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曰:「新君繼體,明能理民,使老幼得所,幽能把神,使怨恫罔生,此便是修行。 明無人非,幽無鬼責-,即此便是成佛。 流芳萬代,形朽而名不朽,即此便是長生不老。 持循-作為工夫,正儒者中正之道何如?色相皆空,意識俱忘,入定於寂滅之地,面壁于杳冥之鄉,在人民不稱惠,在社稷不歸誠,一日圓寂,神魂漂散,絶倫滅祀,負天地所生,辜祖宗所望,九泉之下,爾本來性靈問汝閻浮一生行實,汝則何辭以對?豈不愧汝神耶?且佛在西方,左道害民,未見彼今日現出真身,明日現出真身,吉人云:我是某人,因某年修緣得超度為佛者也。 佛無定名,由人自主,我老父于百年之後,即詐稱為佛,千世之下,人誰不信之。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只願汝為承家孝子,不令汝為上乘禪師,縱汝母割捨恩愛。 為婦人之仁,我心耿耿鐵石,欲息邪說詎詖行,不令汝不父其父而冒認他人為父者也。 敢有再言出家者,老父必唾其面。 」有詩為證: 不負形來不愧生,勝如為佛得升天。 克家孝子惟承繼,冒認他人色愐然。 尊者見父不令其出家,默默無言,終日不食,惟抱膝長嘆而已。 母勸之曰:「佛以見性為本,不食則滅性,遺下臭皮囊,何能成得佛也。 」尊者勿聽。 母又曰:「未為吃素佛,先為辟榖仙,兒今日欲不為佛而變為仙耶?何為不食?」尊者勿聽。 母又曰:「釋家只教人戒酒斷葷,恐葷酒昏穢其靈性也,未曾雲不用修行,僅僅一不食成之也,何為不食?」尊者又不聽。 母曰:「儒乃釋道折衷之準,儒之教人為聖為賢,只曰:終食不違,食無求飽而已,未聞亞聖、群賢均自絶食中出也。 汝煩惱障未除,何能頓效得無煙火氣味。 」母三四勸尊者食,勿聽。 飯僧供佛載經書,不食如何餓體膚。 儒者教人非辟榖,止緣惱障未能除。 夫人乃謂國王曰:「此子靈性已入佛門,現今只留下皮囊還我父母,不如遣之出家,償所夙心,免得遺笑四鄰,謂我國中有逆命子,有枵腹佛也。 」 國王曰:「善。 朕聞國中禪利多性見心明,可為沙門師表,明日遣子事之,令之投大遺艱,責備不堪,或得其回心亦未見得。 」次日,令人送尊者至禪利多寺中為門第。 禪利多領了國王言,命寺中事務一一責之辦理,尊者亦粗能辦應,無遺漏脫。 晚間臥不貼席,惟抱膝嵬坐,冥悟佛教而已: 令子從師入寺門,遺艱投大奠容存。 若能回得見心意,勝過靈山轉法輪。 一日,利多出外行化,尊者獨在僧房修養,忽見天上一道毫光,炯然下矚,光中露出一條坦平大路,尊者依神光徐行十里,到一大石岩,崔嵬驚人,岩前有一石窟,深廣可居。 尊者遂燕寂其中,性靈參見如來。 如來遂授法旨,且為之授記,令其還生行化。 經十年,其屍宛然如昨,未有朽壞。 尊者醒來,如熟睡初覺,目能慧照,非十年以前之目,心能超悟,非十年以前之心。 有詩為證: 窟中燕寂不逡巡,不覺閻浮已十春。 祖佛悉將真竅授,責令行化滿乾坤。 尊者回見國王父母,父母驚而問白:「聞汝為佛所誤,燕寂石窟已經十年,安得復返?」尊者曰:「男身寂非心寂也。 性靈直到靈山,參見如來世祖,世祖為男設法受記,在天上未幾,回來陽世已十年矣。 看來佛不誤人,人自不為耳。 」母曰:「汝十年復返,真西方聖人也,今子之來度我等赴靈山耶?」尊者曰:「父母其一者也,更欲普渡眾生,父母時今須如此如此修行,男行化回來,即當脫化。 」 汝往西天見聖人,靈山脈衍行同倫。 責令行化乾坤內,何況雙親不辟門。 尊者辭了父母,行化至摩提國,普渡眾生。 一日,見山舍一童子名伽和舍多,手持圓鑒,直造尊者之前,欲求濟度。 尊者問曰:「持鑒童子,汝年幾歲?」童子曰:「百歲。 」尊者曰:「沖年童子,何得誑言百歲。 」童子曰:「我不理會,正滿百歲耳。 」尊者曰:「聆汝之言,善悟佛機耶?」童子曰:「佛言人生百歲,不能理會佛機,未若生一日得秘訣,而了完佛事者也。 」尊者又問:「汝子中所持之鑒當何所表白?」童子曰:「此鑒非僅僅兒童戲具,諸佛大圓鑒,內外無瑕翳,兩人同得見,心服皆相似,此數言乃鑒之所表,汝和尚以為何如?」尊者曰:「如來之道,授教於我,令吾返世,以行此如箋之緒,今城中人誰能撤去內外障翳,求其能了了會悟,為沙門法器者,非子而誰?」遂為之說偈云: 心地本無生,因地從緣起。 緣種不相妨,葉果亦復爾。 尊者說偈畢,即攀樹而化,漢昭帝十三年時事。 第五尊 勸善羅漢 闍夜多尊者,中天竺國人,鐘秀氣所生,質極聰慧,良知所啟,聞一即能知十,舉始即能見終,心無翳障,理無遺明,生在中國,加之學問可與超凡入聖矣。 天賦維均,不因夷有限不益信哉。 竺國之人,俱稱為姻沖大士。 其家世代欽祀如來三寶,不惟不能脫化作佛,其祖與父每每患瘵疾而死。 聞大月氏國婆羅門之子鳩摩羅多傳如來衣鉢,在天竺國講三生過去未來,談作善造惡因果。 闍夜多尊者年方幼沖,徑往演教寺中謁之。 鳩摩羅多聞其神識,且能托吾徒而請謁,仍以大士禮待之。 夜多懷疑而問曰:「善惡之報,各以數應,理乎?」有詩為證: 世家祀佛獲非災,心下懷疑未遣排。 聞有講談因果客,故趨請問業何來。 第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
第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