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3年,皇帝突然下諭旨終止了這些著名的遠航。 遠航起訖的原因至今仍是個謎。 據推測,遠航的發起,可能是為了彌補蒙古帝國崩潰所造成的陸上對外貿易的損失,也可能是為了提高帝國朝廷的威望,或是為了尋找皇帝的一位遁世隱居當和尚的前輩。 另據推測,遠航的終止,或是因為耗資過甚,或是由於宮廷宦官和儒家官僚之間歷來存在的相互傾軋。 無論如何,中國人的撤離,在東亞和南亞海域,留下了權力真空區。 於是日本倭寇騷擾搶劫中國沿海,而穆斯林阿拉伯人又恢復了以往在印度洋上的優勢。 儘管阿拉伯人善於經商,但他們一盤散沙,缺乏資源,沒能發展成中國人短期內就建立起來的強大海軍。 因此,1498年,葡萄牙人繞過非洲,進入印度洋時,沒有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便建立起他們的西方海上霸權。 二、歐亞大陸的陸上貿易 與此同時,由於蒙古帝國的興起,陸上貿易發生了一場大變革。 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一個政權橫跨歐亞大陸,即: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從西伯利亞到波斯灣。 14世紀中葉,意大利一本小冊子通過描寫一條起自頓河河口的塔那、橫穿中亞的商路,概述了蒙古和平時商業的重大意義。 據來往于這條大道的商人們說,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在塔那到中國的路上行走,是絶對安全的。 你可能認為,從塔那到薩萊位於窩瓦河岸的這段路,沒有其他任何地段安全。 然而,即使這段路最糟的時候,如果60個人同行,也會感到如獃在家裡一樣安全。 1264年,忽必烈從蒙古的哈拉和林遷都北京,無意之中向歐洲商人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這些商人通常沿橫貫歐亞大陸的商路經商。 最早到忽必烈新朝廷來的歐洲人,並非外交使節,而是兩個威尼斯商人:尼科拉·波羅和馬費奧·波羅。 然而,首次到達香料發源地印度和東印度群島,比到中國具有更大的經濟價值。 香料向來由兩條路線運往歐洲;或經由紅海和埃及,到黑海或地中海東部各港口;或進抵波斯灣,再由商隊將貨物防運到這些港口。 第一條路由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控制;阿拉伯人用船將香料運到埃及,威尼斯人再從亞歷山大港將貨物運往歐洲銷售。 第二條路由波斯和美索不達米亞的伊兒汗國蒙古統治者和熱那亞人控制;熱那亞人在港口轉運站等候香料。 然而,熱那亞人並不滿足僅僅在黑海航行。 他們乘小巧的輕舟從亞速海沿領河而上,或許是坐牛車穿過狹長的地帶,到達窩瓦河,再從這裡前往裏海和波斯。 這樣,熱那亞人便可到達波斯灣,直接去印度和東印度群島。 在那裡他們發現,香料在原產地非常便宜,而過去幾個世紀中,一批批經紀人在東南亞生產者和歐洲消費者之間撮合經售,從中謀取了巨額利潤。 蒙古統治下的和平時期,陸上貿易的恢復只是短暫的。 原因之一是,1368年蒙古人被趕出中國,蒙古帝國全面崩潰,從而使中亞再度分裂,導致歐亞大陸間的貿易瓦解。 更重要的是,伊兒汗國的合贊汗1295-1304年改宗伊斯蘭教,無意之中切斷了歐洲人去香料群島的運輸路線。 從此,几乎所有的香料都是沿紅海至尼羅河航線,用船運輸,使阿拉伯和威尼斯經紀人獲得巨額利潤。 但有些歐洲人不願繼續支付昂貴的價款,尤其是他們現已知道香料的產地及其價格,從此開始尋找避開穆斯林這一障礙的新道路,結果達·伽馬開闢了一條環繞非洲的劃時代的航線。 三、技術傳播 穆斯林帝國和蒙古帝國,不僅影響了歐亞大陸間的貿易交往,而且影響了技術的傳播,三角帆船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這是一種高大的、三角形縱帆帆船,一直為阿拉伯人所使用。 但在地中海,埃及人、腓尼基人、希臘人和羅馬人卻使用一種橫帆帆船;這種帆船氣候惡劣時較易於駕駛。 不過,阿拉伯帆船操縱更加靈敏,能逆風航行,並能在河流和狹窄的水域裡搶風轉變航向。 由於這一點,它不久便在地中海東部諸地區代替了橫帆帆船。 到11世紀時,它已成為正式的運輸工具,遍及地中海。 儘管這種三角形的帆船是阿拉伯人隨穆斯林入侵傳入地中海的,但今天卻被稱為「拉丁」或'三角"帆船。 後來,這種帆船又從地中海傳到大西洋。 15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船舶設計師,將橫帆帆船的前桅和三角帆船的主桅及後桅相結合,製造出了三桅船,它可以在任何天氣裡航行;使哥倫布和達·伽馬的遠洋航行成為可能。 穆斯林帝國橫跨北非、中東和南亞,同歐亞大陸各地區保持聯繫,從而疏通、調順了知識、技術以及商品的相互交流。 850年至925年,居住在巴格達的一位阿拉伯醫生和科學家的下面這段敘述,可作為說明這種相互交流的一例。 它告訴人們,中國人是怎樣從穆斯林那裡得知加倫;加倫公元130-200年是希臘一位名醫,他的許多著作早被譯成阿拉伯語。 一位中國學者來到我家,並在鎮上住了大約一年。 五個月內,他學會了用阿拉伯語說話、寫字,而且,的確達到了口才流利、書法精通的程度。 後來,他決定回國。 臨行前一個月左右,他對我說:「我要走了。 第8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全球通史》
第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