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發表的短篇小說《沉重的時刻》中,他就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刻畫這位大詩人在創作過程中嘔心瀝血、備嘗艱辛的形象。 在長篇小說《魔山》、中篇小說《托尼奧·克勒格爾》和《顛倒錯亂和早年的傷痛》中,他曾不止一次地借主人公之口讚揚席勒和他的名劇《唐·卡洛斯》。 為了紀念席勒逝世一百五十週年,作家于一九五五年夏逝世前不久分別在兩個德國宣讀他所撰寫的《試論席勒》一文。 他說:「人類要求道德與秩序,正義與和平,而不是互相辱罵,野蠻欺詐和殘忍仇恨。 」在《試論席勒》的結尾部分,托馬斯·曼號召德國人民「要相愛,和平,珍惜自己的品德」,反對現代軍國主義者。 托馬斯·曼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還在醞釀新的文藝作品。 但他未能實現自己的計劃,就以八十歲的高齡于一九五五年八月十二日與世長辭。 托馬斯·曼最大的成就,無疑是《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等舉世矚目的長篇小說,但他的中、短篇小說,特別是早期的中篇小說寫得非常出色,在德國文學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托馬斯·曼在十九歲時發表的中篇小說《墮落》是使他嶄露頭角的處女作,第一次發表在一八九四年十月的《社會》雜誌上。 小說的佈局和寫法上可以看出十九世紀法國作家的痕跡,文筆簡潔、流暢,結構嚴謹,故事性強。 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大學生和一個女演員,兩人熱戀了一陣後,女演員因經不起金錢的誘惑而墮落,大學生失戀之餘,憤世嫉俗,痛苦不堪。 作者告訴人們,在金錢萬能的社會中,藝術家要潔身自好是難以做到的,而女藝人則更加處處受壓抑,遭欺凌,在金錢的淫威下屈服。 在這樣的社會制度下,根本談不上什麼「婦女解放」。 托馬斯·曼對女演員韋爾特納的墮落既有譴責的意味,也有同情的成分。 由於托馬斯·曼受叔本華、尼采及某些作家的影響,他的早期作品明顯地流露出悲觀的色彩,從一八九六年發表的短篇小說《幻滅》和一八九七年發表的《死》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 在《幻滅》裡,作者以不大的篇幅刻畫了一個窮愁潦倒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他屢遭不幸,鬱鬱不得志,因此灰心喪氣,對前途不抱任何希望。 這篇故事一方面固然說明了作者的思想傾向,另一方面也較為典型地反映出小人物苦悶徬徨的心情。 《死》中描寫的那個病人,情緒則更加陰暗,整篇小說籠罩着一片慘霧愁雲,使人感到彷彿世界末日即將來臨。 一八九七年發表的中篇小說《矮個兒弗裡特曼先生》,是托馬斯·曼早期作品中的力作之一。 作者在《三十年故事集》的序文中,也稱它是「我早期作品中的有典型意義的成就」。 在作者筆下,矮個兒弗裡特曼不但是個生理上有缺陷的畸形人,而且思想上也是「畸形」的。 他誤以為美麗動人的林林根夫人鍾情於他,於是利用在溪邊散步的機會向她求愛,不料這位冷若冰霜的貴婦人輕蔑地把他推倒在地,揚長而去,矮個兒經不起這一沖擊,萬念俱灰,就讓自己沉入水中,與世永別。 顯然,作者對病弱而命運坎坷的主人公是寄予同情的,而對林林根太太之流的上層人物則持鄙夷態度。 從這裡,我們也可隱約窺見托馬斯·曼人道主義思想的萌芽。 譯者前言5 托馬斯·曼在許多早期作品中,着力表現「局外人」的處境以及他們的孤獨感。 他筆下的一些所謂「局外人」,有的像上面提到的弗裡特曼那樣,是發育不健全的畸形人,有的則是酗酒成性或貧苦失意的小人物。 《托比阿斯·敏德尼克爾》中的主人公和《去墓地的路》中的羅布哥德·匹普桑姆就是這樣的人。 在前一篇中,生性怪僻、落落寡合的敏德尼克爾由於生活困頓,在灰心絶望之餘竟親手殺死他所寵愛的一條小狗;而後一篇中,匹普桑姆因為一件小事與別人爭執,最後落得瘋瘋癲癲的下場。 這兩篇小說雖然字數不多,但作者向人們展示了社會的一幅陰暗畫面,讀後心情異常沉重,使人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某些小說。 一九○三年發表的短篇小說《饑餓的人們》,同樣描寫了擯棄于生活之外的那種「局外人」:這是一個生活富裕、孤芳自賞而渴求真理的知識分子,整篇小說通過他的內心獨白,展示了他複雜而矛盾的精神世界。 在小說的結尾部分,他遇上了一個饑餓的窮人,這個窮人在寒風中縮成一團,用紅炎炎的眼睛瞅着他,這時他忽然認識到他們彼此是「同病相憐的兄弟」,對方的饑餓是在肉體方面,而自己的饑餓則在精神方面。 最後,主人公道出了他的肺腑之言:「我們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我們得不到安寧的受苦難的人啊;……需要另一種愛,另一種。 」顯然,這也正是托馬斯·曼本人的觀點。 第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湯瑪斯短篇》
第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