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將妝鏡取在手中細細看玩,恰見鏡之背面,鎸着「乾德四年鑄」五個小字,不覺驚疑道:「朕前此改元,曾諭廷臣,遍考古前年號,不代與前朝重複。 如何這面鏡子上,也有乾德年號呢?」便向花蕊夫人問道:「孟昶在蜀,也曾建號『乾德』麼?」花蕊夫人道:「孟昶初嗣位時,仍襲前主知祥年號,稱為『明德元年』,後來改元『廣政』,直至滅亡,並未聽說有改元乾德的事情。 」太祖道:“如此說來,一定是前朝的年號了,這倒不可不考究清楚。 」 次日便召廷臣,詢問前代有無建號「乾德」二字的?群臣突聞上諭,皆不知所對。 獨有竇儀啟奏道:「前蜀主王衍,曾有此號。 」太祖喜道:「怪不得鏡子上有此二字,鏡系蜀中所制,自應記着蜀主的年號了。 宰相須用讀書人,卿可謂具有宰相之才了!」竇儀叩謝不遑而退。 朝中諸臣,見太祖這樣誇獎竇儀,都料他不久便要入相,就是太祖也有此意,遂與宰相趙普商議。 趙普奏道:「竇儀文藝有餘,經濟不足。 」太祖默然。 原來竇儀為人,很是清剛。 趙普恐他入相不便於己,所以如此回奏。 竇儀聞知此事,曉得趙普懷着忌刻之意,心中怏怏不樂,竟致染傳一病,不久遂歿。 太祖聞得竇儀已亡,甚是悼惜! 忽然蜀中有飛報到來,乃是文州刺史全師雄,聚眾作亂,王全斌等屢戰屢敗,所以飛報朝廷,請求救援。 太祖吃驚道:「蜀中平定未久,如何又有亂事?此必王全斌等不善撫馭所致。 」遂命客省使丁德裕,率兵援蜀,井遙命康延澤為東川七州招安巡檢使,剿撫兼施。 這道旨意下去了,丁德裕、康延澤自然遵旨而行。 你道西蜀為何忽然擾亂起來,那全師雄又是何人,因甚王全斌竟不能抵敵,要向朝廷請求救援?原來王全斌自入成都之後,自以為不世之功,便驕恣起來,晝夜酣飲,不問軍務,並且縱令部下,掠取財帛,姦淫婦女,蜀民咸生怨望。 曹彬見了這樣行為,甚為不然,屢次請全斌班師回汴。 全斌非但不聽他的言語,反而貪財黷貨,嗜殺好淫,更甚于前,把蜀中閙得處處不安,人民離心。 又值太祖下詔,今蜀兵赴汴,命全斌厚給川資。 全斌貪婪性成,不遵諭旨,格外剋扣,因此蜀兵不勝憤恨,行到綿州,竟揭竿而起,號稱「興國軍」,協從至十餘萬眾。 文州刺史全師雄,素號能軍,向稱驍勇。 亂軍推他為帥。 全斌聞報,便遣部將朱光緒,領兵千人,前往撫慰。 哪知朱光緒也是個貪淫嗜殺之徒。 他不去撫慰亂眾,打聽得全師雄有個女兒,生得花容月貌,美艷非凡,蜀人都稱她為賽西施。 師雄只此一女,十分鍾愛,視同掌上名珠一般。 任是富家公子,官宦大族前來求親,師雄都不當意,因此耽延下來,嬌養深閨,至今尚未許字。 現在師雄為亂兵所逼,推為主帥,心中本不願意背反朝廷,無奈被亂兵包圍住了,若不依從,便有性命之憂,只得勉強順着他們,慢慢地再圖反正。 此時恰被亂兵簇擁而進,不在文州。 朱光緒聞得師雄身在軍中,素慕賽西施的美名,垂涎已久,正好乘機取來,便帶了從騎,馳去把師雄全家拿下,說他率眾倡亂,將師雄家口不論大小,一一殺死,只留得賽西施一人,逼她薦了枕席,納為姬妾,反向全斌處報稱全師雄勢甚猖獗,不受招撫,請兵進剿。 那全師雄在亂軍之中,正在設法勸諭,力圖反正,只待有人前來招撫,便可歸順。 忽得急報,知道家屬盡被殺死,愛女也為人占作姬侍,直氣得死而復生,咬牙切齒道:「我不殺盡宋兵以報此仇,也難泄心頭之恨。 」遂連夜進兵,攻據了彭州,自稱「興蜀大王」。 兩川人民因恨宋兵擄掠姦淫,居然群起響應,愈聚愈眾,勢不可遏。 崔彥進與弟彥暉,分道往剿,屢為所敗,彥暉陣亡。 全斌得報,又命張庭翰率兵救應,亦戰敗逃回,成都大震!其時城中尚有降兵二萬七千人,全斌深恐這些降兵,也懷着謀叛之意,起而應賊,盡把降兵誘入夾城裡面,殺得半個不留。 這殺降的信息,傳將開去,遠近相戒,同拒官軍,西川十六州,同時謀叛。 全斌急得手足無措,只得飛奏朝廷,請兵救援。 一面仍令劉光義、曹彬相機進討,捉拿師雄。 劉光義廉謹守法,曹彬寬厚有恩,這兩人的軍隊,入蜀以來,秋毫無犯,軍民畏威懷德,甚是心服。 這一回奉了將令,從成都出兵,仍歸守着軍律,絶不擾民,沿途百姓望見劉光義、曹彬的旌旗,一齊額手稱慶,爭獻酒食,以犒三軍。 宋兵到了新繁,師雄率眾出敵,才一對陣,前隊士卒,已解甲投誠,把個師雄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麾眾退去。 哪知陣勢一動,宋軍已如潮水一般,直壓將來,口中大呼「降者免死」,亂兵都棄甲拋戈,爭先降順,只剩了幾個不怕死的悍目與宋軍對壘。 被劉光義、曹彬麾眾殺來,哪裡抵擋得住,一齊回身逃走。 師雄便率領敗殘之眾,投往郫縣,復由宋軍追上,只得又逃至灌口。 全斌聞得劉光義、曹彬大獲全勝,也就星夜前進,襲擊灌口賊眾,師雄勢窮力竭不能支持,殺了一條血路,逃入金堂,身被數十創,口噴鮮血,倒地而死。 亂黨退據銅山,又改推謝行本為帥,巡檢使康延澤,用兵剿平,丁德裕亦已到蜀,分頭招撫,亂事乃定。 西南諸夷,亦多聞風歸附,捷報到了汴京。 第9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宮十八朝演義》
第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