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島的小河》第10期上有這樣的記載:幾個老人沒有自殺,也沒有發瘋,就這樣忍受下來,過着屬於他們自己的日常生活。 這是原子彈爆炸後最為安穩的三位孤老的生活。 無疑對一般人來說,保持他們平靜語調這種異乎尋常的忍耐力,大概不能不說是一種難以控制的平衡吧。 "我今年72歲。 原子彈爆炸時,我在廣島市西口的太田川放水路附近的一家屠宰場做工。 時值盛夏,我胸前只掛着個作業圍裙。 突然轟的一聲巨響,就那個姿勢,仰面朝天地飛到辦事處前的水泥地上。 在屠宰場是赤腳作業,腳上紮了許多碎玻璃。 在各種異常的響動的包圍中,我持久地處于一種無知覺狀態。 "在昭和21年2月末,我眼睛突然疼得不得了,就到市裡的A醫院去診治。 眼睛已漸漸看不清什麼了。 附近醫院的醫生也都看過了,全是白費。 「直到爆炸之前,我沒用過一次藥,身體漸漸衰弱下來,去年12月終於作了肝臟和盲腸的手術。 結果,知道胰臟也不好。 適逢太田川放水路的工程重新開工了,市營電車要在那裡通過,誰也不得不離開工地。 我不知道有多少次想尋死,可又想這樣死也太沒價值。 我這樣勸誡自己,於是就改變了主意。 」 後來他的老伴死了,身邊唯一的親人患小兒麻痹的侄兒不久也結婚走了,他就成了一個真正的孤零零的人,打發着時日。 曾是屠夫的他,自嘲地這樣感謝道:「我雙眼已失明,又很困苦,還享受着人們的種種恩惠;說煙捲掉了,就有人給拾起來……」。 一位教琴的孤獨的74歲的老婦人這樣說:「學琴就得學譜,直到現在,一看見譜我就會想到琴。 教學也是對從前的知識的複習,就像模仿那樣,一遍一遍地去教。 一彈起琴來就什麼也不想,真是非常幸福。 ……從租的房子裡面出出入入,也非常便利。 為了使自己習慣于大樓,稍微費了點兒力。 在喪失一切之後,也許能得到點兒什麼。 在原子彈爆炸之後,我深切地體會到這種滋味。 」 還有一個人,仍然是74歲的老婦人,她說了這樣一番話:「散步是健身的最好的辦法。 沒事兒就各處走走,人們都說走走好。 我的丈夫死在中國東北,妹妹死在沖繩,大兒子戰死在中國的華中,二兒子安葬在沖繩的健兒塔裡供人們祭奠。 現在,我享受着生活保護,給別人家跑外,或者看門,苦心打發着日子。 聽收音機的費用最讓我吃不消。 如今,我最後的願望,就是想到侄兒亡靈所在的沖繩健兒塔去祭奠一下,這可以說是我的一樁心事。 」 這些在原子彈爆炸後倖存下來的孤老們,我想只有他們才稱得上身處逆境也不自殺的人。 還有老邁而又失明的屠夫也沒有自殺,那是由於他本身具有堅強的意志;還有一位同是74歲的老婦人,也沒有自殺,也許這是因為他們同屬於原子彈受害者團體,並由此而獲得自己解放自己的機會。 教琴的老婦人說:「就剩下我自己了,我也加入了原子彈受害者協議會,在那裡我交了朋友。 」她各處奔走,為了求得被原子彈爆炸損害的身體健康的恢復而工作着。 她這樣說:「昭和35年,廣島市皆實町原子彈受害者協議會接納了我,消除了我獨居的寂寞。 在協議會裡,悲哀也好,歡樂也好,那毫無隔閡的交談以及遠方陌生人的募捐,這些暖人心肺的情誼,使我心頭湧起堅持活下去的勇氣。 」說起「勇氣」這個詞,被原子彈爆炸傷害了的那些孤老們所使用的「勇氣」,即使心靈創傷的程度有所不同,與死去的畸形兒的母親所使用的「勇氣」,都同樣具有一種道德的力量。 我曾敘述過長期積極從事和平運動的原子病醫院的《最後的人》即宮本定男的遺稿。 和原子彈受害者的孤老們同樣,宮本是身處逆境也具有不自殺的勇氣的人。 特別是在原子病醫院同樣住院的患者當中,無論是誰做了有失檢點的事,他總是不高興,而且嘟嘟囔囔地批評個沒完。 他屬於「比任何人、任何患者的自尊心都強」的一種性格。 悼念他的一位住院患者說,「獨斷專行、不和悅的宮本先生,是一位誠實的人。 」 他平常總是一副不高興的樣子,嘮嘮叨叨地,總繃著臉。 這大概主要是因為他不是脫離現實世界,而是隱遁到原子病醫院裡來的患者。 在原子病醫院的住院患者中,他是唯一的發現了並密切關注着現實社會的人,因此,儘管他沒有分擔管理醫院的義務,但他還是自動地禁止把醫院的餐具隨意拿到病房裡使用,對配餐室使用煤氣後的收拾工作,吹毛求疵等等。 他還用火柴棍和厚紙,塗上顏色做成城池,用小貝殼塗上金粉做成浦島太郎等手工藝品。 勤懇地投身于日常生活的性格,和絶望的人是完全不同的。 然而,他那靈巧的手,終於涼得像冰一樣,在室內也得戴手套,便不得不停止了他的工作。 我在他遺留下的文章中,發現一行引人注目的文字:「面對悲慘的死而持續戰斗的人們。 」面對悲慘的死,或者說「頂着悲慘的死以期獲取新的生命的戰鬥」,他不這麼說,而說成「面對悲慘的死」、「達到悲慘的死的戰鬥」。 我對已經完成了悲慘的死的宮本定男氏,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息的文章裡,並不想說他用錯了詞。 大概在他的心目中,是要選用最恰當的詞語,寫下「面對悲慘的死而持續戰斗的人們」的遺言。 第31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
第3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