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作一見了此人,陡然動了他昔日心性,乃叫道:「漢子,我看你一身襤褸,四體傾斜,皆由你做此傷生害物生理。 世間盡有尋一碗飯吃的買賣,何苦為你一日之餐,傷害許多性命?」那漢道:「財主齋公,我等若是有幾貫本錢,便也去尋個大小生意。 只因無本經營,故此做這宗勾當。 」吳作道:「此事不難,我便給你十貫鈔,你可將那竹竿、籮筐交付與我。 」那漢子聽得,哪裡肯信,說道:「財主,你鈔有限,我等捉蛙的甚多,安能盡改了我等之業?」吳作笑道:「我也只為目見這一時之仁,哪裡能個個給他資本。 」一面說,一面把漢子的竹竿、籮筐都打碎了,拋在池內。 那漢子見了,又笑又惱:笑的是財主齋公許了鈔,惱的是人心難測,安知給鈔有無。 吳作見他呻吟,乃對竇雄眾人說:「列位請先行。 小子不食言與此漢,到家給了鈔與他就來。 」便往家飛走。 這漢子緊緊跟着。 吳作到家,照口許一貫不差,打發了漢子,便急奔清平院來。 卻說這漢子得了錢鈔,出了吳作家門,在路上一面稱說齋公好人,一面想道:「造化得了這些資本,如今回家,做那樁生意不會,這樁買賣不能,不如買些布匹做幾件衣穿,養兩個牲口,沽些美酒受用受用,仍舊去捉青蛙。 萬一再遇著這樣齋公,錢鈔倒也容易。 」乃想道:「那竹竿、籮筐雖被齋公毀壞,卻也還收拾了用得。 」乃奔到池邊,看那竹籮漂浮池面。 漢子撩起破衣,下池取籮。 不曾防池中有一物,絆了他一跤。 卻是何物,下回自曉。 第八十四回 高義勸戒一兄非 高仁解散六博社 漢子下池取籮筐,不知池中一段樹根,絆着足跌了一跤,掙扎不起。 非是不能起,乃錢鈔在腰墜住,又被水蛇咬了足,若似眾蛙齊攻,遂落水不起。 可嘆負義之人,狼心之輩,天理報應不差。 且說眾齋公到得清平院,萬年接着,便問常素病安。 常素答道:「托賴安痊。 」竇雄乃說道:「自道場畢回家,小子便添了疾痛。 莫不是道場瞻禮勞苦所傷?」道副聽了,笑道:「齋公越疑勞苦所發,越致疾病難痊。 你的病根,若不是小僧與齋公喝去,怎生能解這冤愆?」吳作便道:「小子午夢,也有此警。 感得師父們解救。 」尼總持聽了,笑道:「一事同情,只是冤愆。 吳齋公已解,更添了一種善因。 竇齋公若要病除,那牧童坐下當捐金救解一二。 」邵禁道:「我等正來求師,再建一功課以消罪愆。 」道育說:「功果只在人心,人心只看積善。 上善慈悲,方便物命,次善方說道場。 」眾友聽了,各各稱謝。 竇雄乃當三僧面許願,去找尋牧童所騎,道:「小子捐金贖養。 」道副笑道:「齋公執一不通。 方便門中,一見生慈,何必去找牧童騎的?村鄉何處不是牧童所騎?苟有不忍之心,即是解脫之路。 」道副說罷,眾各歡喜,讚歎辭行。 只見眾友走回池邊,見一死人漂浮池面。 吳作卻認得是捉蛙漢子,忙叫地方撈起,那錢鈔尚在腰間。 眾友都察此情,必定是貧人勝財不起。 吳作見那漢手猶扯住破籮,乃想道:「人心邪曲,以至于此。 」乃叫地方挖地安瘞而去。 竇雄果去訪牧童不着,遇有鬻耕牛的,捐財救了兩頭,病乃大安。 後有說吃齋吃心五言四句說道: 莫謂齋不良,清心淨腹腸。 靈明腥不混,福壽自然長。 話說這平宜裡有眾齋友,結個八齋社。 卻有幾個少年英俊,結個六藝社,又有幾個游閒子弟,結個六博社。 六藝社中有一個英俊,名喚高義,卻與六博社中一人名喚高仁,二人乃弟兄,同父不同母。 高仁居長,高義居次。 一日,高義見兄日以樗蒲為戲,博弈為歡,乃正色諫兄道:「兄長年過三旬,上當擴充先業,下當訓戒後人,勤耕種使荒旱不饑,事經營使資財不乏。 親近賢人,受些師資之益;觀看載籍,得些道理之傳。 光陰迅速,少壯不再,若失了此時,不奮起精力往前去掙,老大來做一個浪蕩游閒。 萬一落在人後,這恥辱何當?」高仁聽了,道:「阿弟,我且不問你別的,只就你說落在人後的恥辱何說?」高義道:「世間人心不古,炎涼最甚。 想那上古人心只敬的賢能才德;如今只敬的富貴榮華,賢能若是貧苦,便受人的輕賤,雖賢能不受他的輕賤,卻也旁觀這些情態可嫌;再若不賢,乃諸人得賤,這何等恥辱!還有一等,明知恥辱,乃甘心去受,不是負欠被恥,便是假貸受辱。 仔細思量,可不當趁此少壯做個本份經營,把遊戲且咬牙禁戒。 」高仁笑道:「阿弟,你說的一團道理,只是你未見透。 我想人世間歲月無多,歡樂有限,精力易竭,錢鈔有分。 趁時力掙固是,逢場歡樂也該。 阿弟,獨不見裡中張某,窮年累月,掙的家財巨萬,留與不能保守子孫,一敗無存。 可憐他存日熬清受淡,竟成何用?李某占人田產,奪人廬舍,與親鄰做盡冤家,不捨分毫享用。 如今田產廬舍依舊,子孫復歸原主。 又如王某,穿破衣,吃藿食,終日勞苦,力掙家業,不捨分文贍養父母,越掙越窮。 趙某拋妻子,離家舍,外地經商,雖不貪花酒之場,卻不顧妻子之養,買賣不着,累年折本。 看起這幾人,空負了花柳場中無限樂趣,博弈局內有興采頭。 」高義道:「阿兄,你見差了。 第19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東渡記》
第1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