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彞尊,字錫鬯,秀水人,明大學士國祚曾孫。 生有異秉,書經目不遺。 家貧客遊,南逾嶺,北出雲朔,東泛滄海,登之罘,經甌越。 所至叢祠荒塚、破爐殘碣之文,莫不搜剔考證,與史傳參校同異。 歸里,約李良年、周篔、繆泳輩為詩課,文名益噪。 康熙十八年,試鴻博,除檢討。 時富平李因篤、吳江潘耒、無錫嚴繩孫及彞尊皆以布衣入選,同修明史。 建議訪遺書,寬期限,毋效元史之迫時日。 辨方孝孺之友宋仲珩、王孟縕、鄭叔度、林公輔諸人鹹不及於難,則知從亡、致身錄謂誅九族,並戮其弟子朋友為一族不足據,所謂九族者,本宗一族也。 又言東林不皆君子,異乎東林者,亦不皆小人。 作史者未可存門戶之見,以同異分邪正。 二十年,充日講起居注官。 典試江南,稱得士。 入值南書房,賜紫禁城騎馬。 數與內廷宴,被文綺、時果之賚,皆紀以詩。 旋坐私挾小胥入內寫書被劾,降一級,後複原官。 三十一年,假歸。 聖祖南巡,迎駕無錫,禦書「研經博物」額賜之。 當時王士禎工詩,汪琬工文,毛奇齡工考據,獨彞尊兼有眾長。 著經義考、日下舊聞、曝書亭集。 又嘗選明詩綜,或因人錄詩,或因詩存人,銓次為最當。 卒,年八十一。 子昆田,亦工詩文,早卒。 孫稻孫,舉乾隆丙辰鴻博,能世其家。 彞尊所與為詩課者,李良年,字武曹,同邑人。 與兄繩遠、弟符並著詩名。 試鴻博,罷歸。 有秋錦山房集。 譚吉璁,字舟石,嘉興人,彞尊姑之子也。 少遇寇,以身蔽父,寇舍之去。 後以諸生試國子監第一,授弘文院撰文中書舍人,出為延安同知。 吳三桂叛,守榆城獨完,論功加一級。 舉應鴻博,報罷。 遷知登州府。 卒。 有嘉樹堂集。 尤侗,字展成,長洲人。 少補諸生,以貢謁選。 除永平推官,守法不撓。 坐撻旗丁鎸級歸。 侗天才富贍,詩文多新警之思,雜以諧謔,每一篇出,傳誦遍人口。 康熙十八年,試鴻博列二等,授檢討,與修明史。 居三年告歸。 聖祖南巡至蘇州,侗獻詩頌。 上嘉焉,賜禦書「鶴棲堂」額,遷侍講。 初,世祖於禁中覽侗詩篇,以才子目之。 後入翰林,聖祖稱之曰「老名士」。 天下羨其榮遇。 侗喜汲引才雋,性寬和,與物無忤。 兄弟七人甚友愛,白首如垂髫。 卒,年八十七。 著西堂集、鶴棲堂集,凡百餘卷。 秦松齡,字留仙,無錫人。 順治十二年進士,官檢討,罷歸。 後舉鴻博,復授檢討。 典江西鄉試,歷左贊善,以諭德終。 松齡為庶常,召試詠鶴詩,有句雲:「高鳴常向月,善舞不迎人。 」世祖拔置第一,示閣臣曰:「是人必有品!」及告歸,裡居二十餘年,專治毛詩。 仿黃氏日鈔之例,著毛詩日箋六卷。 自為詩文曰蒼峴山人集。 曹禾,字頌嘉,江陰人。 康熙三年進士。 選鴻博,授檢討,官至祭酒。 與田雯、宋犖、汪懋麟、顏光敏、王又旦、謝重輝、曹貞吉、丁澎、葉封齊名,稱詩中十子。 同時江西選鴻博一等者,李泰來,字石台,臨川人。 順治九年進士。 嘗督江南學政,除蘇松常道,以疾歸。 試詞科,授侍講。 古文博奧,詩以和雅稱。 有石台集。 陳維崧,字其年,宜興人。 祖於廷,明左都禦史。 父貞慧,見遺逸傳。 維崧天才絶艷,十歲,代大父撰楊忠烈像贊。 比長,侍父側,每名流宴集,援筆作序記,千言立就,瑰瑋無比,皆折行輩與交。 補諸生,久之不遇。 因出遊,所在爭客之。 嘗由汴入都,與硃彞尊合刻一稿,名硃陳村詞,流傳至禁中,蒙賜問,時以為榮。 逾五十,始舉鴻博,授檢討,修明史。 在館四年,病卒。 維崧清臞多須,海內稱陳髯。 平生無疾言遽色,友愛諸弟甚。 遊公卿間,慎密,隨事匡正,故人樂近之,而卒莫之狎。 著湖海樓詩集、迦陵文集。 時汪琬於同輩少許可者,獨推維崧駢體,謂自唐開、寶後無與抗矣。 詩雄麗沉鬱,詞至千八百首之多,尤前此未有也。 順、康間,以駢文稱者,又有吳綺,字次,江都人。 維崧導源庾信,氾濫於初唐四傑,故氣脈雄厚。 綺則追步李商隱,才地視維崧為弱,而秀逸特甚。 順治十一年拔貢生,薦授中書舍人。 奉詔譜楊繼盛樂府,遷兵部主事,即以繼盛官官之也。 出知湖州府,有吏能。 人謂其多風力,尚風節,饒風趣,稱為「三風太守」。 未幾,罷歸。 貧無田屯,購廢圃以居。 有匄詩文者,以花木潤筆,因顏其圃曰種字林。 著林蕙堂集。 詞最有名,婦孺皆能習之。 以有「把酒祝東風,種出雙紅豆」之句,又稱「紅豆詞人」。 徐釚,字電發,吳江人。 應鴻博,授檢討。 會當外轉,遽乞歸。 後起原官,不就。 卒,年七十三。 著南州草堂集、本事詩。 又嘗刻菊莊樂府。 崑山葉方靄稱其綿麗幽深,耐人尋繹。 朝鮮貢使以兼金購之。 釚既工倚聲,因輯詞苑叢談,具有裁鑒。 潘耒,字次耕,吳江人。 生而奇慧,讀書十行並下,自經史、音韻、算數及宗乘之學,無不通貫。 康熙時,以布衣試鴻博,授檢討,纂修明史。 上書總裁,言要義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證精;職任分而義例一;秉筆直而持論平;歲月寬而卷帙簡。 」總裁善其說,令撰食貨志,兼他紀傳。 尋充日講起居注官,修實錄、聖訓。 嘗應詔陳言,謂:「建言古無專責,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陳東以太學生攻六賊,楊繼盛以部曹劾嚴嵩。 本朝舊制,京官並許條陳。 自康熙十年憲臣奏請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為越職。 夫人主明目達聰,宜導之使言。 今乃禁之,豈盛世事?臣請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獻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於此輩甚不便,於國家甚便也。 其在外監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許其條奏。 水旱災荒,州縣官得上聞。 如此,則民間疾苦無不周知矣。 」更請許台諫官得風聞言事,有能奮擊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氣。 二十三年,甄別議起,坐浮躁降調,遂歸。 耒有至性,初被徵,辭以母老,不獲命,乃行。 既徐官,三牒吏部以獨子請終養,卒格於議不果歸。 逮居喪,哀毀骨立。 少受學同郡徐枋、顧炎武。 枋歿,周恤其孤孫,而刻炎武所著書,師門之誼甚篤焉。 四十二年,聖祖南巡,複原官。 大學士陳廷敬欲薦起之,力辭而止。 平生嗜山水,登高賦詠,名流折服。 有遂初堂集。 又因炎武音學五書為類音八卷。 炎武復古,耒則務窮後世之變雲。 當時詞科以史才稱者,硃彞尊、汪琬、吳任臣及耒為最著。 又有倪燦,字闇公,上元人。 以舉人授檢討,撰藝文志序,與姜宸英刑法志序並推傑構。 書法詩格秀出一時,有雁園集。 嚴繩孫,字蓀友,無錫人,明尚書一鵬孫。 六歲能作擘窠大書。 試日,目疾作,第賦一詩,亦授檢討,撰明史隱逸傳。 典試江西,尋遷中允,假歸。 有秋水集。 子泓曾,亦善畫工詩。 徐嘉炎,字勝力,秀水人,明兵部尚書必達曾孫。 幼警敏,強記絶人。 既,試鴻博,授檢討。 康熙二十年,王師收滇、黔,嘉炎仿鐃歌鼓吹曲,撰聖人出至文德舞二十四章以獻;又四年元夕,聖祖於南海大放燈火,縱臣民使觀,嘉炎復應制撰記:皆稱旨。 嘗侍直,命背誦鹹有一德,終篇不失一字。 至「厥德靡常」數語,則斂容讀之,帝為悚異。 又嘗問宋元祐黨人是非,嘉炎舉諸人姓名始末,及先儒評騭語其悉。 特賜禦臨蘇軾詩一卷,廷臣拜賜禦書自此始也。 累擢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充三朝國史及會典、一統志副總裁。 有抱經齋集。 方象瑛,字渭仁,遂安人。 康熙六年進士。 試鴻博,授編修,典試蜀中。 尋告歸。 象瑛性簡靜,早慧,十歲作遠山淨賦,驚其長老。 致仕家居,望益重。 邑有大利弊,則嶽嶽爭言,歲省脂膏萬計,邑人建思賢祠祀之。 著健松齋集、封長白山記、松窗筆乘。 萬斯同,字季野,鄞縣人。 父泰,生八子,斯同其季也。 兄斯大,儒林有傳。 性彊記,八歲,客坐中能背誦揚子法言。 後從黃宗羲遊,得聞蕺山劉氏學說,以慎獨為宗。 以讀書勵名節與同志相劘切,月有會講。 博通諸史,尤熟明代掌故。 康熙十七年,薦鴻博,辭不就。 第34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3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