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移署陝西巡撫。 疏言:「陝屬平原八百餘裡,農率待澤於天,旱則束手。 惟鑿井灌田,實可補雨澤之缺。 臣居蒲州,習見其利。 陝屬延安、榆林、邠、鄜、綏德各府州,地高土厚,不能鑿井。 此外西安、同州、鳳翔、漢中四府並渭南九州縣最低,渭北二十餘州縣地較高,掘地一二丈至六七丈,皆可得水。 勸諭鑿井,貧民實難勉強。 懇准將地丁羨銀借給充費,分三年繳完。 民力況瘁,與河泉自然水利不同。 請免以水田升科。 」上諭曰:「此極應行之美舉,當徐徐化導,實力奉行,自不能視水田升科也。 」擢吏部侍郎,仍留巡撫,尋實授。 紀疏言:「陝西水利,莫如龍洞渠,上承涇水,中受諸泉。 自雍正間總督嶽鍾琪發帑修濬,涇陽、醴泉、三原、高陵諸縣資以灌溉。 惟未定歲修法,涇漲入渠,泥沙澱閼,泉泛出渠,石罅滲漏。 擬於龍洞高築石堤,以納眾泉,不使入涇。 水磨橋、大王橋諸泉亦築壩其旁,收入渠內。 並額定水工,司啟閉。 」均從之。 陝西民憚興作,言紀煩擾。 上令詳勘地勢,俯順輿情。 三年,命與湖北巡撫張楷互調,時報新開井七萬餘,上令楷察勘。 楷言民間食其利者三萬二千餘,遇旱,井效乃見。 民益私鑿井,歲歲增廣矣。 紀至湖北,自陳不職,部議降調。 上諭曰:「紀在陝西鑿井灌田,料理未善,致反貽民累。 惟其本意為民,命從寬留任。 」五年。 總督德沛劾紀以公使錢畀護糧道崔乃鏞,上又聞紀以淮鹽到遲,令民間暫食私鹽,諭紀自列,紀疏辨,下部議,降調。 六年,再授祭酒。 九年,督江蘇學政。 以父憂歸。 十四年,起授山東布政使。 以東省貧民借官穀累百萬石,請視部定價石六錢,收折色,紓民力。 十五年,命以副都禦史銜再督江蘇學政,力疾按試。 旋卒。 紀潛心理學,上亦聞之,再任祭酒,召見,命作太極圖說。 歷官所至,以教養為先。 遇事有不可,輒艴然曰:「士君子當引君當道,奈何若是?」 喀爾吉善,字澹園,伊爾根覺羅氏,滿洲正黃旗人。 先世居瓦爾喀,有赫臣者,當太祖創業時來歸,授牛錄額真。 使葉赫,葉赫部長金台石使人戕之。 太祖滅葉赫,令其子克宜福手刃其仇以祭。 克宜福從軍有功,世職至三等阿達哈哈番。 克宜福子喀齊蘭,官至正黃旗副都統;孫凱里布,官至吏部尚書:皆襲世職。 喀爾吉善降襲拜他喇布勒哈番,授上駟院員外郎。 歷工部郎中,兼襲世管佐領。 雍正六年,命偕通政使留保如廣東按署巡撫阿克敦等被劾狀。 八年,擢兵部額外侍郎。 九年,授侍郎。 十三年,以驗馬不實奪官,令往盛京收糧。 乾隆元年,起廢籍,命管圓明園八旗兵丁。 復往盛京收糧,奏禁八旗台站官兵與朝鮮貿易。 上諭曰:「官兵不暇貿易,亦不諳貿易。 當令商民與互巿,務均平交易,毋抑價,毋強索。 」三年,擢內閣學士。 遷戶部侍郎,協理步軍統領刑名事務。 調吏部,四年,命兼管三庫。 五年,授山西巡撫。 上聞山西布政使薩哈諒、學政哈爾欽皆貪婪,詢喀爾吉善。 喀爾吉善疏劾,命侍郎楊嗣璟會鞫,論如律。 上以喀爾吉善不即劾,下部議,奪官,命寬之。 又劾河東鹽政白起圖貪婪,白起圖疏辨,命副都統塞楞額往鞫,論如律。 七年,調安徽。 八年,復調山東。 疏言:「山東歲饑,民多流亡,而鄰省貧民亦有轉入山東覓食者,請飭官吏勸各回故土以待治賑。 」上諭曰:「所見甚得體。 各省督撫當於平居無事時委曲開導,使知敦本務實,力田逢年;若輕棄其鄉,本業既荒,無所依倚。 即國家收養資送,亦不得已之舉,非可恃為長策也。 」又以濟南、武定、東昌三府遇旱,濟南、東昌府倉存穀緩急可相通;武定無倉,請撥登、萊二府倉穀以濟民食。 九年,疏言:「方春糧價踴貴,貧民艱食,請酌量減糶。 」又言:「山東兵米,本折兼支,春季價昂支折色,秋季價減支本色,請春秋二季本折更換。 」又請修德州、海豐、惠民、樂陵城工以代賑。 復以濟南、武定諸屬縣麥復不登,令於曹、沂諸府豐收之區採買接濟。 上皆允之。 直隷槁城知縣高崶請開臨淄、即墨、平陰、泰安、沂、費、滕、嶧諸縣銀、銅、鉛、鐵各礦,事下喀爾吉善勘奏,奏言:「東省拱衛神京,地跨四府八縣,形勢聯屬。 礦洞久經封禁,未便開採。 利之所在,眾必共趨。 恐濟、武災區,沂、曹盜藪,別生事端,應仍封禁。 」上亦如其請。 十一年,遷閩浙總督。 台灣生番為亂,遣兵討之。 奏言:「台灣流民日多,匪類肆竊,甚或恣行不法,民間謂為闖棍。 請令竊案再犯及闖棍治罪後,並逐回內地。 」又請在台人民迎取眷屬,限一年給照過台。 浙江處州總兵苗國琮請於官山種樹,儲戰船桅木之用,下喀爾吉善勘奏。 奏言:「令有司種樹,須先糜帑,且必百十年後始中繩墨,日久稽察非易。 不若許民自種,在官不費經營,而巨材可獲實用。 」從之。 疏劾浙江巡撫常安貪婪,命大學士訥親往鞫得實,論如律。 詔嘉其公直,加太子少保。 疏言:「寧海東湖舊與海通,宋後失修,飭府縣察形勢土性,導士民輸資築堤,撥為世業,定限升科。 」上諭曰:「勸課農桑,興修水利,務本之圖也。 欣悅覽之!」十五年,加兵部尚書銜。 十六年,上南巡,蠲江南積逋二百餘萬,浙省無逋賦,亦特蠲本年正賦三十萬,制詩褒之。 十七年,以年老乞休,溫詔慰留。 疏言:「閩省產米少,本歲豐稔,宜為儲備。 請現存倉穀不及半者,令購足數;已及半而本地穀賤,亦以原存糶價買補。 」上是之。 漳州民蔡榮祖謀亂,事泄,捕獲,寘之法,予議敘。 十九年,加太子太保。 上以八旗生齒日繁,許在京漢軍改入民籍,推行於各省。 喀爾吉善與福州將軍新柱疏言:「漢軍原為民,無問世族、閒散,許入民籍。 如別無生計,坐補綠營糧缺。 所遺馬、步甲,以滿洲兵坐補。 」二十二年秋,病瘍,遣醫偕其子定敏馳視,賜人葠。 未幾,卒,賜祭葬,謚莊恪。 定長,喀爾吉善子。 初授內閣中書,遷侍讀。 擢江南徐州知府。 四遷至巡撫,歷安徽、廣西、山西、貴州諸省。 乾隆十八年,湖廣總督永常奏請於鄰省會哨,定長奏:「貴州與鄰省聯界,苗、夷環處。 遽行會哨,苗性多猜,或滋事變。 請停止。 」從之。 二十年,題請原任黔西知州黃秉忠入祀名宦,上以秉忠為總督廷桂父,瞻徇巿恩,降旨嚴斥。 二十二年,上南巡,請入覲,命便道省喀爾吉善,賜詩褒寵。 尋命與尚書劉統勛按雲貴總督恆文貪婪狀,即命署雲貴總督。 調山西巡撫,未之任,丁父憂。 旋授副都統銜,往西路軍營督屯田事。 補兵部侍郎,授福建巡撫,遷湖廣總督。 三十三年,卒,諭部議恤。 尋署總督高晉劾荊州副都統石亮衰庸,上責定長徇庇,罷恤典。 鄂雲布,喀爾吉善孫。 初授筆帖式。 三遷工科給事中。 嘉慶元年,授陝西漢中知府。 上以鄂雲布喀爾吉善孫,家風具在,即擢甘肅西寧道。 再遷江蘇布政使,護安徽巡撫。 旋以秋審諸案原擬緩決,刑部多改情實,責鄂雲布寬縱,下吏部議降調,命留任。 尋遷貴州巡撫,年老召還,鄂雲布聞命即行。 上聞之,不懌,下吏部議,奪官,授筆帖式,賞藍翎侍衛,充葉爾羌辦事大臣。 旋卒。 雅爾圖,蒙古鑲黃旗人。 雍正四年,自筆帖式入貲授主事,分工部。 再遷郎中。 十三年,授鑲藍旗滿洲副都統。 乾隆元年,疏言:「京員無養廉,請將戶部餘平銀給部院辦事官。 八旗參佐等員視步軍營例,予空糧。 」如所議。 師征准噶爾,授參贊大臣。 三年,命暫管定邊副將軍印。 四年,召授左副都禦史,遷兵部侍郎。 河南新鄉民及伊陽教匪為亂,命往按治,就授河南巡撫。 疏言:「河南多盜,不逞之民陰為之主,俗謂‘窩家’。 保甲、甲長等畏窩家甚於官法。 大河以南,深山邃穀。 民以防鳥獸為名,皆有刀械。 惑於邪教,懷私角鬥,何所不為。 如梁朝鳳、梁周、張位等輩,黨類甚多,愚民易遭煽惑。 與其發覺後盡置諸法,何如於未發覺前設法銷散。 文武會遣兵役搜查,仍令自首免罪。 」又言:「各省提鎮以下官皆有伴擋兵丁及各色工匠,一營有數名虛糧,即少數名額兵。 請照官級核定數目,不得虛占兵額。 」俱下部議行。 第40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中》
第4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