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以武功定天下,日不暇給。 世祖親政,始課吏治,詔嚴舉劾,樹之風聲。 聖祖平定三籓之後,與民休息,拔擢廉吏,如於成龍、彭鵬、陳瑸、郭琇、趙申喬、陳鵬年等,皆由縣令洊歷部院封疆,治理蒸蒸,於斯為盛。 世宗綜覈名實,人知奉法。 乾隆初政,循而勿失。 國家豐亨豫大之休,蓋數十年吏治修明之效也。 及後權相用事,政以賄成,蠹國病民,亂萌以作。 仁宗矯之,冀滌瑕穢。 道、鹹以來,軍事興而吏治疏。 同治中興,疆吏賢者猶能激揚清濁,以彌縫其間。 然保舉冒濫,捐例大開,猥雜不易爬梳。 末造財政紊亂,新令繁興,簿書期會,救過之不遑。 又遷調不時,雖有潔己愛民者,亦不易自舉其職。 論者謂有清一代,治民寬而治吏嚴,其敝也奉行故事,實政不修,吏道媮而民生益蹙。 迨紀綱漸隳,康、雍澄清之治,邈焉不可見。 觀此,誠得失之林也。 明史所載,以官至監司為限,今從之。 尤以親民為重,其非由守令起家者不與焉。 白登明,字林九,奉天蓋平人,隷漢軍鑲白旗。 順治二年拔貢,五年,授河南柘城知縣。 時大兵之後,所在萑苻嘯聚。 登明治尚嚴肅,擒諸盜魁按以法,境內晏然。 憫遺黎荒殘,多方招撫,停止增派河夫,設條以勸耕讀。 十年,考最,擢江南太倉知州。 釐賦稅,除耗羨,雪諸冤獄,訪察利弊,所摘發輒中。 鄰境有冤抑,赴愬上官,輒原下州為理。 海濱居民因亂蕩析,登明召民開墾,復成聚落。 是年九月,海寇犯劉河堡,登明儘力守禦,寇不得逞,遂退。 十六年,海寇破鎮江,由江寧敗走,急攻崇明。 巡撫蔣國柱治兵策應,欲遣告師期,莫敢前。 登明獨駕一艘夜半往,絙城入,眾知援至,守益力,寇乃遁。 劉河北支有硃涇者,宋範仲淹新塘遺蹟也,久淤塞。 登明請於上官,疏鑿五十里。 巡按李森先知其能,復令大開劉河六十里,於是震澤在北諸水悉導入海,旱潦有備,為一郡利。 先是寇急時,需餉無出,以雲南協餉應之,卒為大吏所劾落職。 州民列治狀請留,弗得,坐廢二十餘年。 康熙十八年,會台灣用兵,福建總督姚啟聖、巡撫吳興祚素知登明,代為入貲,疏薦,起授高郵知州。 值歲旱蝗,繼而大水,湖漲。 決清水潭,築堤禦之。 嚴禁胥吏克減,役者踴躍從事。 次年復災,再請蠲賑,勸富民分食,全活無算。 時三籓初平,軍檄猶繁。 登明與民約,凡供億驛夫,聞吹笳而至,免奪民時。 上官有所徵調,不輕給,然皆諒其清廉,亦無相督過者。 以積勞卒官,貧無餘貲,州人醵金以殮。 入祀名宦祠,鄉民多肖像立祠私祀焉。 時江南以良吏稱者,湯家相、任辰旦、於宗堯,皆與登明相先後雲。 家相,字泰瞻,山西趙城人。 順治六年進士。 八年,授常熟知縣。 潔己愛民,釐剔耗蠹,撫卹凋殘,善政具舉。 前令被劾逮問,家相左右之,力白其誣,以是忤巡按禦史。 時江南逋賦數百萬,嚴旨奪各官職,家相坐免。 士民爭先輸納,不逾宿而額足,且以治狀訴大吏,請留,勿獲。 既而給事中周之桂疏上其事,十三年,起授湖北南漳縣。 縣居萬山中,寇盜窟穴,時出肆掠,戕官,人鹹危之。 家相下車,即令堅壁清野。 寇大至,家相謂同城守備曰:「寇眾我寡,當效羅士信破盧明月法,可勝。 」密授方略,寇果墮伏中,遂擒其魁黨馬成、孫信輩,斬首數百級。 寇大創,遠遁。 於是招流亡,修學校,教養兼施,墾田六百餘頃。 築永泉、八觀諸堰,民賴其力,邑以大治。 疆吏交章薦之,以病乞歸。 辰旦,字千之,浙江蕭山人。 順治十三年進士。 康熙初,授上海知縣。 清苦自勵,敏於聽斷,數決疑獄,豪猾斂跡。 催科以時,不大用鞭樸,百姓感其仁,輸納恐後。 瀕海防軍將撤,密請行期,故邀軍主歡飲,宣言期須少緩,次日令下,促急行。 乃厚其牛酒,道上勞軍,軍無敢遷延他顧,居民帖然。 黃龍浦為吳淞江入海要口,建閘屢圮。 故事,修閘必築壩,費不貲。 辰旦仿浙人為梁法,度基廣狹,約丈尺伐石,識其甲乙,下之水,使善泅者厝之,悉中程。 復廣左右護堤,約水就道,十閲月而工成。 不病役,不糜帑,邑人頌之。 縣田沒水者六千畝,賦額未除,輸者率破家。 前令屢勘虛實貿亂,至是巡撫慕天顏疏請復勘。 辰旦喜曰:「是吾志也。 」日往來泥沙中,按舊冊履丈,釐其荒者,閲二月,費皆自辦,俸不足,出銀釧棉布償之。 籍上,得減除額徵有差。 十八年,舉博學鴻儒,放還故官。 復以良吏薦,入為給事中,論事切直,改大理寺丞。 母憂歸。 旋以前廷推事詿誤落職,卒於家。 宗堯,字二巍,漢軍正白旗人,廣西總督時曜子。 以廕入監讀書。 康熙七年,授常熟知縣,年甫十九。 興利除弊,勇於為治,老於吏事者勿逮也。 時漕政積弊,糧皆民運,往往破家。 宗堯議定官收官兌之法,重困得甦。 其徵糧則戒期令各自輸,胥吏莫由上下其手,民便之。 興文教,戢豪強,救荒療疫,皆以誠懇肫摯出之,四年如一日。 以勞致疾,卒於官,年二十有三耳。 民為罷市,醵金髮喪,遂葬之虞山南麓,題其阡曰「萬民留葬」。 宋必達,字其在,湖北黃州人。 順治八年進士,授江西寧都知縣。 土瘠民貧,清泰、懷德二鄉久罹寇,民多遷徙,地不治。 請盡蠲逋賦以徠之,二歲田盡闢。 縣治瀕河,夏雨暴漲,城且沒。 禱於神,水落,按故道疏治之,自是無水患。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叛,自福建出攻掠旁近地,江西大震,群賊響應。 寧都故有南、北二城,南民北兵。 必達曰:「古有保甲、義勇、弓弩社,民皆可兵也。 王守仁破宸濠嘗用之矣。 」如其法訓練,得義勇二千。 及賊前鋒薄城下,營將邀必達議事,曰:「眾寡食乏,奈何?」必達曰:「人臣之義,有死無二。 賊本烏合,掩其始至,可一鼓破也。 」營將遂率所部進,賊少卻,必達以義勇橫擊之,賊奔。 已而復率眾來攻,巨砲隳雉堞,輒壘補其缺,隨方備禦益堅。 會援至,賊解去。 或言於巡撫,縣堡砦多從賊,巡撫將發兵,必達刺血上書爭之,乃止。 官軍有自汀州還者,婦女在軍中悲號聲相屬,自傾橐計口贖之,詢其姓氏裡居,護之歸。 縣初食淮鹽,自明王守仁治贛,改食粵鹽,其後苦銷引之累,必達請以粵額增淮額,商民皆便。 卒以粵引不中額,被論罷職,寧都人哭而送之,餞貽皆不受,間道赴南昌,中途為賊所得,脅降不屈,系旬有七日。 忽夜半有數十人持兵逾垣入,曰:「宋爺安在?吾等皆寧都民。 」擁而出,乃得脫。 既歸里,江西總督董衛國移鎮湖廣,見之,嘆曰:「是死守孤城者耶?吾為若咨部還故職,且以軍功敘。 」必達遜謝之。 既而語人曰:「故吏如棄婦,忍自媒乎?」褐衣蔬食,老於田間,寧都人歲時祀之。 越數年,滇寇韓大任由吉安竄入寧都境,後令萬蹶生踵必達鄉勇之制禦之,卒保其城雲。 陸在新,字文蔚,江南長洲人。 康熙五年,以策論取士,在新夙講經濟,遂得舉,除松江府學教授,教諸生以質行為先,其以金贄者卻之,用不足,知府魯某分俸助之。 巡撫湯斌察其廉勤,以卓異薦。 是歲江南七府一州諸長吏被薦者獨在新一人,時以此服斌之知人。 二十五年,擢江西廬陵知縣,嚴重有威,境內貼然。 誓不以一錢自汙,錢穀耗羨,革除都盡。 傍水設五倉,便民輸納。 建問苦亭於衙西,訪求民隱。 時裹糧歷山穀間,勞苦百姓,軫其災患而導之於善。 召諸生,考德論藝,如為校官時。 設四門義學,刻孝經、小學頒行之。 二十六年,江溢,民多溺。 在新急出錢募民船往救,躬自倡率,出入洪濤中,全活無算。 以受前官虧帑盈萬無所抵,憂卒。 初赴官時,子孔奐在京師,蹙然曰:「吾父此行,必殉是官矣。 」亟從之。 卒之日,鬻書數篋以斂。 廬陵人為罷市三日,請祀名宦祠,長洲人亦以鄉賢祀之。 第27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2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