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先,他只得到一小撮失意學生和複員軍人的支持。 在1919年11月的議會選舉中,他提出了兩位候選人,其中一位是他本人;但他和另一候選人都未當選,他僅得到4,975票,而他的對手社會黨人卻獲得18萬票。 但是,在1921年5月15日的選舉中,法西斯黨贏得了22席,而社會黨代表的席位則從160席降到了122席。 最大的勝利者是自由黨,獲得275席,天主教人民黨仍保留了107席,新成立的共產黨只得16席。 墨索里尼離當權者的位置還很遠,但在選舉時,他的政黨至少已擁有一個其成員約達25萬名的全國性組織。 從那時起,這個黨穩穩地迅速前進,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社會黨人的消極情緒造成了一個使墨索里尼能立刻填補進去的空白。 同樣重要的是墨索里尼這時從實業家、地主和有產階級的其他成員那裡得到了巨大的支持。 這些人給普遍地奪取工廠和地產的景象嚇壞了,希望依靠法西斯暴力小組作為對付可怕的社會革命的堡壘。 實際上,隨着1920年9月底工人們撤離工廠,革命的危險已經消失。 這時。 正是法西斯暴力小組在警察仁慈地保持中立這種做法的幫助下擾亂着社會的安寧。 他們不受懲罰地進攻工會辦公室和社會黨總部,襲擊工人階級居住的地區,驅逐身為社會黨人的市長和其他官員,搗毀反對派報社。 政府和社會上的富人不但容忍這種暴力恐怖運動,甚至還秘密地給它以支持和援助。 1922年秋,墨索里尼以尊重君主政體和教會的利益的明確保證贏得了國王和教會的支持,從而為一場政變作好了準備。 由於正規軍和警察已明確表示他們仁慈地保持中立,墨索里尼信心十足地着手動員他的黑衫黨黨員進行一次已被廣泛宣傳的向羅馬的進軍。 路易吉·法克塔首相請求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頒佈戒嚴令,但國王拒絶了,反而請墨索里尼組閣。 因此,黑衫黨黨員只須象徵性地向羅馬進軍,而墨索里尼則虎頭蛇尾地于10月27日乘一輛臥車抵達羅馬。 墨索里尼通過專門的符合憲法的方式當上了首相,但是,他卻無意尊重憲法程序,這一點不久就變得很明顯。 他的黨在1921年的選舉中獲得35席,而這些席位僅占全部席位的6%。 墨索里尼警告議會說:「我本來是可以使這個骯髒、陰暗的會議大廳變成暴力小組的宿營地但我不想這樣做,至少現在不想這樣做。 」為了恢復秩序和推行改革,議會和國王授予墨索里尼以獨裁權力,這種權力可一直行使到1923年12月3I日。 在這段時期中,他允許新聞界、工會和議會各黨派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 但與此同時,他正通過任命贊成法西斯的人為省長和法官、組織一支自願參加的法西斯民兵隊伍來控制國家機器。 最後的較量隨着1924年4月6日的選舉而到來。 法西斯黨通過任意使用暴力小組,獲得了65%的選票,贏得了375席,而在這之前他們僅擁有35席。 兩個月後,人們發現傑出的社會黨議員賈科莫·馬泰奧蒂被暗殺。 他曾寫過《法西斯蒂真相》一書,描述了法西斯黨徒數百件非法暴行的詳情。 人們普遍猜疑,馬泰奧蒂是墨索里尼本人下令殺害的,這一點後來得到了證實。 大多數非法西斯議員退出了議會,發誓馬泰奧蒂事件不澄清決不返回議會。 墨索里尼面臨着重大危機,但由於反對派的優柔寡斷和國王的堅決支持,他設法倖存了下來。 到1926年秋時,墨索里尼認為自己已強大得可以採取攻勢。 他宣佈缺席議員的席位為空缺的席位,解散了各種老的政黨,加強了新聞檢查制度,建立了秘密警察組織。 由於議會僅起通過法西斯議案的橡皮圖章作用,意大利已成為一黨制國家。 新的法西斯政權逐步形成了某些獨特的特點。 一個特點是實行組合國;在組合國中,議員不是作為地區性選區的代表,而是作為行業和職業的代表當選的。 從理論上講,它通過將勞資雙方一起置於國家善意的保護下,消除了階級衝突。 實際上,只有資方享受到了真正的自治,而勞方則被否定了罷工或選擇自己的領導人的權利。 工人和農民的地位在組合國中基本上都沒有得到改善。 墨索里尼統治下的意大利的另一特點是精心設計的市政工程規劃;制訂這種規劃是為了提供就業機會、樹立給人以深刻印象的建造物,以頌揚法西斯主義。 過去的紀念碑得到了修復,許多城市被裝飾以高大的新建築物、工人住宅和運動場。 有些沼澤地被抽乾用來耕種。 使旅遊者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準時運行」的火車和廣泛的新公路或高速公路。 這個法西斯政權奉行對外侵略的政策,這一政策以當時的一種新學說——戰爭和帝國擴張的內在價值和必要性——為依據。 墨索里尼在官方的《意大利百科全書》中寫道:「只有戰爭能使人類的能力達到最高水平,能在敢於從事戰爭的人身上打上高貴的印記。 法西斯主義認為獲取最高統治權的趨向是生命力的表現。 」1923年,墨索里尼企圖將這些理論付諸實踐,以駐希臘的一些意大利官員被暗殺為藉口佔領了希臘的科孝島。 當時的國際氣候對這樣的冒險很不利,墨索里尼發現,在得到某些賠償之後必須撤退。 但在20世紀30年代,外交上的勢力均衡起了變化,給予他更大的行動自由。 他立刻趁機入侵埃塞俄比亞,結成羅馬-柏林軸心(見第二十四章 第三節,第四節)。 四、西歐的民主主義問題 第35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全球通史》
第3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