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期之後,死去青年的未婚妻到醫院來了,她是來向治療和護理過青年的醫生和護士們致謝的。 她帶來了禮物:一對陶制的小鹿,就是那種經常擺在唱片架上或小提琴陳列櫃中的陳設品。 這頗符合她那在樂器店工作的女孩的身分。 這位20歲的女孩,平靜而安詳地道謝之後便離去了。 而第2天早上人們發現她服安眠藥自盡了。 我望着那一對陳設品,一隻擁有兩支大角的健壯的公鹿和一隻可愛的母鹿,不禁黯然神傷,默默無語。 死去的青年在遭到轟炸時,他只有4歲,他不僅不應對戰爭負責,甚至連那一完全是蠻不講理出其不意的原子彈襲擊也都無法理解。 就是這個幼兒在20年之後,以他自己的肉體為國家承擔了責任。 也許他儘管是一個幼兒,只要他是這個國家的一員,就不得不被捲入到這個國家最壞的選擇中去。 難道作為一個國家的國民竟然是如此悲慘! 但是,自殺的未婚妻,年僅20歲,這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年齡,正是戰後出生的孩子。 儘管如此,她按照自己的意志,同原子彈受害青年休戚相關,在青年死後,她履行了她所能盡到的對青年的全部責任。 國家未能對青年做任何事情。 就是以整個國家也無法填滿青年絶望的巨大的凹坑。 但是一個純屬戰後一代的女孩,卻以她追隨青年而自殺的行動充填了這一黑暗的凹坑。 這位20歲女孩以自己意志做出抉擇的壯烈行動,不能不使目前生活在這個國家中的所有的人受到震撼。 那是年輕女孩為救助一個被推入絶望深淵的青年而做出的絶望的選擇。 她使一種價值顛倒過來了。 她以一個成為犧牲品的柔弱姿態,給予國家所進行的卑鄙的欺騙,而實際上是給予一切國家的欺騙和倖存者所進行的欺騙,以致命的打擊。 然後,她和戀人攜手並肩,共同向着以他們獨自的威嚴所裝點的死亡之國走去。 那是一個絶不容許他人介入的孤獨而莊嚴的死亡之國,是一個在絶對個人意義上的僅屬於兩個人的死亡之國,它絶不容許導致他的戀人在幼兒時期就遭到意外襲擊的國家的陰影介入。 無論是在白血病的「假期」中依然勤奮工作的青年的自製力,還是女孩那堅決拒絶在未婚夫死後繼續活在世上而自殺死去的決心,都是堅不可摧的,他們不會接受騙人的國家和騙人的生者。 面對著那一對陶器製成的健壯的公鹿和可愛的母鹿,人們只能感到無限的空虛和悲哀。 20歲的女孩給人們留下了穩重溫柔的印象,自殺身亡。 她最大限度地完成了一個人對死於原子病的青年所能做到的一切。 而這絲毫不存在自我犧牲之類的含義,只是出於起決定作用的強烈的愛。 而這種強烈的愛還可以置換為另一種感情,那就是對我們這些倖存者和我們政治的強烈的恨。 而她卻沒有控訴,只是默默地死去。 這位20歲的女孩對我們做出了最為寬大的從輕處罰。 而對於我們來說,卻沒有任何值得原諒的,可能只是由於這位20歲的女孩具有溫順和自尊的性格,才未曾控訴對我們的憎恨。 關於這對戀人的死,我有一種推測。 雖然它不外是一種設想,但我卻相信事實就是如此。 當青年以兩年的「暑假」為期而就業時,恐怕他不會認為自己痊癒而開始工作了。 無論醫生在說著多麼誠實的謊言,也無論怎樣對病歷保密,我想他都會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白血病患者,而他卻敢於在白血病再次俘獲自己之前去踏踏實實地從事勞動。 這位女孩可能也是在瞭解真相的情況下,同這位青年開始戀愛並訂婚的。 否則,一對24歲和20歲的青年訂婚豈不是為時尚早嗎?他們可能已經預見到死亡的時刻即將來臨,所以才很快訂婚的。 當死神終於降臨到青年頭上時,女孩或許是早有準備地安祥地選擇了死亡。 她既不是面對未婚夫的死,由於過度悲痛而決心隨他而去,也不是因被逼入絶望的深淵,除了死亡之外別無選擇而自殺的。 恐怕從她愛上這位青年的那一天開始,便已在注視着那近在咫尺的必然的死亡。 她與青年休戚相關,她將自身投入到青年的命運之中,但這將是一種最為徹底的命運抉擇。 眾所周知,當年為了報告廣島上空的氣象情況,觀測機曾先於攜帶原子彈的飛機飛往廣島。 機長是陸軍少校伊薩利。 12年後,他因襲擊了德克薩斯州的兩家郵局而被捕。 後來以精神錯亂為由被判無罪。 而經美國複員局的精神病醫生證實,他的精神錯亂是來自于對廣島的負罪感。 當伊薩利這個美國人襲擊郵局時,陪審員們,也就是普通的人都無法認定他有罪,他們曾猶豫不決。 這一事實說明,就整個人類而言,廣島是他們產生共同負罪感的根源。 如果,這裡出現一個極其殘暴的殺人犯,而導致他犯罪的根源則是因廣島被炸而產生的絶望感。 我們又有誰會有正視這一罪犯的勇氣呢?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卻未曾出現過最能引起我們負罪感的罪犯。 對此,我們不能只稱之為僥倖。 這種僥倖,只有廣島人或者只剩下絶望的人們,以他們那驚人的自製力帶給我們的,我們當永誌不忘。 如果那位死於白血病,沉着而穩健的青年,沒有利用兩年「假期」去勤奮地工作,而是成為一個罪犯,這即便是設想,也足以使我們平靜的心受到沉重的打擊。 而實際上,青年卻剋制着自己送走每一個工作日,並且得到了一個對他一往情深的戀人,甚至當他死後立即自殺,隨他而去。 我們不應忘記,這完全是一個超出常識的人間罕見的結局,甚至可以說它是離奇的。 第33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
第3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