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亦曾睹斯異,故有斯詠。 先兄所見或木魅所為歟。 ***** 賈人持巨硯求售,色正碧而紅斑點點如血,沁試之,乃滑不受墨,背鎸長歌一首曰:祖龍奮怒鞭頑石,石上血痕胭脂赤,滄桑變幻幾度經,水舂沙蝕存盈尺,飛花點點粘落紅,芳草茸茸眎嫩碧,海人漉得出銀濤,鮫客咨嗟龍女惜,雲何強遣充硯材,如以嬙施司眏眐,凝脂原不任研磨,鎮肉翻成遭棄擲客問鎮肉事,判曰:出夢溪筆談。 音難見賞古所悲,用弗量才誰之責,案頭米老玉蟾蜍,為汝傷心應淚滴。 後題康熙己未重九,餐花道人降乩,偶以頑硯請題,立揮長句,因鎸諸硯背,以記異。 款署奕癲二字,不著其姓,不知為誰。 餐花道人亦無考,其詞感慨抑鬱,不類仙語,疑亦落拓之才鬼也。 索價十金,酬以四,不肯售,後再問之,雲四川一縣令買去矣。 ***** 奴子紀昌,本姓魏,用黃犢子故事,從主姓。 少喜讀書,頗嫻文藝,作字亦工楷。 最有心計,平生無一事失便宜。 晚得奇疾,目不能視,耳不能聽,口不能言,四肢不能動,周身並痿痹,不知痛癢,仰置榻上,塊然如木石,惟鼻息不絶。 知其未死,按時以飲食置口中,尚能咀嚥而已。 診之乃六脈平和,毫無病狀,名醫亦無所措手,如是數年乃死。 老僧果成曰:此病身死而心生,為自古醫經所不載,其業報歟?然此奴亦無大惡,不過務求自利,算無遺策耳。 巧者造物之所忌,諒哉! ***** 奴子李福之婦,悍戾絶倫,日忤其姑舅,面詈背詛,無所不至。 或微諷以不孝有冥謫,輒掉頭哂曰:我持觀音齋,誦觀音咒,菩薩以甚深法力消滅罪愆,閻羅王其奈我何?後嬰惡疾,楚毒萬端,猶曰:此我誦咒未漱口,焚香用灶火,故得此報,非有他也。 愚哉! ***** 蔡太守必昌,嘗判冥事。 朱石君中丞問以佛法懺悔,有無利益。 蔡曰:尋常冤譴,佛能置訟者于善處,彼得所欲,其怨自解。 如人世之有和息也;至重業深仇,非人世所可和息者,即非佛所能懺悔,釋迦牟尼亦無如之何。 斯言平易而近理,儒者謂佛法為必無,佛者謂種種罪惡皆可消滅,蓋兩失之。 ***** 余家距海僅百里,故河間古謂之瀛州,地勢趨東,以漸而高,故海岸絶陡,潮不能出,水亦不能入,九河皆在河間,而大禹導河不直使入海,引之北行數百里,自碣石乃入。 職是故也,海中每數歲或數十歲,遙見水雲眒洞中,紅光燭天,謂之燒海。 輒有斷椽折棟,隨潮而上,人取以為薪。 越數日,必互言某匠某匠,為神召去營龍宮,然無親睹其人話鮫室貝闕之狀者。 第傳聞而已。 余謂是殆重洋巨舶,弗戒于火,水光映射,空無障翳,故千百里外皆可見。 樑柱之類,舶上皆有,亦不必定屬殿材也。 ***** 獻縣捕役某,嘗奉差捕劇盜,就縶矣。 盜婦有色,盜乞以婦侍寢而縱之逃。 某弗許,後以積蠹多臓坐斬。 行刑前二日,獄舍牆圮,壓而死。 獄吏葉某,坐不早葺,治得重杖。 先是葉某夢身立堂下,聞堂上官吏論捕役事。 官指揮曰:一善不能掩千惡,千惡亦不能掩一善,免則不可,減則可。 既而吏抱牘出,殊不相識,諦視其官亦不識,方悟所到非縣署,醒而陰賀捕役,謂且減死。 不知神以得保首領為減也,人計捕役生平,只此一善,而竟得免刑。 天道昭昭,何嘗不許人晚蓋哉。 ***** 吳江吳林塘言,其親表有與狐女遇者,雖無疾病,而惘惘恆若神不足,父母憂之。 聞有游僧能劾治,試往祈請。 僧曰:此魅與郎君夙緣,無相害意,郎君自耽玩過度耳,然恐魅不害郎君,郎君不免自害,當善遣之。 乃夜詣其家,趺坐誦梵咒,家人遙見燭光下似綉衫女子,冉冉再拜,僧舉拂子曰:留未盡緣,作來世歡,不亦可乎?歘然而隱,自是遂絶。 林塘知其異人,因問以神仙感遇之事,僧曰:古來傳記所載,有寓言者,有託名者,有借抒恩怨者,有喜談詼詭以詫異聞者,有點綴風流,以為佳話,有本無所取而寄情綺語,如詩人之擬艷詞者,大都偽者十八九,真者十一二,此一二真者,又大都皆才鬼靈狐花妖木魅,而無一神仙。 其稱神仙必詭詞,夫神正直而聰明,仙沖虛而清靜,豈有名列丹台,身依紫府,復有蕩姬佚女,參雜其間,動入桑中之會哉。 林塘嘆其精識,為古所未聞。 說是事時,林塘未舉其名字,後以問林塘子鐘僑,鐘僑曰:見此僧時,才五六歲,當時未聞呼名字,今無可問矣。 惟記其語音,似杭州人也。 ***** 李芍亭家扶乩,其仙自稱邱長春,懸筆而書,疾于風雨,字如顛素之狂草。 客或拜求丹方,乩判曰:神仙有丹訣,無丹方。 丹方是燒煉金石之術也,參同契爐鼎鉛汞,皆是寓名,非言燒煉,方士轉相附會,遂貽害無窮。 夫金石燥烈,益以火力,亢陽鼓蕩,血脈僨張,故筋力似倍加強壯,而消鑠真氣,伏禍亦深。 觀藝花者,培以硫黃,則冒寒吐蕊,然盛開之後,其樹必枯。 蓋鬱熱蒸于下,則精華湧于上。 湧盡則立槁耳。 何必縱數年之慾,擲千金之軀乎?其人悚然而起,後芍亭以告田白岩,白岩曰:乩仙大抵皆託名,此仙能作此語,或真是邱長春歟。 ***** 吳雲岩家扶乩,其仙亦云邱長春。 一客問曰:西遊記果仙師所作,以演金丹奧旨乎?批曰:然。 又問仙師書作於元初,其中祭賽國之錦衣衛,朱紫國之司禮監,滅法國之東城兵馬司,唐太宗之太學士,翰林院中書科,皆同明制,何也?乩忽不動,再問之不復答。 知已詞窮而遁矣。 第6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閲微草堂筆記》
第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