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是人心益離,往往叛入鮮卑,再加幽州一帶,連歲饑饉,不是旱災,就是蝗災,百姓非常困苦。 浚尚縱令棗嵩諸人,橫征暴斂,荼毒生靈。 古人有言:「木朽蟲生。 」為了幽州衰敝,遂至漢將石勒,虎視眈眈。 他還未敢遽行動手,擬先遣使往覘,探明虛實。 僚佐請用羊祜陸抗故事,見前文。 致書王浚,以便通使。 勒乃轉咨右長史張賓。 賓答道:「浚名為晉臣,實圖自立,但患四海英雄,不肯依附,所以遷延至今。 將軍威振天下,若卑辭厚禮,與彼交歡,猶懼未信,況如羊陸抗衡,能使彼相信不疑麼?」勒躊躇道:「如右侯言,將用何術?」賓說道:「荀息滅虞,勾踐沼吳,俱見《春秋左傳》。 前策具在,奈何不行?」勒聞言大喜,便令賓草就一表,特遣舍人王子春董肇,賫表詣浚,又使帶去許多珍寶,半獻王浚,半贈棗嵩。 子春與肇,領命至幽州,當由王浚召入,問明來意。 子春格外謙恭,拜呈表文,浚即取表展覽,但見紙上寫着: 勒本小胡,遭世饑亂,流離屯厄,竄命冀州,竊相保聚,以救性命。 今晉祚淪夷,中原無主,殿下州鄉貴望,四海所宗,為帝王者,非公其誰?勒所以捐軀起兵,誅討暴亂者,正欲為殿下驅除爾。 伏願殿下應天順人,早登皇祚。 勒奉戴殿下,如天地父母,殿下察勒微忱,亦當視之如子也。 謹此表聞! 浚覽表畢,禁不住喜笑顏開,再由子春等奉上珍物,都是五光十色,價值連城,好釣餌。 便命左右一概全收,使子春等左右旁坐,歡顏與語道:「石公亦當世英雄,據有趙魏。 今乃向孤稱藩,殊為不解。 」我亦不解。 子春本是辯士,隨口答道:「石將軍兵力強盛,誠如聖論,但因殿下中州貴望,威振華夷,石將軍自視勿如,所以願讓殿下。 況自古到今,胡人為上國名臣,尚有所聞,從未有突然崛起,得為帝王。 石將軍推功讓美,正是明識過人,殿下亦何必多疑呢?」欺弄王浚即此已足。 浚頓時大悅,面封子春等為列侯。 子春等當然拜謝,退就賓館。 又將禮物一份,贈與棗嵩,托他善為周旋。 嵩滿口應承,入與王浚商議,遣使報勒,厚贐子春與肇,偕使同行。 既到襄國,勒先將勁卒精甲,藏入帳後,唯用羸卒站立,開府接使,北面拜受來書。 浚使亦略有禮物相遺,內有塵尾一柄,勒佯不敢執,高懸壁上,且對浚使道:「我見賜物,如見王公,當朝夕下拜呢。 」隨即款宴浚使,待如上賓,輓留了好幾日,方纔送歸。 復遣董肇奉表與浚,約期入謁,當親上尊號,並修箋傳達棗嵩,求封并州牧兼廣平公。 浚使返報,具言勒形勢寡弱,款誠無二,再經董肇接踵到來,奉表遞箋,喜得王浚翁婿二人,如痴如狂,一個是候補皇帝,一個是候補宰相,指日高升,說不盡的快活了。 恐怕要請君入甕。 石勒部署兵馬,將赴幽州,唯尚有一種疑慮,遲延未發。 張賓入問道:「將軍果欲襲人,須掩他不備。 今兵馬已經部署,尚延滯不行,莫非慮及劉琨及鮮卑烏桓等部落,乘虛襲我麼?」勒皺眉道:「我意原是如此,右侯有無妙策?」賓答道:「劉琨及鮮卑烏桓,智勇俱不及將軍,將軍雖然遠出,彼亦未敢遽動。 且彼亦未知將軍一往,便能速取幽州,將軍輕騎往返,不過二旬,就使彼有心圖我,出師掩至,將軍已可歸來,自足抵禦。 若再恐劉琨路近,變生意外,何妨向琨請和,佯與周旋。 琨與浚名為同寅,實是仇敵,萬一料我襲浚,亦必不肯往援,兵貴神速,幸勿再延!」料事如神,可惜所事非主。 勒躍然起立道:「我所未了的事情,右侯能為我代了,還有何說?」遂命軍士夤夜起程,親自督行,所有與琨求和的書函,統委張賓辦理。 賓替勒修箋,遣人達琨,無非說是「去逆效順,討漢自贖」等語。 與對待王浚不同,便是看人行計。 琨得箋大喜,移檄州郡,謂「勒已奉箋乞降,當與代公猗聲,共討平陽,這是累年積誠所感,得此效果」等語。 彷彿做夢。 勒在途中接得消息,越發放心前進,行至易水,為王浚督護孫緯所聞,忙馳入白浚,請速拒勒。 浚笑語道:「石公此來,正踐前約,如何拒他?」說至此,旁立許多將佐,齊聲進諫道:「羯胡貪而無信,必有詭謀,不如出擊為是。 」浚不禁動怒道:「他既有心推戴,正應迎他進來,汝等反謂可擊,真正奇怪。 」道言未絶,又由范陽鎮守游統,奉書至浚,略言「石勒前來,志在勸進,請勿多疑」云云。 看官!你道游統何故上書?原來統已陰附石勒,賣主求榮,所以特地報浚,借堅浚信。 浚越以為真,便下令道:「敢言擊勒者,斬!」將佐乃不敢再言。 浚且預備盛筵,俟勒入府舍時,替他接風。 過了兩天,勒已率兵馳至,天適破曉,叫開城門,尚恐內有埋伏,先驅牛羊數十頭進城,假稱禮物,實欲堵截街巷,阻礙伏兵,待見城內空虛,乃麾眾直進,立即四掠。 浚左右亟請抵禦,尚未邀允。 但浚到此時,也覺驚惶,或坐或起,形神不安。 勒率眾升廳,召浚出見,浚還望他好意相待,昂然出來,甫至廳前,即被勒眾七手八腳,把浚拘住。 浚無子嗣,只有妻妾數人,被勒眾入內搜劫,牽出見勒。 浚妻乃是繼室,年齒未暮,尚有姣容。 勒拉與並坐,始令兵士推浚入廳。 摟人妻而見其夫,太屬淫惡,但莫非由浚自取。 第8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西晉演義》
第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