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三桂想起了圓圓,在他明確要當皇帝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圓圓!想圓圓,使他興奮,使他悲哀,使他……使他最大震動的是遺憾。 他最為遺憾的是竟不能為圓圓親手戴上那頂皇后的桂冠——那是他結識圓圓後隱藏在心頭的一個秘密的夢!圓圓不理解他的這個夢,她不想擁有這個夢,她看破了紅塵,毅然決然地拋棄了這個夢。 而他吳三桂卻沒有,為了那個夢,還有圓圓的桂冠,為了那個夢,他背叛了三次——啊,「墨折三截」在這兒!它終於在吳三桂的頭腦中複印了完整的影像:叛明——叛闖——叛清! 吳三桂豁然開朗。 這讖語既是指責這段舊事,他也不願去多想了。 他被多少人罵過,何必為此多想?就是上天也責怪他,但不也還給他以天下至貴之命嗎?讓他在衡州完成上天給他的這個至貴的命運嗎?…… 吳三桂回到了山上的軍帳,神情高昂而又明朗。 他終於得到了平定躁動不安的一顆定心丸,他可以名正言順的毫無顧忌地圓帝國之夢了。 吳三桂一回到軍帳,連衣服都沒來得及換,立即傳召謀士李芳華。 同時下令召見遇事考慮周詳的胡國柱。 老態龍鍾的李芳華在隨從的攙扶下來了;女婿胡國柱風風火火地來了。 他們不知道吳三桂這樣着急的傳召是想幹什麼?這裡還沒有聽說發生緊急的大事。 但是,是吳三桂的命令,二人還是匆匆忙忙地趕來。 二人來到大帳時,吳三桂已經命人在帳中燃起了許多紅色的蠟燭,燭光照耀下的帳篷如同白晝。 李芳華,胡國柱看這架式,再看看吳三桂笑眯眯的眼神,合不攏嘴的臉,就知道肯定是有天大的喜事發生。 吳三桂招呼他們來,就是為了告訴他們。 吳三桂見二人進來,忙着叫他們坐下,又迴避了近前的護兵、隨從。 吳三桂將進山夜訪高人的事情經過講述了一遍,又將道人告訴他的四句讖語說了出來…… 李芳華、胡國柱聽完吳三桂的訴說所表現出來的高興、激動情狀不亞於吳三桂。 他們跟隨明主出生入死打天下,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盼望着明主早日能登九五,自己成為開國的功臣,一代的良將,留名青史?他們自知不是張良和范蠡式的良將謀臣,於是也就不想成名功退,泛舟五湖。 吳三桂、李芳華、胡國柱三人在燭下仔細地研究了四句讖語中所蘊含的神秘大道。 但是半天過去了,除了第一句「墨折三截」可以說得通,講得明晰,對其他三句仍舊是無法拆解開。 「天道……深遠……何必猜測,」李芳華氣喘不迭,「天間自會明示,重要的是……咳,咳,咳……」一陣咳嗽截斷了李芳華的話。 這陣咳嗽憋得李芳華臉紅脖子粗,自是半天喘不過氣來。 吳三桂用愛憐的目光看著這位老謀臣,見大謀臣如今只剩下李芳華一人了,而且到了風燭殘年的地步。 方獻廷死了,汪士榮死了,劉玄初死了,胡守亮也死了。 現在的吳三桂多麼想和這些謀士們共同分享來之不易的快樂啊!可是不行了,他們都去了,命裡注定他們沒有這個福份! 胡國柱見狀,連忙上前為李芳華搗背捶胸,把他從劇烈的咳嗽中輓救出來。 李芳華清了清嗓子,接著說:「最重要的是……是籌劃……大——典!」 「對!籌劃登基大典——父王,此事可由兒臣負責籌劃!」胡國柱作為女婿和智勇大將,為吳三桂爭天下竭心儘力。 「啊,」好!”吳三桂用手一拍桌子,興奮地卻又十分爽快地說,「此事就交由國柱籌劃!李先生,請你儘力輔之,如何?」吳三桂笑着望着二人。 「謹遵王命!」胡國柱回答。 李芳華滿面紅光地不住點頭:「天子登基,這不世之鴻運將扭轉戰局了。 」 吳三桂點點頭,他心中也是這樣想的。 吳三桂稱帝之事,就這樣在這紅燭滿堂,群情激動的情況下預定下來。 四更時分,吳三桂回到他的衡州城中的「王宮」。 他心中高興,想抱著八面觀音盡情地享樂一翻,顫狂一翻。 在吳三桂的體內,流動着軼失已久的雄性的力量。 吳三桂徑直地走向八面觀音的寢室,一把撩開了寢宮的紅色帷帳。 眼前的景像一下子使他獃愣在當地:床上有女人,有狗,有蛇,還有一個光着身子的男人……八面觀音怯怯地看著他,卻沒起身,摟着那條黑狗,摸着那個男人向他又媚又怕地笑着……那個男人卻如同一個昏迷的病人一般,渾然不覺有人進來,正用大眼睛盯着他—— 稍頃,吳三桂從獃愣中緩過來,哈哈大笑:「你這只母狗,名堂還真多!」——吳三桂久經戰陣,尤其是在緬甸的原始叢林中追殺南明時,什麼樣的蛇都見過,都不怕。 現在反倒看見那條蛇在床上游動,在女人身上游動,覺得稀有的刺激,體內又萌發了衝動……他想到他將貴為天子,將有無盡的享受,將有無數的女人,這點花樣不應算什麼…… 那個領軍護衛痴迷迷睜開兩眼,回頭發現吳三桂站在當室,嚇得一激凌跪倒在地,口不能言…… 領軍護衛自從在長沙王宮中暈倒兩次之後,就發覺自己變了一個人,對於八面觀音發出的或高或低,或婉轉或爽直的呻吟和喘氣不再是警覺,欲探究竟,而是迷戀,繼而是沉迷。 他一聽到八面觀音的呻吟之聲,眼前就立即浮現出八面觀音在床上翻滾的動作和豐富多彩的姿式,他就想長久的凝視八面觀音的種種勾魂的情態。 他確信,這是一個迷人的寶物。 第40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吳三桂》
第4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