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吳起被制,每欲出兵而不得,李克聞儀休鑒制吳起,乃乘夜潛入其寨,說起曰:「吾聞良鳥擇木,賢臣擇主,以將軍抱負,赤心為魯,魯公反生見疑,將軍能保全功乎?將軍若棄魯歸魏,則萬鍾不日可致,何必屈身于昏暗之國哉?”起曰:「君言誠是!」遂從李克奔歸魏寨。 魏斯出迎,遇如故友,即以大將之權付之。 次日,吳起操練魏兵,將攻公儀休。 儀休嘆曰:“匹夫果然反魯歸齊!」 言未訖,人報魏兵攻寨。 儀休恐懼,令孟孫能堅守營壘,自走入魯見穆公,告知穆公曰:「然則若何?」休曰:「田和此來,只為艾陵之戰,今奉幣謝罪,必然退兵。 」魯公即以金帛數車與儀休,儀休棄寨投見田和曰:「寡君以齊魯舊好之邦,不敢務較功利,今備微禮,乞尋舊盟。 」和曰:「自今以後,魯不得再助他國以侵齊界,吾始與盟,不然則不必議!」儀休曰:「願從公命。 」於是,田和設宴請魏斯相議和好。 次日,收拾班師。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九十回 周王初封韓趙魏 趙魏爭奪中山地 魏斯征魯班師,韓虎、趙藉出迎,共議曰:「魯已服齊,篡位之事可舉,不如就本月望日廢逐晉侯,三分其地,各自稱侯立國。 」翟璜進曰:「凡事必先立其本,其本既立,便難搖奪。 當今諸侯,雖有吞併,未有陪臣敢顯然逐君為侯者鮮,公等欲圖大事,必須具表載寶,上請天子聖旨,賜土封侯,則名正言順,上可朝賀天子,下可同盟列國。 」三卿善之。 即具表以寶遣璜入周請旨,璜連夜行至洛陽,人見天子。 時,周威烈王在位,覽表叱璜曰:「三卿與田氏皆齊晉之臣,焉敢請旨自立為侯?」璜對曰:「武王克商,大封親族功臣,使其各貢方物,晉衰微齊奄弱,皆不能統率生民,以供王貢,倘使晉無三卿維持,齊無田氏羽翌,則為秦楚所吞久矣!又焉得至今?陛下宜裂二國之土,賜四家為侯,使其匡扶周室,以制秦楚,非惟國家之幸,亦周之幸也!」當時,諸侯強僭,天子無權,威烈王被翟璜說動,即受寶物,降詔遣使,賜三卿、田氏各升侯位,國以原封為號,會盟弔賀,皆交通之於列國,翟璜謝恩歸國。 卻說使者賫詔封田和為諸侯,田和即以天子詔書率群臣廢齊康公,遷于海濱,便建田氏宗廟,郊天祭地,登大位代姜氏而為齊侯,是為田氏齊也。 田和即位,是為齊太公,大宴群臣,遣使告知列國,又遣使人謝三晉。 是時,王使封趙藉為趙國侯,都邯鄲。 韓虎為韓國侯,都宜陽。 魏斯為魏國侯,都大梁。 三卿謝恩已畢,即日廢晉靖公為庶人,三分其地,各登侯位,立宗廟,祭天地,遣使人謝天子,及聘鄰國。 時,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春正月也。 東屏先生讀史詩云: 哀周上系一王尊,名器誰將假橫門。 威烈自愚貪寶玩,蒼姬去事復何論。 三國之君,惟魏文候賢而下士,拜孔子弟子卜商為師,與田子方、段干木為友,以李克、翟璜為謀士,以吳起、樂羊、西門豹為將。 當時,三國封侯,列國皆來聘賀,獨中山侯不至,魏文侯謂群臣曰:「寡人受天子之封,秦楚大國尚行聘賀,中山侯何欺我太甚而不來耶!孤欲具兵征之,以示國威,卿等誰膺其任?”翟璜奏曰:「右將軍樂羊智勇雙全,司使前往!」文侯曰:“樂羊智勇雖備,爭奈其子在中山侯幕下為將,焉得成事?」 樂羊出班奏曰:「圖王伯業各有其主,焉有父子相礙之事!主公若許臣往,願立軍令狀為約,不能盡掃中山,使其甘心服罪,誓不回軍!」文侯悅其言,即拜為元帥,令西門豹為先鋒,大發精兵五萬,與伐中山。 樂羊奏曰:「中山在趙之東,必先假道于趙,然後方可興師。 」文侯遂修書遣李克往趙假道,克受命徑投邯鄲,見烈侯呈上文書,告明事故,趙侯令克暫退,容與群臣商議。 克出,趙侯謂群下曰:「中山在吾境東,今魏欲伐之,孤欲不許,卿等以為何如?」右大夫趙利曰:「主公為何不許?中山在我之界東,魏雖攻而不能取,終為我所得也!可許之。 」趙侯依言,遂許。 李克複命,回告魏文侯,文侯大悅!即令樂羊出師,大兵過邯鄲,直抵中山五十里下寨。 中山侯聞知大驚。 即令堅守城池,部將邳如龍出曰:「魏兵侵犯吾界,豈可拒而不出,臣願領兵五千,必擒樂羊建功!」 中山侯與兵五千,如龍領兵直攻樂羊大寨。 樂羊迎敵數合,不分勝敗。 西門豹拍馬來攻,如龍力乏敗走,魏兵追至城下,斬邳如龍,將中山城重圍三匝,朝夕攻打,城中糧多,百姓堅守不出,樂羊攻至一年不下。 魏之文武有妒樂羊者,告文侯曰:「樂羊智勇雙全,攻一中山,延至年餘不克,今不速召,必然生變于外!」文侯不從,遂遣使督樂羊火速攻城。 樂羊得調,即日親自仗劍勒馬,立於矢石之下,督令四門急攻。 城中木石將盡,中山候驚慌無異。 謀士荀耿曰:「樂舒乃樂羊之子,在朝,大王可捆舒于城上,挾以父子之情,樂羊不忍其子受誅。 必然退兵!”中山侯善之。 即召樂舒曰:「爾父苦困中山,汝可往城上說退父兵,復官重賞,若魏兵不退,必先斬爾,然後鼓兵出馬!」樂舒即脫衣受縛,與五六刀手從城上大呼:「父親救命!」魏兵忙報樂羊,樂羊視之,大罵不止,曰:“父子各為其主,汝既不能致死,尚敢向前挾我乎?」 第14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春秋列國志傳》
第1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