成立,為正參謀官。 光緒二十二年,南、北陸軍於河間會操,籌度有勞,加正參領銜。 宣統三年夏秋間,革命黨人之在武漢者數被破獲,總督瑞澂恣意捕殺,人人危懼。 八月十九日,武昌變作,始僅工程營數十人,他軍無應者。 瑞澂遽逃兵監,省垣無主。 於是各營皆起,擁立都督黎元洪,稱軍政府,獨立。 錫祺時方赴沙市,以二十六日回武昌,各營爭往迎謁,趣入見元洪,錫祺正色曰:「國家歲糜巨帑練兵,原期君等為國幹城,以禦外侮。 奈何一旦為人煽惑,遽爾發難乎?禍機一動,將無已時!吾不能為君等所為。 」眾聞之譁怒,即於坐中擊殺之。 事聞,照協都統例從優賜恤。 發難時,督隊官阮榮發出阻,眾遽擊斃之。 榮發邑裡未詳。 程彬,字筱竹,江西樂安人。 時署鯰魚司巡檢。 署在省城南,十九夜見城外火起,彬馳往救護,至望山門外正街,突遇陸軍砲隊入城,皆袖纏白布,彬大駭,厲聲問曰:「汝等反耶!此何為者?」眾舉槍擬之,彬益前致詰,遂遇害。 以一巡檢犯難而死,人皆哀而壯之。 桂廕,字輯五,姓嵩佳氏,滿洲鑲藍旗文生。 由刑部郎中、軍機章京外擢施南府知府,調安陸,以治堤儘力名。 安陸為襄樊門戶,府城故無兵。 武昌變聞,圖守計,並牒道請兵,已而旁郡德安、荊州皆陷。 十月初五日,鄖陽兵驟變,圍府署,劫印信。 桂廕攜妻富察氏趨入文廟,夫婦同縊崇聖殿中,死,衣帶中書有「虛生一世,不能報國安民」數語。 臨殉難時,顧謂仆曰:「葬我必北面!」官紳流涕斂之,葬城內陽春台側。 存厚,字寬甫,正白旗監生。 由內務府郎中選宜昌府,調辦襄陽榷局。 宣統三年十月,郡中黨人應武昌,存厚揮家人出避,曰:「吾嗣不絶,死無憾!」局丁旋縶存厚,擁至北門校場戕之,幼子被搜獲,驚死。 榮濬,字心川,荊州駐防,蒙古鑲藍旗人。 光緒三十年進士,用知縣,發湖北,補天門縣。 操行不苟。 變作後,荊防旗人有自武昌脫歸者,道天門,語狀,且為榮濬危。 榮濬以死自誓,集紳耆、練民團為保衛計。 無何,黨眾來攻,遂被害。 記名驍騎校炳安同死,仆成松亦殉焉。 同時殉國難者,為候補縣丞錫楨,姓汪氏,漢軍人。 充沙市警察官,盡室被殲。 簰洲司巡檢方祖楨,安徽桐城人。 鄂軍頭目將入湘,道簰洲,土豪某夙銜祖楨,嗾人殺之江岸石花街。 巡檢王萃奎,江西豐城人。 佐穀城縣,治盜有聲。 襄陽既變,屬邑響應,盜渠縶萃奎及一子、一孫殺之。 蘄州吏目駱兆綸,字文卿,湖南江華人。 亂作,知州亡去,州人以綸習吏事,遮留之。 綸請送母至漢口乃還,至治所,以全省皆陷,事無可為,憤絶投河死。 又襄陽府某縣典史,當變作時,晨起跽廨門外,過者叩頭要入,得負販者十八人。 出銀幣二百枚分遺之,曰:「平生所積止此!城破義不得活,請助我殺敵。 」眾感其義,各攜肩輿長木及負擔之具,噪而出。 變軍方踞府署,出不意擊死者數人,俄而排槍起,某與十八人者皆死。 候補知府張曾疇,字望屺,江蘇無錫人。 以書跡似總督張之洞,為之洞所賞,充文案有年,榷漢陽車站貨捐。 戰事起,避上海,仇者誣為挾貲遁,脅還漢口,會計出入悉符合,得還。 黨人適同舟,面辱之,捽其冠,遽投江死。 候補知縣聯森,字植三,蒙古鑲紅旗人,隷荊州駐防。 光緒八年舉人,挑知縣,發廣東,改湖北。 屢榷釐捐,能恤商。 九月,道出漢陽,變兵爭索金,慷慨大罵,遇害。 子寶焯、兄子寶明從死。 張景良,湖北人。 將弁學堂畢業生。 遊學日本歸,充湖北新軍標統。 武昌既擁立都督,景良慷慨說之曰:「朝廷已宣佈立憲,不宜更言革命。 公受知遇久,諸將惟公命是聽,盍三思之?」變軍怒,拘景良署中。 時清兵攻漢陽,景良陽請赴前敵,以妻子為質,乃委充司令官。 九月初六日之戰,清兵卻,景良率砲隊出,臨發,砲予彈一枚,槍予彈一排,甫戰彈罄,景良遽大聲促軍退,眾不知所為,遂大潰,死者枕藉,清兵得進屯大智門。 後廉其故,殺景良,臨刑夷然,仰天大言曰:「某今日乃不負大清矣!」 倭和布,字清泉,滿洲正白旗人。 家世以武功顯,獨兼肄文學。 起家護軍藍翎長,歷二等侍衛。 拳匪之變,歐人僑京者多被戕,倭和布護之甚至。 或詰之,曰:「外人僑吾國,勝之不武。 無故與八國構釁,敗將不國,吾敢重召亂乎?」旋扈駕西行,家人初以為戰死。 出為湖北均光營參將,擢施南協副將。 川寇陷黔江,率所部赴援,獲其渠,斬以徇。 武昌變作,鄂將屯宜昌者應之,倭和布時以裁缺寓宜城,被執,勸降不應,以得死為幸,遂槍殺之。 周飛鵬,字翔千,江西新建人。 由武舉人累官都司,充湖北襄防馬隊管帶,駐老河口。 鄂軍變,縣無賴出獄囚,糾水師營謀變,飛鵬持不可,出佩刀與鬥。 槍及馬腹,墜馬,槍繼至,洞胸死。 裁缺荊州城守營參將玉萼,亦遇難死之。 松興,蒙古正白旗人,荊州駐防。 以諸生改武職,累官協領,記名副都統,充常備軍統領。 變兵入城,被縶入鄂,叱使跪,曰:「吾朝廷大吏,城不保,義當死。 頭可斷,膝不可屈!」士紳三十餘人馳救之,已及於難。 其戚善吉、庖人福全皆從死。 駐防之同時殉難者,在武昌有兵備處提調鬆俊,守楚望台火藥庫,變兵攻庫,力戰死。 三十標隊官重光,守籓庫,變兵掠取庫儲,重光大呼:「保全名譽!」被槍死。 妻趙,子春年、長年、寶年同日殉。 四十一標排長色德本,三十標副軍需官寶善,二十九標排長德齡、隊官東良、排長德培,均戰死。 前泰寧鎮右營都司榮錦就養子書記官朗察所,拔所佩劍自裁,侄迎吉及朗察舉室自焚。 驍騎校哲森以領軍械至省,自刺其腹死。 陸軍小學教習舉人迎禧,平時於古人之當死不死者輒痛詆之。 變作時,衣冠坐講堂,及難。 副軍需官榮勛仰藥死,子額勒登額、穆貞額殉之。 第八鎮執事官錦章謀召同志抵禦,中途遇害,父榮喜即自盡。 司書生恩特亨、雲騎尉榮清、排長倉生光均大罵不屈死。 文生楚俊在督署,金培、榮森,司書生鈺壽、訥爾赫圖均在省與難。 在荊州者,聯長澤麟憤全省盡陷,發槍斃數人,被害。 協領志寬,排長額哲蘇、依成額、關斌魁,恩騎尉紮勒杭阿,隊官王榮耀,均亡於陣。 生員秋培城陷自盡。 防禦多瑞仰藥死。 記名驍騎校金霖嘗作萬言書,以旗制不良,力主變更,人多笑之。 及變作,發槍自擊死。 又知縣用模範講習所所員根壽於羊樓峒,文生陸營司書生定海於施南府,均死之。 其後死於江寧者,為生員占先、文志、恩昌,武生林福。 死鎮江者,為生員榮有;副將赫成額則隨端方在資州,兵變遇害;軍諮府軍諮使良弼,自有傳。 宗室德祜,字受之,隷正藍旗,不詳其支派。 宣統二年,由禮部儀制司郎中選授鳳翔府知府。 三年九月,西安兵變,德祜聞警,即與知縣彭毓嵩籌備。 有湘人劉瑞麟,以武職留陝,委令募團勇,與參將王某分任防守。 初七夜,匪徒假民軍名號,驟集千餘人,攻府城。 德祜與毓嵩登陴,激勵士卒拒守。 至天明,匪氣奪,將引去,以有內應者,城遽陷。 左右擁德祜走避,德祜曰:「此吾死所,尚何避為?」匪蜂至,呼曰:「知府滿人,且宗室,宜速殺之!」遂遇害。 又殺其幼子二人。 王參將,同州人。 城破,與匪相搏,憤而自戕,舁至署乃死,名未詳。 毓嵩,字籛孫,四川宜賓人。 由舉人官教諭。 學政疏薦,用知縣,選陝西鳳翔,勤聽斷,時方興小學,必令讀經。 城陷後,毓嵩解束帶自經,遇救未絶,乃從容出堂皇北向跪,起語眾曰:「吾有死耳,任爾等為之。 」匪擁至署西北神祠,以白布纏其頸,毓嵩怒詈,遂被戕,梟其首去,年六十有二。 子龢年,奔赴死所,為匪眾所逐,投井死。 第40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4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