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在被剝削的工人人口的總數不變,只是工作日的長度和強度增加時,所使用的資本的量也必須增加,因為在資本構成變化時,即使要按舊的剝削關係使用同量勞動,資本量也必須增加。 因此,勞動的社會生產力的同一發展,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中,一方面表現為利潤率不斷下降的趨勢,另一方面表現為所佔有的剩餘價值或利潤的絶對量的不斷增加;結果,可變資本和利潤的相對減少總的說來是同二者的絶對增加相適應的。 我們講過,這種雙重的作用,只是在總資本的增加比利潤率的下降更為迅速的時候才能表現出來。 要在構成較高或不變資本的相對增加較248多的情況下使用一個絶對增加了的可變資本,總資本不僅要和較高的構成成比例地增加,而且要增加得更迅速。 由此可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越是發展,要使用同量勞動力,就需要越來越大的資本量;如果要使用更多的勞動力,那就更是如此。 因此,在資本主義的基礎上,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必然會產生永久性的顯而易見的工人人口過剩。 如果可變資本以前占總資本的1/2,現在只占1/6,那末,要使用同量勞動力,總資本就必須增加到三倍;如果所用的勞動力要增加一倍,總資本就必須增加到六倍。 以往的經濟學一直不知道怎樣說明利潤率下降的規律,它把利潤量的增加,單個資本家或者社會資本的利潤絶對量的增加,當作一種安慰的理由,但這種理由也只是以一些陳詞濫調和可能性為根據的。 說利潤量決定於兩個因素,一是利潤率,二是按這個利潤率所使用的資本的量,這只是同義反覆。 因此,說利潤量有可能不管利潤率下降而同時增加,這也只是這個同義反覆的另一種表現,無助於我們前進一步,因為資本增加而利潤量不增加,甚至資本增加而利潤量減少的情況,都同樣是可能的。 100按25%算,得25,而400按5%算,只得20。 【「我們也可以預計到,雖然資本的利潤率會因農業中資本的積累和工資的提高而降低,利潤總額仍然會增加。 例如,假定連續多次進行積累,每次為10萬鎊,而利潤率從20%下降到19%,18%,17%,就是說利潤率不斷下降,那末,我們可以預計到,先後相繼的資本所有者得到的利潤總額會不斷增加;資本為20萬鎊時的利潤總額會大於資本為10萬鎊時的利潤總額,資本為30萬鎊時的利潤總額還會更大些,依此類推,因此,即使利潤率不斷下降,利潤總額也會隨着資本的每次增加而增加。 但是這樣的級數隻在一定時間內有效。 例如,20萬鎊的19%大於10萬鎊的20%,30萬鎊的18%又大於20萬鎊的19%;但是當資本積累到了很大的數額,而利潤率又下降的時候,進一步的積累就會使利潤總額減少。 例如,假定積累達到100萬鎊,利潤率為7%,利潤總額就是7萬鎊。 如果現在100萬鎊再加上10萬鎊資本,而利潤率降到6%,那末,雖然資本總額從lO0萬鎊增加到110萬鎊,資本所有者得到的將只是66000鎊,或者說,少了4000鎊。 」(李嘉圖《政治經濟學和賦稅原理》第7章 ,載于麥克庫洛赫編《李嘉圖全集》,1852年版第68、69頁)實際上這裡所假定的是資本由100萬鎊增加110萬鎊,即增加10%,而利潤率由7下降到6,即下降142/7%。 原來這就是痛哭流涕的原因!】但是,如果使利潤率下降的同一些原因,也249會促進積累,即促進追加資本的形成,如果每個追加資本都會推動追加勞動,並且生產追加剩餘價值;另一方面,如果單是利潤率的下降就包含不變資本從而全部舊資本已經增加這一事實,那末,這整個過程就不再是神秘的了。 我們以後將會看到,為了抹殺利潤量隨着利潤率的下降而同時增加的可能性,曾怎樣求助于在計算時有意偽造數字的辦法。 我們已經指出,造成一般利潤率趨向下降的同一些原因,又會引起資本的加速積累,從而引起資本所佔有的剩餘勞動(剩餘價值、利潤)絶對量或總量的增加。 在競爭中,從而在競爭當事人的意識中,一切都以顛倒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個規律——我指的是兩個表面上互相矛盾的事物之間的這種內在的和必然的聯繫——也同樣如此。 很明顯,在上面列舉的比例中,一個擁有巨額資本的資本家所賺得的利潤量,大於一個表面上賺得高額利潤的小資本家所賺得的利潤量。 其次,對競爭的最膚淺的考察表明,在某種情況下,例如在危機時期,當大資本家要在市場上奪取地盤,排擠小資本家時,他在實際上就是利用這個辦法,即有意識地壓低自己的利潤率,以便把小資本家排擠出去。 特別是以後要詳細說到的商人資本,會顯示出各種現象,似乎利潤的下降是營業擴大和資本擴大的結果。 對於這種錯誤見解,我們將在以後提出真正科學的說明。 250類似的膚淺見解,是由於比較各個特殊營業部門在自由競爭的統治下還是在壟斷的統治下所得到的利潤率而產生的。 這種存在於競爭當事人頭腦中的非常淺薄的觀念,在我們的羅雪爾身上就可以找到:利潤率這樣下降,是「比較明智和比較人道的」。 第51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本論》
第513頁