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那時敵國雖已暫和,不久又復興兵,京中適傳清兵至松山,洪承疇已大獲勝捷,清兵已退,今洪承疇已起程入京應援,不知洪承疇在松山已兵敗投降去了。 朝中群臣尚不知得,反降詔優獎承疇。 及後漸漸風聲傳得不好,崇禎更知無望,看看各大臣又一籌莫展,不覺嘆道:「君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 」即垂淚拂袖回宮。 各大臣亦失意含羞而散。 時李自成既奮攻 第三重城,適軍中又傳吳三桂帶兵回 京,心中亦怯于吳三桂之勇,即與左右計商抵拒吳三桂之法。 牛金星道:「吳三桂出鎮寧遠時,留家眷在京。 他有歌妓陳圓圓,為國戚田畹所賜。 他自受圓圓,為人言嘖嘖,他父吳襄故不令他隨帶赴鎮,故尚留京中。 那圓圓為三桂心中的人,若擄圓圓以挾三桂,料三桂必為我用也。 」李自成道:「我奪其愛姬,彼將益憤,又將奈何?」牛金星道:「非奪取圓圓,不過借圓圓以挾吳三桂耳。 三桂勇而無謀,我若先破京中,它將以京城既破,救無可救,援無可援,勢必灰心。 我即留圓圓為羅致三桂之地,有何不可?」李自成深以為然,因此攻城益急。 時提督京營吳襄正督禦營守城,惟以寡眾不敵,終難抵拒,遂被李自成攻破。 李軍一齊擁入,吳襄先已被擒。 李自成因牛金星之議,先分付至吳襄家中將圓圓並吳襄全家擄至營內。 吳襄一見圓圓,即謂圓圓道:「媳婦若能一死謝吾兒,固足以全名節,亦足以壯吾兒之心。 吾兒必不負媳婦,上為國家,下為門庭,將復仇有日也。 」陳圓圓聽了,惟哭不成聲。 李自成卻責吳襄道:「大明失道,我方應天順人,同是中國人,誰不可為君?今汝被擒,吾固未嘗加害,是吾之加恩于汝者厚矣。 汝老賊猶不念恩,反作此言耶?」說罷,一面令吳襄押過一邊,徐令押圓圓上前。 李自成見她玉肌花貌,雖在悲苦之中,不失嬌嬈之態,看了不由心為之動。 乃讚道:「吾閲女子多矣,未見有如此艷麗者。 此楚莊王所謂世間之尤物乎?吾若得此人以充妃嬪,生平之願足矣。 」李岩諫道:「大王之言差矣。 自來美女一笑傾城,再笑傾國。 願大王勿萌此心,以國事為重,方不負臣等跋涉相從之意。 今為大王計,宜將吳襄、圓圓及其家人送還吳三桂,則三桂之感大王深矣。 那時不患三桂不為我用也。 」李自成道:「軍師之言有見不到處。 三桂若為我用,是我以他家屬送還猶可也。 若我送回家人與他,而他即倒戈相向,是徒中他人之計,此則必不可矣。 今我暫留吳襄、圓圓,以看三桂動靜。 三桂若肯降我,我即還他家人;三桂若為我敵,我即殺他家人,以泄其憤,不亦可乎?」說罷,便不從李岩之計,轉向圓圓道:「吾聞汝從三桂,為慕其英雄也。 今國破家亡,三桂未能以一矢相援救。 吾獨能踏平陝晉,掃靖燕雲,唾手而取北京。 我之英雄,較三桂若何?汝若舍三桂而從我,當不失妃嬪之貴。 」陳圓圓道:「大王此舉,如志在與朱明共爭江山,自應以仁義之師救塗炭之苦。 若以一時聲勢,奪人之愛而損人之節,固失人心,又誤大事,願大王勿為之。 」說罷,惟俯首不仰視。 時李自成諸將多在旁,圓圓只幾句話,說的李自成無言可答,只令將圓圓押在一處,不令吳襄相見。 時左右多勸釋還圓圓,李自成不允,只稱待全破北京之後,看過三桂動靜,再作計較,實則欲久後收為己有者,不從諸將之言,只傳令攻城。 時內城已是守衛空虛,守衛臣民多已逃走,居民又多畏自成殘酷,皆懸順民之旗。 官吏更不聞鼓勵軍士守城。 崇禎帝在宮中度日如年,愁眉不展。 宮人多勸道:「陛下可先逃別處,然後待勤王之兵,或可以恢復。 」崇禎帝道:「大小臣工,昇平則謀晉官階,患難則各保性命,誰復有能勤王者?眼見江山是沒望了。 只可憐太祖創業垂統二百餘年,至孤及身而墜先朝統緒,將何以見祖宗于泉下耶?」說罷大哭。 復轉入深宮,見了皇后及一子一女,不覺放聲長嘆道:「願汝等生生世世勿生帝王家也。 」各人聽罷,無不淚下。 皇后道:「今寇勢若何?豈不是江山全沒望了?何不渡河南下,徵調各路勤王之師。 」崇禎帝怒道:「朕惟不明,誤用無用之輩,以至于此,安復得有救國之人?古人說:國君死社稷,朕死乃本分也。 汝輩勸朕南下,豈汝輩獨欲偷生耶?」正說話間,宮人報道:「闖逆已進攻內城了。 」崇禎帝此時只與皇后及子女相對,左右並無大臣,但聞炮火之聲轟天震地,崇禎帝起向皇后道:「朕將死矣!天若不亡明祚,大江以南或有起義師以平寇亂者,亦當另立明君,實不忍偷生以屍大位。 但朕躬既死,汝輩將若何?」皇后道:「陛下死忠,妾則死義,兒女等死孝,又復何辭?」崇禎帝道:「如此方不負朕,但朕不忍汝等死於他人之手,不知汝等之意若何?」皇后道:「悉聽陛下之命。 」崇禎帝道:「如此則他日九泉之下,亦可以見祖宗也。 」說罷,提出一刀。 時炮火之聲越近,宮人又報:「敵兵已直進內城了。 ”崇禎帝聽了,更不答話,先舉刀把皇后殺了。 兒女在旁看了,皆不忍睹,只環而相哭。 崇禎帝割下皇后首級,復將子女一刀一個,殺了個乾淨,拿着幾個首級,直奔後宮來。 第2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吳三桂演義》
第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