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再拜,王亦拜。 歡出,備服禦,進湯沐,達夜嚴警。 明旦,群臣執鞭以朝,使斛斯椿奉表勸進。 椿入帷門,罄折延首而不敢前。 王令思政取表視之,曰:「今不得不稱朕矣。 」歡於是代為中興帝作詔策禪位焉。 四月戊子,王即位於洛陽城東郭,是為孝武皇帝,年二十三歲。 用代都舊制,以黑氈蒙七人,歡居其一。 帝于氈上西向拜天畢,入禦太極殿,群臣朝賀,升閶闔門,大赦,改元太昌。 以高歡為大丞相、天柱大將軍,世襲定州刺史。 百官進爵有差。 加高澄侍中、開府儀同三司,自置開府以下官屬。 澄入謝,帝悅其俊美韶秀,賜宮錦三百匹、白玉帶二條、黃金百斤、珍珠無數。 蓋知澄為歡所愛也,故厚賜之。 一日,王思政、孫騰侍側,帝曰:「高王勛在社稷,其勞大矣,恨無官可以酬之。 朕聞其有女待字,意欲納之為後,重以婚姻之好,二卿以為何如?」又顧孫騰曰:「卿系王之舊 人,可與思政同往,一致朕意。 」二臣奉命往見高王,致帝求婚之意。 歡辭曰:「吾女年幼貌陋,不可以上配至尊。 如欲申以姻好,帝有妹華山公主,與吾弟高琛年相若,可以尚公主。 煩二公轉達于帝,未識可否?」二人辭去,覆命于帝。 帝曰:「其弟高琛固可尚公主,朕即選為駙馬。 至高王之女,朕虛中宮以待。 二卿還當為朕曲成。 」騰曰:「歡妻婁氏助歡成業,其女婁所鍾愛。 乞帝加恩于婁,婁氏允則歡亦允矣。 」帝曰:「高王妻妾有幾?」騰曰:「一妻五妾。 」因各舉其姓氏以對。 帝欲悅歡,遍賜封號。 婁妃封渤海王正夫人,王千花封渤海左夫人,穆金娥封渤海右夫人,胡桐花封恆山夫人,岳靈仙封遂安夫人,游瑞娥封儀國夫人。 恩旨頒下,高王大喜,入朝謝恩,曰:「臣無大功,陛下念臣,恩及妻孥。 臣銘心刻骨,慮無以報陛下萬一,但臣尚有衷情上瀆,臣少失怙恃,蒙姊雲蓮撫養,得以成立。 即領軍尉景之妻,乞陛下加封一號,以報其德。 」帝依奏,封景妻為常山郡君。 歡謝恩而退。 先是,王有叔高徽,為河州刺史,身故,遺一子歸彥,與母流落河州。 王迎之入京,歸顏尚幼,命高岳撫之。 鄴城入高隆之有才能,王以為弟,引為侍中,入侍天子。 王初起兵,世隆知司馬子如與王有舊,出為南岐州刺史,王入洛,召子如為大行台尚書,朝夕左右參知軍國。 又征賀拔岳為冀州刺史,岳畏歡,欲單馬入朝。 右丞薛孝通說岳曰:「高王以數千鮮卑破爾朱百萬之眾,誠亦難敵。 然諸將或素居其上,或與之等夷,雖屈首從之,勢非獲已,今或在京師,或據州鎮,高王除之,則失人望;留之,則為心腹之病。 且萬仁雖覆敗走,猶在并州,高王方內撫群雄,外抗勁敵,安能去其巢穴與公爭關中之地乎?況關中豪傑皆屬心于 公,願效智力。 公以華山為城,黃河為塹,進可以兼山東,退可以封函谷,奈何束手受制於人哉?」言未畢,岳執孝通手曰:「君言是也。 」乃遜辭為啟,而不就征。 歡覽岳表,謂其使者曰:「寄語賀拔公,關西事一以相委,無貽朝廷憂也。 」是時高王以兆在并州,思欲北征,乃留段榮父子、婁昭、孫騰、高乾、高隆之等於京師,其餘將士皆以自隨。 入朝辭帝,帝設法駕親送之乾脯山,群臣皆集。 王再拜,帝降座扶之,握手而別。 軍至鄴,送仲遠、度律至京,斬之。 澄請守鄴。 王分軍一半付之,又慮其幼,命高岳為副。 遂往晉州進發,沿途文武無不夾道迎送。 將至晉州,官吏軍民皆遠遠相接。 斯時晉州官署已改為王府,儀仗已半朝鑾駕,萬民爭迎,諸親眷屬無不嘖嘖稱羡。 王至府,先與婁妃相見,而後金娥、桐花以及子女皆來下拜。 少頃,游氏、岳氏、王氏諸夫人至,彼此相見畢,高王謂婁妃曰:「相別二載,幸各無恙。 今蒙帝恩,卿等皆賜封號。 今當吉日,理合開讀受封。 」眾夫人皆大喜,忙排香案謝恩。 是夜,王宿婁妃房中,笑謂妃曰:「以卿意量寬宏,故在外又娶三妾。 」妃曰:「願王功業日隆,多娶奚害?」王謝之。 次日,拜見內干夫婦、姊氏雲蓮,唯有彼此欣喜,各相慶賀。 今且按下不表。 再說孝武既登大位,唯恐高王拂意,委心相托,言無不聽。 高隆之恃王勢狎傲公卿,南陽王寶炬毆之曰:「鎮兵何敢乃爾?」帝以歡故,出寶炬為驃騎將軍,勒歸私第。 壬辰,帝鴆節閔帝于門下外省,仍詔百司會喪,葬用殊禮。 復殺安定王朗、東海王暉,以其曾稱尊號也。 詔遣太尉長孫稚到晉州,迎高琛來京尚主。 琛字永寶,少失母,撫于婁妃。 今將 結婚帝室,入辭婁妃,妃謂之曰:「小郎有此大福,非偶然也。 但勿恃家門之勢傲上慢下,斯保福之道。 」琛再拜受命,時年十六也。 秋七月庚子,高王發晉州、鄴城兩處人馬,北取晉陽,召高澄隨軍,命段榮守鄴。 又帶恆山夫人同往,以其曾征步蕃,熟於山川形勢也。 壬寅,王引兵入滏口,大都督厙狄干入並、陘。 庚戌,帝使高隆之率步騎十萬會王于太原,屯軍于武鄉。 斯時謀臣如雨,猛將如雲,軍威甚盛。 爾朱兆聞之大懼。 又并州兵士經過兩次大敗,無不望風生畏,誰敢迎敵?兆欲戰不能,欲守不可,於是大掠晉陽,帶了家眷北走秀容,連北鄉公主、孝莊後也不顧了。 第5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演義》
第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