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官試想!選舉法為什麼設立?原是國成民主,應歸人民立法,但人民很多,不是個個能立法的,又不是個個好去立法的,由是令選舉代表,揀出幾個熟習政治、曉得利弊的人物,使他當選,作為全國或全省的立法員,凡是眾望所歸,定然有些才識,這是外洋立憲國的良法,偏被我中國仿行,第一屆選舉,便生出無數情弊。 袁政府得此報告,因嚴命遵守法律,且令初複選監督,摘錄刑律第八章 ,關於妨害選舉之罪各條,揭示投票所,又就投票所周圍,臨時增派警兵,保持秩序,後來舉正式總統,便用軍警強迫,雖是老袁專制手段,也是各議員自己所致。 各選舉區,才得稍稍平靜,只暗地裡仍然運動,各立黨幟,各爭黨權。 其時國民黨最占多數,次為共和黨,另外又有兩黨出現,一叫做民主黨,一叫做統一黨。 俗語說得好:「寡不敵眾」,民主統一兩黨,新近組織,人數尚少,敵不過國民黨,就是共和黨人,也不及國民黨的多數,因此國會議員,至總選舉後,多半是國民黨當選。 袁總統最忌國民黨,探得參眾兩院中,國民黨議員,占得十分的六七,逆料將來必受牽制,遂想出密謀,將國民黨中的翹楚,賞他一顆衛生丸,免得他來作怪,這真古人所謂釜底抽薪的計策。 痛乎言之! 看官你道何事?待小子續敘出來。 前任農林總長宋教仁,卸職後,為國民黨理事,主持黨務,他本是湖南桃源人,字遯初,亦作鈍初。 別號桃源漁父。 十二歲喪父,家甚貧窶,因有志向學,肄業武昌文普通學堂。 在校時已蓄革命思想,聯結同志,嗣被校長察覺,把他斥退,他遂籌借銀錢,遊學東洋。 適值孫文、黃興等組織同盟會,遂乘勢入為會員,襄辦民報,鼓吹革命。 後與黃興等潛入中國,一再舉事,均遭失敗,乃定議在湖北發難,運動軍隊,計日大舉。 武昌起義,實受革命黨鼓吹,他便是黨中健將,奔走往來,不辭勞苦,卒告成功。 至孫文回國,設立南京政府後,曾受任為法制院院長,凡臨時政府法令多是他一手編成。 繼念南北未和,終難統一,乃偕蔡元培、汪兆銘等同赴北京,迎袁南下。 會值京津兵變,袁不果行,仍就職北京。 唐紹儀出組內閣,邀他為農林總長,經參議院通過,就職不過兩月,唐內閣猝倒,遂連帶辭職。 他經此閲歷,已窺透老袁心腸,決意從政黨入手,四處聯絡,把共和統一黨員,引入同盟會中,攜手聯盟,同組為國民黨,當由黨員共舉為黨中理事。 既而回籍省母,意欲退隱林泉,事親終老,偏偏黨員屢函敦勸,促他再往北京,維持黨務。 他本是個年少英雄,含着一腔熱血,疊接同黨來函,又不禁意氣飆發,躍躍欲動;況自二次組閣,新人物多半退閒,滿清官僚,死灰復燃,袁總統的野心,已漸漸發現出來,所有政府中一切行動,統不能慰他心願。 看官!你想這牢騷抑鬱的宋先生,尚肯忍與終古麼?略述宋漁父歷史,筆下亦隱含憤慨。 正擬別母啟程,江南國民黨支部,因南方當選國會議員,將啟程北上,電請他到寧一行,籌商善後意見,他即匆匆摒擋行車,別了母妻,抽身而去。 從此與家長訣。 道出滬上,聞教育總長范源濂,辭職回杭,他欲探悉政府詳情,即由滬至杭,與范相晤,范約略與談,已不勝感憤。 嗣范約與作十日遊,遂出錢塘門,涉西湖,登南高峰,東望海門,適見海潮洶湧,澎湃而來,即口占五絶二首道: 日出雪磴滑,山枯林葉空。 徐尋屈曲徑,竟上最高峰。 村市沈雲底,江帆走樹中。 海門潮正湧,我欲輓強弓。 此詩大有寓意。 游杭數日,餘興未盡,催電交來,乃別范返滬,由滬至江寧。 時民國二年三月九日,江南國民黨支部,開會歡迎。 借浙江會館為會場,會員共到三千餘人。 都督程德全,到會為主席,程因口疾未癒,託人代為報告。 略謂:「宋君從事革命,已有多年,所著事蹟,諒諸君應已洞鑒。 此次宋君到此,本黨特開會歡迎,請宋君發表政見,與諸君共同研究」云云。 報告已畢,即由宋登台演說,大眾除拍掌歡迎外,統靜心聽著,並由記錄員一一筆述。 宋所說的是俗語,記錄員所述的是文言,小子將文言照錄如下: 民國建設以來,已有二載,其進步與否,改良與否,以良心上判斷,必曰不然。 當革命之時,我同盟諸同志,所竭盡心力,為國家破壞者,希望建設之改良也。 今建設如是,其責不在政府而在國民。 我同盟會所改組之國民黨,尤為抱極重之責任,斷無破壞之後,即放任而不過問之理。 現在政府外交,果能如民意乎?果能較之前清有進步乎?吾欲為諸君決斷曰: 「不如民意之政府,退步之政府。 」今次在浙江杭州,晤前教育總長范源濂君,范云:「蒙事問題,尚未解決,政府每日會議,所有磋商蒙事者云,與俄開議乎,與俄不開議乎二語。 」夫俄蒙協約,萬無聽其遷延之理,尚何開議不開議之足雲?由此可見,政府迄今並未嘗與俄開談判也。 各報所載,皆粉飾語耳。 第4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民國史演義》
第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