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根由自父母使來的,能有幾個似大舜聖人,孝順瞽瞍。 說道: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我身從何處生來,雖父母偏心,故意難我,到了個撻之流血,更要起敬孝,只等父母悔心。 若是那不明白道理的,或為錢財,傷侮父母;或溺愛妻子,不敬父母;或好勇鬥狠,以累父母;或因偏心弟兄姊妹,怨懟父母;或為自身口腹,欺騙父母;或為酒色邪非,不聽父母教訓,違背父母;或起坐顏色,傲慢父母。 天下的道理古怪蹺蹊,這等惡業便生出無端的禍害。 那為錢財傷侮父母的,貧苦斷然在後;溺愛妻子、不敬父母的,不作鼓盆鰥夫,定招責離逆子;那好鬥與怨懟父母偏心的,越使父母嫌惡,致入法網,蹈罪不赦;為口腹欺瞞父母的,多生病,食不下嚥;那不聽父母教訓的,為非多犯,王法不饒。 還有一等,過于和睦,父立子坐,為他事遷怒,見父母顏色尤厲,不即改容和悅。 這一件道理不明,使父母心情不快。 一或致父母不快中生出災疾來。 這段根因,為惡不小。 這皆是為人子的,愛己身不孝養的過惡。 」後有勸人警省,如清溪道人五言四句詩說得好: 父母我前身,我身父母后。 欲肥我後身,安把前身瘦。 卻說祖師同三個徒弟,回到萬聖寺中,眾僧接着,道副把請齋未吃,向家子婦凶惡的事,說與方丈僧人,甚責二子不孝之罪。 眾僧說道:「向古弟兄不孝,理法難容。 只是其父有以使然,事無足怪。 」道副道:「其父何以使他不孝?」僧人答道:「向尚正這二子,乃前妻所生。 只因前妻棄世,續娶後室。 婆媳不睦,生出這一種冤孽。 」道副道:「此情果是其責在父,為子的也當委曲和順。 」僧人道:「二子兩婦,當後母未娶之先,卻也極孝。 如今凶惡異常,親鄰勸解,官法警戒,都反做仇。 」道副道:「我師尊以度化前行,見此逆理亂常,必須要降伏了他凶惡根因,消除了這忤逆業障。 」僧人道:「比如師父要勸解他父子,還當在哪個身上究正。 」道副道:於理法只當究子正媳。 ” 僧人道:「有何理法究正?」道副道:「子不順親,法所不赦。 何必論父母有不是使然?只就他不得親心,便該罪死。 若論以理究正,便是生母棄世,父續後母,人子有八母之義,安可不循義孝敬?縱遇著妒惡不賢,專在這為子的感格。 若是子有一片孝敬真誠,蹈湯赴火不辭,那為父的娶了後妻,難道忘前,不顧其子?子再孝敬不違,這其中便積出無量福祉,家門自生吉慶。 若是子不明理,怨父繼娶,再加繼娶妒惡,或生有己子溺愛,或唆使子父不和,或姑媳不相親愛,再加不賢媳婦懟公怨婆,丈夫易聽,或帶前夫之子,侵克後夫財產,為子的正當合忍遜順,更加和顏喜色,親愛過于平常。 乃若理法不明,多起忤逆,子媳無鈐治長上之權,卻有干犯違拂之事。 人倫既逆,家道豈昌?所以還當究正于子。 」道副與僧人正講論一派道理,只見向尚正老官長來到方丈,先稽首聖像,隨稽首祖師,後謝罪三位高僧,說道:「老拙正為家門不幸,出了這頑子惡媳,衝撞列位師父,罪過萬千,求聖師慈悲開赦,仍求度托。 但不知這種冤愆可得消釋?」祖師只是不言,合掌道一句「善哉」。 向老再三哀求,祖師但云:「問吾弟子。 」向老只得請求道副師解化。 道副乃對向老說道:「老檀越,你這事情莫怪其異,實有根因。 當初你先室棄世,身既有二子佳媳,正當因其孝以正其倫,誰教你斷弦再續?世間斷弦再續的,第一無有子嗣,只得娶一繼妻為傳代計。 或中饋乏人,房櫳缺侍,不得已尋一個鋪牀迭被之婦。 你豈不知續娶情苦,補房事難,守義賢夫良婦,寧甘鰥寡。 」向老答道:「師父,你出家人哪知我俗家閨閫中情苦!當初前妻在,中饋有人,衾枕有伴,裳衣飲食有條。 前妻棄去,百事關心,雖有子媳之賢,卻少閨閫之助。 沒奈何尋一繼室,誰知生出這番怪異!」道副道:「老檀越,你說怪異,小僧卻說是平常事理 。 比如娶得繼室是個女子,你以老年納個幼婦,縱賢也知半世孤孀,不賢便生嫌忌。 只這嫌忌中情節,或與老夫不合,或與子媳為仇。 孝子順孫,能有幾個愛敬!人倫多從此壞。 若娶個再醮,他兩夫較量,其中愛憎偏多,一旦拂意,就裡機關難測。 再加前妻子媳,少有不順其心,嫌隙易生爭競。 世間多少佳兒佳婦,為此更變了孝順初心,做了個不明道理匹婦匹夫,以造下逆天犯法之罪。 其初原為閨閫有助,到底反成了不幸家門。 愚哉,莫此為甚!」向老聽了道副之言,合掌道:「師真說的,真是慈悲方便,法門至道。 老拙句句明心,言言合我。 只是事已到此,悔交遲矣。 求示一個解救功德,把子媳仍復善良,不再凶惡。 便是這繼娶的,也叫她安常處順,使老拙免得氣惱,除去病根。 」道副乃向祖師合掌長跪,道:「望乞吾師大垂惻隱。 」祖師閉目坐久,聞得徒弟惻隱之言,開眸又見向老亦拜求度脫。 乃說了四言四句偈語。 說道: 續絃續絃,勿聽其言。 無傷子婦,親友宜賢。 第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東渡記》
第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