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倭將洛正,見明兵圍城數重,緊逼攻打,往見平秀突獻策道:「今明兵如是急逼,俺軍屢戰不利,幸喜城裡萏糧不患不多,莫如閉城固守。 久則彼圍坡之兵必惰,乘其不意,富鋭突出,無有不全勝。 又乘其勝氣,掩聲廝殺,敵兵雖多,不足為慮呢。 」平秀突道:「副總之言,雖然有理,俺兵萬里渡海,孤城月暈,何可久耐?我自有計策。 」忽有探馬報道:「明兵一時退去十五里屯紮。 」洛正又道:「此是明陣之誘我出城。 退遠,又易懶惰。 我則只自固守,為上策了。 」平秀突冷笑道:「副總何長他人之氣習,滅自己之威風。 彼之退兵,不過是怕我冷箭,又怯我兵之不意突擊。 何足多憂?」洛正更不他語,退謂將佐道:「都總不料時勢,易敵自恃,恐我不利。 」且說平秀突,見洛正無言退去,自喜勝籌壓他,復與歐道士問了接戰之策。 道士道:「明將妖法,貧道定然掃除。 神兵之用,在於對戰,不在於守城。 願總兵出城搦戰,貧道在後,另出神兵火箭火龍之法,燒滅明陣無遺片甲罷。 」平秀突大喜,即出令箭一枝:「明日五更造飯,人馬飽吃。 昧爽,大兵出城,與明軍相望對壘,自有破敵之策。 」倭軍聽令,不敢怠慢。 次日五更蓐食,黑早鳴鼓耀旗,火把齊明,一時出城,行了十多里,平原處與明陣相對結寨,放箭,陣腳立營了。 原來明元帥退兵設寨,地名方山,地勢平坦,靠山傍水,便于設陣。 元帥見了平透突出城挑戰,在我彀中,於心大喜,當下排下九宮八卦陣勢,等候倭兵如何應接。 只見倭兵紛紛揮軍,分在左右,紮下營寨。 平秀突自去中軍,豎起雲梯,看明陣排成齊整,還下雲梯,冷笑道:「量他這個九宮八卦陣,誰不省得!他將此等陣勢,瞞人不過。 俺卻將陣勢先驚他膽則個。 」便令眾軍擂過三通盡鼓,豎起將台,就台上用兩把號旗招展,左右列成陣勢了,下將台來,上馬令哨開陣,自到陣前,與元帥打話。 那平秀突,怎生從新結束?戴了一頂三叉如意紫金冠,穿了一件蜀錦團花白銀鎧,足着四縫鷹嘴抹綠靴,腰繫雙環龍角黃鞋帶,左懸金畫寶雕弓,右插銀嵌狼牙箭,拿一枝畫桿方天戟,騎一遠鐵腳棗騮馬。 勒馬直到陣前,高聲叫道:「你擺九宮八卦陣待要瞞誰!你卻識得俺的陣麼?」元帥聽的平秀突要鬥陣法,便答應道:「軍行營寨,我自守陣,本非欲為瞞人者。 你既擺陣,使我識得,這又何難?」便叫軍中豎起雲梯,上了梯觀望了。 倭兵陣勢,三隊相連,左右相顧。 元帥早已認得,自下雲梯來,上馬出到陣前,挺鞭直指,喝道:「你這太乙三才陣,何足為奇!」平秀突道:「你識吾陣勢,看俺變法,教你不認罷。 」就勒馬入了中軍,再上將台,把號旗招展,變成陣勢,再出陣門,橫戟叫道:「你又還認俺變陣麼?」元帥也不上中軍雲梯,直前答道:「這應是變出河圖四象陣。 我明朝小兒們俱為知此陣法,你今誘什麼冒弄些兒?」平秀突搖着頭冷笑,再入陣中,上將台把旗左招右展,又變成陣腳,復出陣來。 元帥不待倭帥問明陣勢,笑道:「料你只是變出循環八卦陣,不足為奇!」平秀突聽了,心中自忖道:「俺這幾個陣勢,都是秘傳來的。 不期都被此人識破。 」即變更入陣中,下馬上台,復將號旗左右盤旋,變成個陣勢。 四邊都無門路,內藏八八六十四隊兵馬。 排列畢,覆上戰馬,直到陣前,搠戟在手,高聲大叫:「再此變成的陣,便復認來麼?」元帥喝道:「你如井底蛙,只知此等陣法,亦以為絶高麼!」平秀突聽了元帥不即說來陣勢,料知不識,假作壯談,便冷笑道:「你有不知了這陣時,輸俺一陣罷。 」元帥呵呵大笑道:「兀那海島小蠻酋!你謂俺真個不識你的麼麼一個藏頭八陣圖法麼?這等陣圖,皆有傳授來歷。 此四個陣,皆從一派傳派下來,並無足稀奇神變。 先是太乙三才,生出河洛四象,四象生出循環八卦,八卦生出八八六十四卦,已變為八陣圖。 此是循還無比的。 量這藏頭八陣圖法,瞞誰瞞的!瞞吾大明小兒,也瞞不過些兒呢!」平秀突先自心慌興沒,料道:「這廝小蠻種,都識此陣生生之勢,也非等閒人物了。 」便強意高叫道:「你既然認了俺的陣法,你且排一個奇異的陣勢,瞞俺則個」元帥喝道:「只我這九宮八卦陣,雖然淺薄,你敢打得來麼?」平秀突大笑道:「量此等小陣,有何難哉!你陣中休放冷箭,看俺打你小陣粉碎罷。 」元帥應諾,無放冷箭。 平秀突便傳將令,直教洛正、吉乎飛各撥三千軍,待俺打透陣勢,便來策應。 傳令已罷,眾軍擂鼓。 元帥已傳下令,教軍中整擂三通戰鼓,無放冷箭。 門旗兩開,放他打陣的倭兵入來。 平秀突帶了本部驍將十員,被甲馬軍五千,不從正面上來,轉右邊殺入陣內,後面的被弓箭手射住,止有一半軍馬入的去,其餘都回本陣去了。 卻說平秀突走到陣裡,便奔中軍。 只見中間空虛,不見一人。 平秀突知是中計,驚慌,面如土色,便教四邊亂打開舊路,斜刺裡要殺出陣,四面無路可出,正在危急。 且說洛正、吉乎飛各引三千兵,只等陣中勝敗,便來策應,卻不想不見動靜,情知平秀突在明陣垓心圍困不得出,又不敢殺過來。 第5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九層雲》
第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