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穎,字魯齋,趙氏,漢軍正藍旗人。 道光二十五年進士,用知縣,發山東,補蒙陰。 邑患蝗,兩以文籥神,皆應。 調陽信,弭抗漕釁。 又調商河,濬徒駭河,境免積潦。 時粵匪已竄直隷之建通鎮,去商河百里,募練鄉勇,民恃無恐。 調省主糧台事,適股匪入東境,金鄉、鄆城皆陷,而陽穀當其衝。 大吏以文穎有幹才,檄令往署,至則城備久弛,急號召鄉團為守禦計。 是時將軍善祿擁重兵駐東昌,飛牒請援,置不應。 憤極,抵案曰:「死耳,復何言!」或諷以出城待援者,怒斥曰:「與城俱存亡,豈有臨難苟免之文某哉?」 未幾,賊大至,割半袖付仆馳報父母,即懷印上城,與典史徐鳳喈從容出印相視。 賊入城,怒馬馳入賊隊,被七創,罵不絶口死。 鳳喈及教官李文綬同遇害。 文穎抵任才五日,時鹹豐四年二月二十九日。 事聞,優恤,立專祠,予世職。 文穎嘗過泰山,題句有雲:「此行不了封侯業,原把頑軀竊比君。 」蓋以泰山自矢,見危授命,其志素定雲。 子四,三爾豐,自有傳。 張積功,江蘇儀徵人。 嘉慶二十三年舉人。 道光十年大挑知縣,發山東,歷州縣吏。 二十年,初權臨淄。 前政不善,多流亡,以誠招徠之,皆歸故業。 即墨饑民滋擾,檄往辦理而定。 朝城民變,民聞積功治臨淄事,即首行館請死,喻以理,懲以法,皆歡呼去。 鹹豐四年三月,賊攻臨清州,積功適知州事,守禦十四晝夜。 十四日,城陷,闔門死難。 初,賊過冠縣,知縣傅士珍自經死。 典史瞿濬,字菊坪,江蘇武進人。 帥鄉勇出敵,遇賊城闉,中鳥槍,洞其肋,墜馬。 欲退保於司獄,賊追及,刃倳其胸,罵不絶口,剖腹死之。 妻呂氏,罵賊,被寸磔。 亦全家遇害,時三月朔也。 冒芬,江蘇如皋人。 巡檢,發廣東,補北寨司巡檢,調五鬥口。 緝獲盜匪傅敏南、烏石姊等,有能名。 擢廣州府經歷,調海豐縣丞。 英吉利擾廣州,以守城功進知縣,授開平縣。 縣介新會、鶴山間,盜賊出沒,芬嚴為條約,捕甚多。 歷權高要、曲江、乳源等縣。 鹹豐二年,洪秀全陷仁化、樂昌兩縣,分股攻乳源,芬募勇三百,約都司車定海扼河為守,使鄉勇繞出河岸設伏。 淩晨賊至,官軍隔河砲斃騎馬賊一,伏軍薄其後,夾擊之,賊大潰。 渡河追擊,斬甚眾。 餘匪吳煥中、黃老滿等潛聚曲江龍歸墟,結連羅鏡墟淩十八,圖復逞。 煥中潛至乳源,為邏者獲。 芬訊得實,偕千總張鷹揚馳往,捕獲黃老滿等頭目十三名,解經曲江寺前村,猝與羅鏡賊遇。 鷹揚所部潰散,芬率親軍百餘人與賊戰,軍火盡,芬被創,賊奪黃老滿去。 芬裹創為書,上總督葉名琛,極言兩粵賊勢急,宜聯絡官民,早繕備具。 越數日,傷劇卒。 恤如例,後建專祠。 施作霖,浙江蕭山人。 道光二十九年拔貢,用知縣,發陝西。 鹹豐三年,粵賊竄河南,奉檄督練勇防陝境,署城固縣知縣。 七年,河南角子山撚匪擾南陽府,將竄陝,巡撫曾望顏以作霖練勇有紀律,令防商南。 馳抵清油河,距武關三十里,賊已潛由天橋河陷武關,作霖偕候補同知曾兆蓉夜冒風雪抵頭條嶺,擊卻賊前敵。 越四道嶺,賊蜂至。 作霖奮下擊,義勇厲進,作霖手殲悍賊王黨。 餘賊卻拒守關,作霖直逼關前,賊復三面撲。 熸賊二十餘騎,賊攻愈猛。 作霖分隊擊,身受重創,力竭死。 家丁王建、義勇馬永剛等十三人皆死之。 賜恤,謚剛毅,賞世職,建專祠。 韓體震,字省齋,河南夏邑人。 道光二十五年,捐州吏目,補直隷祁州吏目。 因父作謀任文安主簿,迴避,補山東德州吏目,捐升知縣。 以防堵功,獎開缺即選,選湖北通城縣。 防堵鄰境要隘出力,保同知。 同治元年,鄂督官文調赴軍營差委,嗣權孝感縣事。 孝感屢經殘破,城缺不完,體震修葺之,招鄉勇城守。 閏八月,撚匪大股分擾京山、應城一帶,闌入縣境,遂撲縣城。 體震與護軍統領舒保善因請入城同守,始解鞍,而賊由缺口入城,體震率勇巷戰,眾寡不敵,身受十傷,刀矛槍子無不備,大呼殺賊而死。 詔照知府例賜恤,給世職。 德克登額,字靜庵,滿洲某旗人。 由筆帖式從將軍都興阿軍,累保至副都統記名。 嘗從攻廣濟,守營壘,不眠者七晝夜。 為人沉靜,溽暑不去長衣,每曰:「賊平即回家授徒,暇則垂釣黑龍江。 」又曰:「世受國恩,得一日授命疆場,則吾事畢矣!」與體震同守城,城陷,死之。 蔣嘉穀,順天大興籍,浙江山陰山。 以府經歷發貴州,旋保知縣。 鹹豐三年,署荔波縣。 縣毗連粵西,粵氛近偪,土匪乘之。 嘉穀內守外禦,境內安堵。 始之任,獄多繁,囚半逆黨脅從,復有挾私誣告人從匪者。 嘉穀訊得實,俱決釋之。 時芻糧告匱,或以勸捐進,嘉穀曰:「民被蹂躪久矣,忍朘其生而激變乎?」事遂寢。 五年六月,水匪復叛,與廣匪合,約五六千人,薄城下,嘉穀募勇五百人擊退之。 時土匪遍地,餉需匱乏,嘉穀毀家募勇,妻陸氏亦出釒義釧佐軍,眾感奮,守愈堅。 以故附近州縣皆不保,獨荔波得存。 十月,賊復至,嘉穀部署城防,誓師出營於水堡,與賊遇,戰捷,賊小卻,後見師乏援,始無忌,麾眾併進。 嘉穀鏖戰終日,傷亡略盡,猶裹創刃賊,俄被執。 賊乘勝攻城,城以有備,卒不破。 嘉穀既陷賊,怒罵不屈。 賊束薪漬油遍體灼之,死而復甦,甦則罵,罵則復灼,如是數次,乃絶。 貴州巡撫蔣霨遠以嘉穀善政得民,力捍疆圉,被害尤慘。 奏入,恤世職。 士請捐建專祠,允之。 鄧玲筠,字治薌,湖南寧鄉人。 道光二十三年舉人。 鹹豐六年,以知縣發貴州。 七年,擢知印江縣,時黔中苗、教匪充斥,匪酋以邪教蠱亂,民有黃號、白號等目,鄉團多叛應之。 玲筠鋭意圖治,周巡轄境,與田更畬叟握手詢利病,手疏小冊,用是能摘發民隱,訟者神之。 思南賊熾,地連印江,亟行保甲法。 單騎詣各鄉,手自敦率,給門牌如式。 署紙尾十則:曰忤逆,曰習邪教,曰私結盟黨,曰劫掠,曰藏匪類,曰竊盜,曰容留娼妓,曰賭博,曰鬥毆生事,曰唆訟。 各擇士紳董之,犯者同甲勿與齒。 改悔者許具狀於各條下,加小印曰「自新」;其頑抗及無人敢具保者治之。 且計月以驗紳董之能否,加勸懲焉。 又加意課士,割俸給書院餐錢,與講求正學,並及軍政,士皆畏愛之。 勸民修水利,立法詳盡易曉,或親履指示,不以勺水擾民。 邪教惑眾,為文告抉摘其謬,婦孺能解。 簡壯丁數百,親教之擊刺法。 是年十二月,賊陷思南,將犯印江。 印江故無城,出營於雲泮禦賊。 賊以書請假道,焚書,斬其人。 賊從間道襲治所,玲筠袖銅椎斃三賊。 賊環攻,復出銅鐧格鬥,賊莫敢近。 忽四山火起,乃突圍,抵銅仁乞師,得練總王士秀領五百人,一日夜行三百里。 民見玲筠歸,奮躍,復得壯士千餘,仍從至雲泮。 是日大霧,人馬對立不相見,譟而進。 賊奔,自相蹴蹋,墜崖死者無算。 復追百餘裡,戰中壩,戰螺生溪,戰袁家灣,皆捷。 八年春,知府令玲筠越境剿賊,知府先聞賊畏玲筠,立鄧字旗懾賊,故嚴檄三至。 縣民苦留,玲筠慨然曰:「郡守檄,縣令安敢違?且殺賊固無分畛域也。 」以千三百人往。 師次分水埡,賊混運糧者入營門,變作,眾驚潰。 玲筠親搏戰,飛石中首,手格殺一賊,足後被創,遂及於難,喪其元。 後軍聞失事,憤極,殊死鬥,殺聲與哭聲並,卒奪玲筠屍還。 乃樹「忠憤」幟,誓復仇,賊懼,退屯八十里。 喪歸,士民大慟,爭致賻賵。 有負販傭,挈錢四,將運鹽,悉以充賻。 或曰:「如爾家何?」傭哭曰:「公死,吾屬無葬所矣!何家為?」民懷其德,立祠祀之。 並刻遺集,曰钜業堂稿。 第38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3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