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前自長興逕逼省垣,雖經擊退,並立複數城,而廣德遂至不守。 迨收復廣德,而嘉善、平湖又復失陷。 寇處處牽掣我軍,近復添築營壘砲台,又偷劫五龍橋頭卡,多方誤我軍,實有罷乏不堪之勢。 秀成以嘉興圍急,率大股來援。 玉良督戰五日,勝負未決。 秀成分股上趨石門,謀斷大營後路。 地形多支河,塘路絶,無可歸。 我軍懼奔,玉良負創,疾馳還杭省。 賊既解嘉興之困,復陷石門,分兩路直逼杭省:一趨塘棲,民團禦之,退掠新市;一趨臨平,吳再升敗之,轉走海寧。 彭斯舉等擊斬頗眾,寇悉退還石門。 未幾,石門寇亦退,再升進駐石門。 馬德昭由臨平、長安相繼前進。 八月,寇陷昭、常,再攻平湖、嘉善,陷之。 是時秀成自嘉興還蘇州,奉秀全偽詔,趨還江寧,令經營北路。 初,鹹豐三年,林鳳祥、李開芳北犯不返,秀成未敢輕舉。 適江西、湖北匪目四十餘人具降書投秀成,邀其上竄,自稱有眾數十萬備調遣。 秀成覆書允之,留陳坤書駐守蘇州,自返江寧,請先赴上遊招集各股,再籌進止。 秀全大怒,責其違令。 秀成反覆爭辯,堅執不從,秀全卒不能強。 於是取道皖南,上竄江、鄂。 秀成之在偽京與諸黨會議也,曰:「曾國籓善用兵,將士聽命,非向、張可比。 將來七困天京,必屬此人。 若皖省無他故,尚不足慮。 一旦有失,則保固京城,必須多購糧食,為持久之計。 」秀全聞之,責秀成曰:「爾怕死!我天生真主,不待用兵而天下一統,何過慮也?」秀成嘆息而出,因與蒙得恩、林紹璋等再三計議,僉以秀成之策為然。 因議定自偽王侯以下,凡有一命於朝者,各量其力出家財,廣購米穀儲公倉,設官督理之。 俟缺乏時,平價出糶,如均輸故事,以為思患預防之計。 洪仁發等相謂曰:「此亦一權利也。 」因說秀全用鹽引、牙帖之法,分上、中、下三等:上帖取米若幹石,中、下以次遞減。 此帖即充偽樞府諸偽王祿秩。 收入後無須撥解,而稍提其稅入公,大半皆入私橐。 商販非執有帖者,粒米不得入城,犯者以私販論罪。 如是,則法可行而利可獲矣。 洪氏諸偽王乃分售帖利,上帖售價有貴至數千金者。 及商販至下關,驗帖官皆仁發輩鷹犬,百端挑剔,任意勒索。 商販呼籥無門,漸皆裹足;而諸偽王侯又因成本加重,售價過昂,不原多出貲金,米糧反絶。 秀成言之秀全,請廢洪氏帖。 秀全以詰仁發,仁發以:「奸商每借販米為名,私代清營傳遞消息。 設非洪氏,誰能別其真偽?此實我兄弟輩之苦心,所以防奸,非以罔利也。 」秀全信其言,置之不問,秀成憤然而去。 寇陷寧國,提督周天受等死之。 寧國之陷也,玉成與賴裕新、古隆賢、楊輔清四面圍擊。 周天受戰守七十餘日,軍中食乏,餉阻不能達,寇破竹塘、廟埠諸壘,副將硃景山等皆戰死。 旌德、太平兩軍力單不能救,寇乘勢盡掃城外諸壘,城陷,天受遂遇害。 寧國既失,南陵孤懸。 總兵陳大富苦守閲半載,國籓檄令自拔出城,遣水師迎之,難民從者十餘萬。 寇再陷太倉。 玉成糾合江寧、丹陽、句容寇十餘萬,自九洑洲、新江頭掠船二百餘,日夜更番,意圖乘虛下竄,為軍團所敗,竄六合。 鎮江寇船駛入丹徒、諫壁兩鎮港口,為水師李新明擊退。 馮子材尋進解鎮江城圍。 侍賢率寇四萬出廣德攻陷徽州,署皖南道李元度潰走開化。 寇趨祁門甚急,國籓檄邀運蘭屯霍縣,趣鮑超自太平還屯漁亭,以捍大營。 徽州既失,杭、嚴兩府防務益急。 寇之踞蘇城也,同時城邑陷者數十。 江陰居大江尾閭狼山對岸再陷於寇,寇踞之以窺江北,人心惶然。 九月,通州知州張富年等會水師攻復其城。 上月玉成率悍寇二十餘萬進陷白爐橋尹善廷壘,旋至馬廠集,犯東津渡,黃鳴鐸擊卻之。 至是圖取壽州內東肥河,跨山越穀,盤行抵淮河岸,聯營櫛比。 餘黨竄入姚家灣,擄船,欲水陸會攻。 巡撫翁同書派砲艇沿河截擊,寇乘霧鳧水入小港,為黃慶仁圍殺;復以步騎撲北關,城上彈丸雨下,夜縱火焚寇壘皆燼,城圍立解。 寇竄南路:一還定遠山,一走廬江,一赴六安。 徽州寇自淳安竄陷嚴州,進踞烏龍嶺。 江寧寇糾九洑洲寇船二百餘艘下竄儀徵,我軍大敗之東溝。 副將格洪額會破盱眙竹鎮集寇屯,擒斬偽檢點汪王發等,曾秉忠破青浦寇於米家角,攻城三日不下,秉忠中創。 參將李廷舉攻寶山羅店,寇敗並嘉定,旋再竄羅店踞之。 寇攔入壽昌、金華,兵團復之。 旋再陷再復。 十月,寇自淳安擾及威坪,兵團禦之,回竄蜀口。 徽州北路寇竄至杞樟裡,逼昌化昱嶺二十里。 先是江西瑞金、廣昌、新城、瀘溪大股寇窺伺福建,汀州、邵武防軍力禦之,遂折竄建昌,而瑞金一股竄踞福建之武平,尋陷汀州,凶焰甚張。 句容寇至鎮江湯岡築壘,馮子材擊之不下。 寧國寇直趨四安,破長興長橋卡防,分竄廣坤、梅谿。 嚴州寇連陷桐廬、新城。 蘇州寇分股撲金山,我軍擊敗之,遂克楓涇鎮。 寇復糾蘇、常大股襲廣富林,圖犯松江。 守將向奎軍單,敗退。 曾秉忠回援,寇竄寶山羅店,都司姜德設伏敗之,還青浦。 玉良克嚴州。 新城寇竄陷臨安。 初,壽昌被陷,金華知府程兆綸督民團復之,桐廬亦同時收復。 於是寇眾悉趨富陽,副將劉貴芳、總兵劉季三敗死,城遂陷。 旋收復,毀江口浮橋。 侍賢復糾集臨安寇陷餘杭,逼杭州省城。 侍賢由嚴州還顧徽州,瑞昌等敗寇秦山亭、古蕩、觀音橋,追至留下,寇棄壘走。 省城解圍,遂復餘杭。 侍賢不得志於杭州,自餘杭直犯湖州。 建昌寇間道犯鉛山河口鎮踞之。 福建浦城、崇安,浙江衢州、常山、開化邊防皆急。 時徽州寇自深渡街口下竄天長,防軍會水師大破於三河、衡陽等處。 是股為天長葵天玉、陳天福會合秀成黨三萬餘眾,將謀渡河分擾淮陽。 秀成竄皖南,逾羊棧嶺,陷黟縣,鮑超大創之,城立復,再破之盧村,陣斬偽丞相吳桂先,秀成受傷遁徽州。 國籓飭將屯守盧村,村距黟縣二十五里。 是時侍賢自嚴還徽,輔清盤踞旌德,環二百里皆寇。 秀成復由江蘇上犯,越嶺肆擾。 我軍疾馳百餘裡,力戰兩日,驅出嶺,祁門大營始安。 趙景賢大破賊,解湖州城圍。 湖州自三月以來,迭被賊困,此趙景賢第三次解圍也。 先是寇踞楊家莊為老巢,以礪山、仁黃山為犄角,焚掠雙林諸村鎮,蔓延長興、四安、太湖。 景賢會軍先攻礪山、仁黃,以孤老巢之勢。 我軍踞仁黃,毀楊家莊,敗寇西竄。 天長寇掠下五莊舟船數百艘,欲犯湖路;我軍克河口鎮,復創之石谿;竄廣豐,道員段起禦之,寇間道走玉山。 多隆阿、李續宜會軍大破桐城寇陳玉成、龔得樹於掛車河、鶴墩、香鋪街等處,平寇壘四十餘,寇退奔舒城。 安慶者,江表之咽喉,實平吳之根本也。 寇援安慶,水陸阻梗,不能直抵江寧。 玉成眷屬悉在安慶城中,邀合發、撚十餘萬人,圖解城圍。 多隆阿、李續宜雖力挫之,仍分屯廬江、桐城,復糾集下遊江寧、蘇、常援寇併力上犯,逼近樅陽、桐城鄉村,眈眈以伺我軍之隙,將挾江南寇勢全力謀楚軍。 時屆冬令,安徽城河水涸,道路紛歧。 我軍四路告急之書應接不暇,皖南、浙江之寇分三大枝竄入江西,祁門各營圍裹於中,勢頗危急。 湖南道州寇亦竄江西。 寇既陷吳,勢必全力犯楚,此其深謀詭計。 故安慶一城,寇以死力爭之。 左宗棠之入景德也,聞南贛寇分黨由貴溪過安仁,直撲饒、景,遣軍迎敗之周坊,寇竄陷德興踞之。 十一月,宗棠進克德興,寇奔婺源,又克之。 十日內轉戰三百餘裡,寇驚為神速。 彭斯舉解玉山城圍,寇竄衢境,犯常山,與兵團戰,敗走開化埠。 楊輔清自池州率黨竄陷東流,進陷建德。 水師收東流,而建德防軍潰退。 國籓遣唐義訓馳擊,至利涉口,寇築壘河洲,列隊以待,並以馬隊扼拒各卡。 我軍分東西兩路緣山上,立破其卡;前軍夾擊河洲寇,後軍抄其背,寇敗走。 我軍復分為三進攻,寇出東門逸,遂復其城。 寇復陷彭澤,闌入浮梁,越一日復之。 寇趨馬影橋,逼湖口。 玉麟督水陸軍力擊之,遂收彭澤。 寇宵遁,陷都昌、鄱陽。 我師馳至都昌,擊退踞寇,復之。 第26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2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