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元光六年,匈奴興兵入塞,殺掠吏民,前鋒進至上谷,當由邊境守將,飛報京師。 武帝遂命衛青為車騎將軍,帶領騎兵萬人,直出上谷,又使騎將軍公孫敖,出代郡,輕車將軍公孫賀出雲中,驍騎將軍李廣出雁門。 部下兵馬,四路一律,李廣資格最老,雁門又是熟路,總道是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那知匈奴早已探悉,料知李廣不好輕敵,竟調集大隊,沿途埋伏,待廣縱騎前來,就好將他圍住,生擒活捉。 廣果自恃驍勇,當然急進,匈奴兵佯作敗狀,誘他入圍,四面攻擊,任汝李廣如何善戰,終究是寡不敵眾,殺得勢窮力竭,竟為所擒。 匈奴將士,獲得李廣,非常歡喜,遂將廣縛住馬上,押去獻功。 廣知此去死多活少,閉目設謀,約莫行了數十里,只聽胡兒口唱凱歌,自鳴得意,偷眼一瞧,近身有個胡兒,坐著一匹好馬,便儘力一掙,扯斷繩索,騰身急起,躍上胡兒馬背,把胡兒推落馬下,奪得弓箭,加鞭南馳。 胡兵見廣走脫,回馬急追,卻被廣射死數人,竟得逃歸。 代郡一路的公孫敖,遇著胡兵,吃了一個敗仗,傷兵至七千餘人,也即逃回。 公孫賀行至雲中,不見一敵,駐紮了好幾日,聞得兩路兵敗,不敢再進,當即收兵回來,總算不折一人。 獨衛青出兵上谷,徑抵籠城,匈奴兵已多趨雁門,不過數千人留着,被青驅殺一陣,卻斬獲了數百人,還都報捷。 全是運氣使然。 武帝聞得四路兵馬,兩路失敗,一路無功,只有衛青得勝,當然另眼相待,加封關內侯。 公孫賀無功無過,置諸不問,李廣與公孫敖,喪師失律,並應處斬,經兩人出錢贖罪,乃並免為庶人,看官聽說!這衛青初次領兵,首當敵沖,真是安危難料,偏匈奴大隊,移往雁門,僅留少數兵士,抵敵衛青,遂使青得着一回小小勝仗。 這豈不是福星照臨,應該富貴麼? 李廣替災。 事有湊巧,他的同母姊衛子夫,選入宮中。 接連生下三女,偏此次阿弟得勝,阿姊也居然生男。 正是喜氣重重。 武帝年已及壯,尚未有子,此次專寵後房的衛夫人,竟得產下麟兒,正是如願以償,不勝快慰!三日開筵,取名為據,且下詔命立禖祠。 古時帝嚳元妃姜源,三妃簡狄,皆出祀郊禖,得生貴子。 姜源生棄,簡狄生契。 武帝仿行古禮,所以立祠祭神,使東方朔枚皋等作禖祝文,垂為紀念。 一面冊立衛子夫為皇后,滿朝文武,一再賀喜,說不盡的熱閙,忙不了的儀文。 惟枚皋為了衛後正位,獻賦戒終,卻是獨具只眼,言人未言。 暗伏後文。 武帝雖未嘗駁斥,究不過視作閒文,沒甚注意,並即紀瑞改元,稱元光七年為元朔元年。 是年秋月,匈奴又來犯邊,殺斃遼西太守,掠去吏民二千餘人,武帝方遣韓安國為材官將軍,出戍漁陽。 部卒不過數千,竟被胡兵圍住,安國出戰敗績,回營拒守,險些兒覆沒全巢,還虧燕兵來援,方得突圍東走,移駐右北平。 武帝遣使詰責,安國且慚且懼,嘔血而亡。 訃聞都中。 免不得擇人接任,武帝想了多時,不如再起李廣,使他防邊。 乃頒詔出去,授廣為右北平太守。 廣自贖罪還家,與故潁陰侯灌嬰孫灌強,屏居藍田南山中,射獵自娛。 嘗帶一騎兵出飲,深夜方歸,路過亭下,正值霸陵縣尉巡夜前來,厲聲喝止。 廣未及答言,從騎已代為報名,說是故李將軍。 縣尉時亦酒醉,悍然說道:「就是現任將軍,也不宜犯夜,何況是故將軍呢?」廣不能與校,只好忍氣吞聲,留宿亭下,待至黎明,方得回家。 未幾即奉到朝命,授職赴任,奏調霸陵尉同行。 霸陵尉無從推辭,過謁李廣,立被廣喝令斬首,廣雖數奇,亦非大器。 然後上書請罪,武帝方倚重廣才,反加慰勉,因此廣格外感奮,戒備極嚴。 匈奴不敢進犯,且贈他一個美號,叫做飛將軍。 右北平向多虎患,廣日日巡邏,一面了敵,一面逐虎,靠着那百步穿楊的絶技,射斃好幾個大蟲。 一日,復巡至山麓,遙望叢草中間,似有一虎蹲着,急忙張弓搭箭,射將過去。 他本箭不虛發,當然射着。 從騎見他射中虎身,便即過去牽取,誰知走近草叢,仔細一瞧,並不是虎,卻是一塊大石!最奇怪的是箭透石中,約有數寸,上面露出箭羽,卻用手拔它不起。 大眾互相詫異,返報李廣。 廣親自往觀,亦暗暗稱奇,再回至原處注射,箭到石上,全然不受,反將箭鏃折斷。 這大石本甚堅固,箭鋒原難穿入,獨李廣開手一箭,得把石頭射穿,後來連射數箭,俱不能入,不但大眾瞧著,驚疑不置,就是李廣亦莫名其妙,只好拍馬自回。 但經此一箭,越覺揚名,都說他箭能入石,確具神力,還有何人再敢當鋒?所以廣在任五年,烽燧無驚,後至郎中令石建病歿,廣乃奉召入京,代任郎中令,事見後文。 惟右北平一帶,匈奴原未敢相侵,此外邊境袤延,守將雖多,沒有似李廣的聲望,匈奴既與漢朝失和,怎肯斂兵不動,所以時出時入,飄忽無常。 武帝再令車騎將軍衛青,率三萬騎出雁門,又使將軍李息出代郡。 青與匈奴兵交戰一場,復斬首虜數千人,得勝而回。 青連獲勝仗,主眷日隆,凡有謀議,當即照行,獨推薦齊人主父偃,終不見用。 偃久覊京師,資用乏絶,借貸無門,不得已乞靈文字,草成數千言,詣闕呈入。 書中共陳九事,八事為律令,一事諫伐匈奴。 大略說是: 第18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前漢演義》
第1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